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唱反调”的批评即西方文学批评中的“求疵的批评”,它也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批评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流派、社团之间的相互批评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大的方面,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相互之间存在着争论和批评,小的方面,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内部又有分歧和争论。所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流派众多,社团林立,文学理念、风格各异,因而批评和论战比比皆是。这些批评和论战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当代中国的文学批评则完全相反。文学批评对很多文学批评者来说,不是出于对文学的责任,不是出于对于文学本身的热爱,不是出于追求真理的信念,而是谋生的手段。既然文学批评是“谋生的手段”,那么,最大限度地利用文学批评这种职业来谋取利益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从这种人际关系和物质利益出发,“作揖主义”、“好好主义”便成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普遍现象。其结果是,既害了文学创作,也害了文学批评本身。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大陆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80年代初传入中国大陆,其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983年左右为萌发期;1989年左右为繁荣期;1995年左右为再度繁荣期。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术观念、学术方法,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批评流派之一,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宁琳 《北方论丛》2011,(4):48-50
新生代女性作家以蘸满勇气的女性生命体验书写成就了90年代新生代小说创作别具一格的风景,戴锦华对这些女性作家给予了高度关注。她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这几位作家的创作进行了富有洞见地阐释与批评。通过回望并阐释戴锦华的新生代女性文学批评,可对90年代中期以来新生代小说批评以及女性文学批评发展之状貌进行管窥性解读。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的文学批评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朱光潜的批评理论解释并提升了"京派"其他一些批评家的经验和印象,使其联成一气,建立了较科学的理论体系,代表了"京派"严肃自由的批评风气,成为其批评的理论"风标";其次,"京派"成员与怀有不同文学志趣的其他流派或个人难免产生磨擦、冲突与论争,朱光潜用自己的文学批评为其助威、声援、辩护,忠实地维护"京派"的文坛地位。最后,朱光潜将自己的批评思想灌注到教学、著述以及办刊和组建文学沙龙等各种与青年接触交流的活动中,影响了一代人的人生观和文学趣味,为促进伟大文学时代的到来做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5.
纵观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语言问题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人们关于语言的不同观点促成了很多文学批评流派的起点和终点.语言使用者、语言、语言意义和语境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的四维关系.语言又与叙事紧密相联,形成一个语言与叙事互动的文学批评大潮.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语言论转向",可分为形式主义语言观、语言的诗性与意识形态性、后结构主义语言观三大板块,它们从批评理论到批评实践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为我们认识文学语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学批评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为研究目标的文学研究流派。它不拘泥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的单一学科研究模式,将研究视角指向人类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的各个角落。本文从西方生态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沿革出发,在分析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当代西方生态批评的价值取向、研究文本转移、跨学科研究态势及其跨疆域比较研究等方面对其最新发展趋势展开深入分析,旨在为构建一个以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社会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协同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新型学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批评     
社会批评,又称社会学批评、社会派文学批评或社会——历史批评.它是人类文学批评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几乎遍及全世界的最大的批评流派.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社会批评几乎伴随着文学批评的整个历史发展而发展,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系统化的批评方法体系.所以,西方学者把它称为世界文学批评的五大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建军是中国当下一个“不可忽视”的批评家和小说理论家。作为一个批评家,其文学批评是一种以真善美为标准和旨归的批评;具有“判断与事实”和谐统一、“激情与理性”和谐统一、“朴实”而又富有“诗意”、说“真话”与“人话”等特点。李建军的文学批评及其特点的形成主要受到了李建军的主体因素、俄罗斯文学、布斯、巴赫金等人的相关理论或观点、英美新批评理论、鲁迅及中国优秀的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李建军的文学批评触及了当代文学创作的要害,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打破了当代文学批评界“一塌糊涂,提不起来”的格局,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最著名的新文学社团之一,创造社从成立之初到停止活动,始终将文学批评看成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来做。其主要成员都是一身二任,兼治创作与批评。他们创办的多种刊物,或以批评为主,或辟有批评专栏,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的批评界发生过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前期,他们标榜“自我表现”的批评观,其批评实践与人生写实派批评形成了互补之势,丰富了现代文学批评的内涵。后期,参与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的格局。创造社的文学批评活动,其优长与缺陷、贡献与局限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效果,但对于推动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而言,他们的劳绩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在借鉴西方现代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已呈现知识多元化格局,辨析这些理论资源的哲学立场将有助于建设良性的文学批评生态环境。辨析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尺度,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提供了这一尺度。建设文学批评的良性生态与秉持文学批评的尺度并不矛盾,二者并重是对唯物史观的尊重和坚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英美生态批评是西方环境危机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研究流派。美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首先将环境关注与生态思考溶入到文学研究,并以"生态批评"命名这种文学批评方法。随后由于相似的时代背景加上美国生态批评的启发,英国学者也开始在文学研究领域探索生态批评。他们都意识到生态思考对文学研究乃至人类文化的重要意义,共同探索一种蕴含生态关注的文学批评方法。而英美各自的自然风貌与文化特性又使两国的生态批评呈现出不同的理论研究倾向,二者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与生态批评总旨下,从不同角度进行生态批评理论探索与研究,形成各具特点的当代生态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2.
