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就业不充分是当前就业领域中最突出的难题,总量不足与结构矛盾并存,隐性就业与隐性失业并存,学历 失业逐渐增多。产生这些就业困难的原因,体制转型是大背景,同时,经济和投资的高增长没能相应带动劳动就业的高增长、庞大的就业人口压力以及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吸纳劳动能力的下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论日本就业状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经济经历过长期高速发展的辉煌 ,也经历了泡沫经济崩溃带来的长期痛苦。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相对应 ,就业问题曾几度以不同的形式成为日本社会经济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 ,几十年来 ,日本走过了大量失业、充分就业、劳动力严重短缺、相对严重的失业这样一条道路。本文以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外贸收支、雇佣方式、妇女就业等几项具有日本特色的影响因素为中心简要地对上述过程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型城市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类城市,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城市的主体资源逐渐枯竭,而如果此时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完成城市主导产业的转换,资源的逐渐枯竭势必会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产生一系列问题,就业问题就是诸多问题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资源濒临枯竭的城市中,城市失业人口往往呈现规模庞大、隐性失业与显性失业并存等特点,导致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的原因较多,解决起来难度也较大。从国际国内经验看,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增加资源型城市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具体而言要通过发展接续产业、培养新的经济部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4.
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与中国城乡综合就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结果不仅使城市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而且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应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我国当前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业形势又相当严峻,要全面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应借鉴托达罗人口迁移理论,实现城乡综合就业。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2001~2008年广东省的面板数据,考察就业容量和就业风险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发现迁入地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容量足够大时,劳动者为追求就业机会选择迁移就业;而迁入地的就业风险又会减少地区的吸引力,对劳动力流入有负作用。要实现劳动力平衡流动和平稳就业,就必须平衡发展地区经济以扩大总体就业容量、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和统筹社会保障以减少就业风险,减轻失业成本。  相似文献   

6.
论就业在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中的优先地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文章在揭示中国严峻就业形势的基础上,从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出发,通过阐述充分就业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赖于就业的扩大,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公共品的性质等命题,论证就业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7.
杨雪 《人口学刊》2005,(6):38-42
欧盟自实施共同就业政策以来,就业状况不断改善。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欧盟国家20世纪90年代后的就业增长明显高于80年代,但是问题在于就业状况的改变是否是实质性的,结构性失业的减少是否说明就业的增加,经济周期中就业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是否更多依赖于经济增长,对就业率和失业率变化、结构性失业和劳动力参与程度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欧盟共同就业政策的作用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人口学刊》2018,(1):90-101
文章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082014年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及就业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待遇梯度对劳动者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小的相邻地区存在竞争提高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的倾向;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导致部分低技能劳动者选择隐性就业,失业保险金对就业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失业保险制度本身不完善造成的;扩大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间的梯度有利于促进就业。因此,建议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按当地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30%和10%来确定,失业保险金标准按失业者失业前工资收入的50%2014年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及就业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待遇梯度对劳动者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小的相邻地区存在竞争提高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的倾向;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导致部分低技能劳动者选择隐性就业,失业保险金对就业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失业保险制度本身不完善造成的;扩大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间的梯度有利于促进就业。因此,建议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按当地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30%和10%来确定,失业保险金标准按失业者失业前工资收入的50%70%确定,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保险金控制在当地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21%左右。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与最低工资间的比值应大于或等于1∶2∶3,以确保关联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间的梯度合理。  相似文献   

9.
社区就业与城市发展:城市社区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远 《人口学刊》2004,(6):20-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制转轨和企业改制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逐年递增,城市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社区就业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增就业的重要来源。对促进我国城市就业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开发能有效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就业能力及其有效贡献,具有多重扩大效益型就业的积极机制。在当前我国企业冗员多、结构性失业和城乡潜在失业大量增加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开发更是扩大效益就业和根本缓解这种双重压力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当前我国应采取倾斜性人力资源开发政策,重点提升人的就业能力、效率(效益)与敬业精神,扩大效益就业的规模与领域并以此促进"效益就业大国"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促进就业目标下的技术发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在一国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但是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出现了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促进就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因此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就成为热点问题。本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阐述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替代和补偿的双重作用。分析技术进步促进就业时间差的制约因素 ,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的技术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东北经济增长与人口就业相关性的判定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肯定律认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而统计数据分析显示东北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非一致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东北正处于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面临人口压力且城乡二元结构显著。东北要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在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同时,把增加就业岗位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去考虑。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同时,通过加强职业技术培训等手段来实现东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城镇就业和经济增长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第二,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城镇就业的促进作用有限,然而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第三,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对城镇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并且要滞后两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为了促进就业增长,应当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主,同时辅之以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夯实就业增长的基础.鉴于利率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应当保持利率政策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轨时期 ,就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难题 ,非正规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途径 ,必将成为我国就业政策的首选。文章着重介绍了非正规就业的理论、特点、正功能 ,参与群体和领域 ,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现阶段,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自然无法置身事外。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对劳动力就业的冲击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现阶段的就业问题中,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返乡成为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缓解就业压力,需要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密切配合,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就业政策: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残疾人8296万,残疾人就业难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经验表明,适当的政策可以促进残疾人就业。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发现他们的残疾人政策主要集中在收入支持、就业计划和康复计划三个方面。通过比较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残疾人采取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得出促进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启示,包括制订康复计划,转变雇主对残疾人的观念,针对残疾人就业制定专门的法律等。  相似文献   

17.
影响我国非农产业就业的三种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非农产业是拉动就业的主要部分,非农产业拉动就业可以划分为三种效应:增长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种非农就业效应的分析,得出发展经济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手段和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的结论,并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在合理界定就业质量概念基础上,笔者构建了我国就业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5--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就业质量及其地区差异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我国就业质量总体偏低;各地区就业质量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决定就业质量高低的唯一因素。因此,各地区应该在十八大报告指导下,在积极增加就业岗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就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经济增长的内生化视角,围绕高等教育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三者的辩证关系,基于MRW模型验证"三结构"之间逻辑关系,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和门限值回归的方法,检验"三结构"之间实际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三者表现出不同的传导关系,即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以产业结构调整的"拉动"为主,到经济增长的高级阶段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推动"为主.高等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高等教育结构对于第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比例的下降有促进作用,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呈弱负相关.如果高等教育结构充分发挥对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作用,则高等教育需要从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过渡.对传导机制的测算结果显示,2001-2013年产业结构到高等教育结构的传导时滞为8年,从高等教育结构到产业结构的时滞为6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到世纪之交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002年"大学生就业难"开始出现,2003年以来就业难形势持续严峻。当前大学生就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排斥就业、经济发展不均衡约束就业、技术进步挤出就业岗位的需求格局,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十一五"期间供给仍大幅增加,2009年将达到600万人大关,大学生就业在数量、质量、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矛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任务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