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欧中世纪后期,在时间上大体与中国的明朝相一致,并且同属于封建地主制类型。本文就二者在政治上的异同进行分析。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 政治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就国体而言,西欧中世纪后期各封建王国和与之相当的中国明王朝,都属于封建地主制类型的国体。二者在国体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都是由封建地主阶级来管理国家 西欧封建领主制时代(11世纪至14世纪),封建领主阶级是国家的主宰者。 15世纪,当西欧封建地主制确立时,有部分封建领主在封建混战中被消灭了;有一部分封建领主顺乎时代的潮流依附于王权,汇入新兴地主阶级的行列。封…  相似文献   

2.
西欧中世纪中期(11~14世纪)和日本12~16世纪时期,就封建制类型而言,同属封建领主制。本文就二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 国体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者在国体方面的共同点有三个。 一是封建领主阶级管理国家。11世纪在西欧范围内已完成了封建化,封建领主制最终确立,以国王为总代表的封建领主阶级成为封建国家的领导者。在日本, 11 85年最大的武士集团关东源氏,消灭了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镇仓设立将军幕府,开始了武士贵族即封建领主阶级专政的新时期。 二…  相似文献   

3.
封建领主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个发展阶段。与封建村社制相比,它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摆脱了村社制的闭塞性,开始向开放性的封建制迈进。然而,由于它刚脱胎于封建村社制,还有许多局限性,所以,它又有待向封建地主制转化。一 当蛮族入侵的浪涛平息之后,日耳曼诸王国都忙于各自的国务和西欧范围内的政治纠纷,无暇东顾。然而,当十一世纪西欧封建领主制确立之后,形势却发生了新的变化,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都打破了村社制时代的闭塞状态。这时,封建领主阶级不仅迈出西欧,而且冲出欧洲,在欧亚大陆上耀武扬威。西欧封建制开始进入开放性的时…  相似文献   

4.
一印度的封建社会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是以封建庄园的形式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其处于依附地位;中国在解放前,地主是通过租佃等形式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其处于依附地位。印度没有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封建庄园,也不同于中国过去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印度封建社会结构的基层是村社。印度是通过种姓制度把低种姓的人和贱民束缚于村社,使其处于依附地位的。在印度村社制度下,存在着两种依附关系。一种是低种姓的人和贱民对整个村社的依附关系。低种姓中的工匠和手艺人要对全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具,如农具、炊具等;或为全村人劳动服务,如理发、洗衣等。贱民则要负责清除垃圾,处理死了的牲畜,或操其他被认为  相似文献   

5.
重视对国体、政体与民主的研究,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改革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它表明哪个(哪些)阶级在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哪个(哪些)阶级在国家中属于同盟者,哪个(哪些)阶级在国家中处于被统治的地位。简言之,国体即“社会各阶  相似文献   

6.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学潮—动乱—反革命暴乱令人深思,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这次事件“促使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民主建设,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作为上层建筑、国家制度的“民主”就是“民主制”。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就是说“民主制”是一种国家形式,是一种政体。政体和国体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种国家形式,民主是和一定阶级的专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掌握着国家政权的那个阶级决定了民主的本质。因此,我们必须用阶级观点来分析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勿庸讳言,资本主义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之一,资本主义民主作为封建专制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7.
孙继静 《学术交流》2012,(2):111-114
一直以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经济总是被想象成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但是经过考察会发现,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和某些行业的特殊性,乡村生活中依然且必然有工商业的存在,工商业在以庄园制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的夹缝中生存着。其经济属于一种二元经济模式。乡村手工业以庄园工场的形式独盛于中世纪早期,并不断发展。乡村的商业从最初必需品的交换,到后来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的交换,都表明乡村的商业也是一直存在且必然存在的。只是由于这些经济因素仍从属于封建的自然经济主体、不占据主导地位而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些商品经济活动的存在不仅弥补了封建的自然经济的天然不足,同时,它的发展与后来城市兴起且壮大的工商业活动相结合,形成了里应外合的力量,最终冲破了封建阶级的堡垒,成为了西欧瓦解庄园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民主集中制政体是毛泽东根据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确定的,其根本任务是建设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实现共和国无支配自由的根本目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反映在民主集中制政体上,形成混合均衡的共和政体,因而共和是民主集中制政体的政治性质、核心理念和实践模式。本文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无支配自由与共和模式有机结合的德性实现;而两者的扭曲结合则造成民主集中制政体的蜕变,以致给共和国与人民带来无穷祸害和灾难。  相似文献   