邱景源 《兰州学刊》2008,(7):166-168
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方孝岳、朱东润、傅庚生、朱维之等人都撰写了各自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或中国文艺思想史著作,这些经典文学批评史著作的问世,使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得以建立。而批评史学科的建立,不仅仅是因为开创性著作的问世,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著作已经有了自觉的批评史学科观念、现代文学观念、批评史观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这也正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门得以确立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性别意识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风起云涌的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但在多数梳理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则被遮蔽或淡化了。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性别意识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坐标,突出文学的两性平等价值,推动了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繁荣,并为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辩证汲取奠定了基础,促成了性别意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逐步呈现出价值取向明晰化、评论话语语境化及批评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是一种具备了连贯性、现代性及学术性的批评思潮或流派。  相似文献   

14.
张方 《中州学刊》2006,5(6):224-229
"间性"来自文学批评各种要素之间的交织、渗透、转换和消长;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功能是在运动和变化中生成并留下"踪迹".因此,对于文学批评的本质,我们要从历史上各个批评流派及其观点的关联和差异中去把握,而不应当简单地用定义加以"圈定".比如,围绕着艺术与科学、批评家与创作家以及自律与他律等问题的论争,就是我们从"间性"看取文学批评的本质重要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化批评者的王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批评者的王朔,其文化批评有三个层面:一是立足于自己的创作进行文化批评;二是敢于发出真实的自己的声音,使批评更切近批评的本义;三是以其文化批评的实践,拓展了文学批评的空间和视野。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是在女性主义地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以女性主义和空间为批评视角,并借鉴地理学和空间哲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女性书写和男性创作进行解读,反思女性在空间中的处境与经历,批判和颠覆父权制思想,重新建构女性的身份和生存空间。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在中国刚刚起步,其实践成果比较单一和薄弱。但是女性主义地理学批评既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继承和超越,也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扩充和发展,它为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和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与空间再思提供一种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随着文学批评意识的日渐自觉,在文学批评实践和文学批评理论建设中,众多批评家都表现出了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努力寻找进行批评的属于自己的理论支点,一些卓有成就的批评家都各自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有关理论或相关命题,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批评疆域,在经年累月的批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批评特色,建构了自己的批评框架,并结成一股合力,共同支撑这些年来文学批评逐步走向发展繁荣的一片绿荫。青年批评家樊星多年来专心和致力于从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也是大批评家.作家的茅盾和批评家的茅盾两相比较,不但批评家的茅盾先于作家的茅盾,而且,在创作活动中止之后,茅盾始终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文学活动,便是文学批评.他是现代文学批评,特别是现代小说批评的开拓者之一,是社会——历史文学批评流派的杰出代表.茅盾的文学批评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文艺战士和思想战士的茅盾,以文学批评为武器,在剧烈动荡、复杂曲折的中国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坛,不断地进击和战斗.特定的时代和文学历史进程,培植了茅盾特定的人文心理,和对于文学批评的历史使命的认识,为他的社会——历史文学批评提供了舞台,也形成了他的批评的优势,还有局限.他以现  相似文献   

19.
李新亮 《天府新论》2011,(6):137-140,156
中国当下文学批评呈现出学院批评、作家批评与媒体批评互相攻伐的混乱局面。文学批评的各种病症日益凸显,具体来说,一是,学院批评对作为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工具的文学理论极为推崇,以至于文学批评成为各种理论的实验场,成为了"理论"批评;二是,当下文学批评呈现出从文学批评到批评姿态彰显的病态转变,批评家的文学批评并不是为了探究文学创作经验与理论方法而是为了凸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与立场;三是,当下文学批评少有真诚而深刻的求疵的批评,到处可见的则是寻美的批评,由此导致批评品格丧失、庸俗批评大行其道的批评病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主导的文学批评理论,把类型文学意识推到了"被建构"立场上,使其成为了一种与"典型化"理论相对应的负向存在。其实,以反对模式化、概念化、类型化著称的中国现代主流文学批评倾向,也存在着一定的"模式"、"概念"和"类型"倾向。文学模式和创作类型的使用是否成功,许多时候可能与模式和类型本身关系不大,倒与使用者的艺术才能息息相关。凡是成功的有悠久历史的文学传统都有其特定类型。从正面去探讨类型文学意识的合法性,从中可以发掘出一些新的理论资源,催生出一些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