9.
日本封建社会村社共同体浅析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王顺利原始氏族公社的遗迹,在阶级社会中往往长期延续着,这就是农村公社(以下简称村社)共同体。这种村社共同体一般都具有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并存、氏族公社民主与国家统治机构并存的性质,在很...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印度封建主义的概念,在近年来学术界对印度殖民地以前时期的历史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概念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莫不以西欧的封建制度作为它的参照模式。有人强调印度封建制度与西欧的非常相似,而另外有人则认为它与西欧的模式相去甚远。争论中提出来作为对比的论点都集中于封建领主制和贸易的作用这两个问题。本文对“印度封建制度”这个概念是否能成立表示怀疑。作者根据中世纪欧洲和中世纪印度两者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具有的社会结构,对比了它们的农业生产过程,从而作出结论:两者之间绝无相似之处,将它们进行类比是毫无意义的。他认为,殖民地时期以前的印度社会,不象中世纪欧洲在结构上全体农民都依附于贵族那样;它的特点是自力的或自由的农民生产。下面为该文的摘译。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中,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问题无疑是很重要的。在印度和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印度史著作中,虽然往往也有古代和中世纪之分,但是他们另有历史分期标准,同我们所说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法根本是两回事。现在还存在着印度古代是否有奴隶制社会的争论。这个问题需要另作专门讨论。本文在讨论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北印度社会性质时也将对当时奴隶制社会的存在作一些论证。在承认印度历史上有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分的学者中,对于二者划分于何时也有不同的见解。不过,  相似文献   

12.
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试图对法国、中国和英国这三个国家处于相同历史阶段的同一制度进行对比,从它们所具有的特点论其不同的作用。一、法、中是东西方的君主专制度类型国家中的典型 法国的封建政治经历了封建领主割据君主制、封建等级君主制和最后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三个主要历史时期。法国的封建专制君主制是法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政治生活发展到新的阶段的产物。它是在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形成中建立起来的①。专制君主以封建贵族同资产阶级斗争的调停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变革始终是世界各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在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的过程中,英国的历史发展走了一条和平、渐进的道路,它首先把专制制度转变为贵族寡头制,然后再把贵族寡头制改造成民主政治。英国在历史的教训中认识到和平解决内部冲突的必要性,也逐步学会了用和平的方式来改变政治制度,先后通过17世纪革命、“光荣革命”、第一次议会改革等重要历史事件,最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确定了英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英国的和平变革历程是缓慢的,但是改革的步伐却是坚定的,从未出现过反复。英国的改革模式与和平发展之路非常具有典型性,它说明政治制度的变革完全可以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  相似文献   

14.
八至十二世纪是日本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大化改新后建立的国家土地所有制班田制迅速瓦解,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庄园制得到发展并最终确立。探讨日本庄园的演变及其特点有助于对日本庄园制度性质的分析,进而推动对日本古代中世纪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学界关于中国村社集体的认识分歧巨大。村社集体是勾连国家与社会、上层与基层、政党与群众的结构“接点”,也是勾勒传统与现代、内生与外源、革命与改革制度变迁的历史叙事“接点”,用历史制度主义研究村社集体的过去、现代与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优势。文章从结构与历史两个层次,展开了村社集体的本体论、村社集体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村社集体在治理结构中的功能等三个方面的讨论。中国村社集体是家户制的社会本源与现代国家之间的复线历史博弈后的双向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传统和新基础,但宗教性的家户认同与集体主义认同式微,需要建立基于功能的工具性认同。学界需要建立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的产权制度优势的共识,真正使村社集体的权能行使通过制度化落地。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国家试图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村社集体需要在结构和技术上适配现代治理场景。  相似文献   

16.
印度农村土地关系和国大党政府的土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独立前后的土地制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农村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封建土地关系。十九世纪中期,印度的土地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柴明达租佃制:即包税地主制或中间人地主制。1793年,英国殖民当局通过著名的“永久性土地整理”建立柴明达地主制。这种包税地主系由过去包收田赋的官吏(一般支取  相似文献   

17.
一、古典数论形成时期的杜会历史背景与派别斗争情况印度婆罗门系统各种哲学形成独立学派的时代大概在孔雀王朝衰落以至发多王朝兴起的时代(公元前三至二世纪——公元四世纪),亦即奴隶占有制开始衰落和封建关系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印度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生活也空前高涨起来。印度的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在古代是比较发达的。在梵书时代我  相似文献   

18.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水浒》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反革命政治路线服务的。。作者在这部书里,竭力美化投降主义,歌颂叛徒宋江。而对革命派,则极尽其泼污溅秽、百般丑化之能事,意在为垂死的封建地主阶级提供镇压农民造反,维护其反动统治的“安邦定国”之术。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水浒》把宋江及其投降主义路线作为矛盾的主导方面来写,贯穿于整部小说。分析一下《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全过程,从路线上划清革命派与投降派的界限,对于深入开展反修防修,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有…  相似文献   

19.
(四)罗摩努阇的制限不二论 (甲)时代、生平和著作中世纪,印度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封建主义的严重剥削和压迫下曾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和起义。这些斗争的情形虽然没有被很好的记录下来,但我们在南印度的一些文献和碑铭中还可以知道梗概。印度中世纪反封建的斗争和其它的国家一样往往采取异端运动的形式,即集中反对正统的印度教以及它所神化了的种姓结构,哲学斗争则是围绕着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吠檀多不二论而进行的。印度中世纪的异端运动被称为“虔诚派运动”,这个运动起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政治制度、观念意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众所周知的显著的差异。但是,中国和日本,不仅同属于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而且同属于东方的后发展类型的国家。这样,又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静态结构以及动态演化方面,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