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谊悲剧的实质@肖胜云$湖南科技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2.
贾谊论(节)     
苏轼 《船山学刊》2003,(3):99-99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  相似文献   

3.
汉初既定的政治格局以及统治者延续的执政思想决定了汉文帝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贾谊虽然敏锐地把握到历史发展方向,但他认识不到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更缺乏政治斗争的手腕与智慧,这是贾谊被贬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其特殊的人生经历、高洁的人格魅力和"卓绝一世"的艺术成就形成了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的屈原情结。汉代士人中最先体现出屈原情结的便是贾谊,他的思想和赋作中无不体现出屈原情结的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5.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多次提及贾谊且对贾谊十分激赏,并多次以“清”组成的词语来评价贾谊的作品。贾谊文章给人以“清”的审美感受,除了文章运用的技巧使然外,与其心智也有很大关系。贾谊文章之“清”大致可包括文辞之清和心智之清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翟景运 《云梦学刊》2005,26(3):50-51,59
《新书》在唐代以前可能存在九卷、十卷两种不同的本子;宋刻四种版本俱不见于近代以来各种主要公私书目,可能都已经失传了;明清诸本的渊源都是宋代的建本和潭本;清代卢文弨校本以前代诸本合校,号称精校,应当看作是校读《贾子》所必备的参照。  相似文献   

7.
贾谊以"人性非甚相远"、"习"以成善恶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据,阐述了其崇仁尚礼的治国方略.他认为治国之道既需要礼法也需要仁义,礼法是仁义的外在表现和形式,仁义是礼法的实质和核心,礼法与仁义二者是有机地统一的,不可或缺.贾谊治国学说对当代中国治国模式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葛荃 《东岳论丛》2012,(11):14-18
汉儒贾谊总结强秦二世而亡的政治教训,认为秦统治者在政治形势变化的情况下没能做到政治方略的调整,即从战时的“高诈力”转换为治国所需的“贵顺权”.贾谊关于“取予守不同术”的认识涉及获取政权和构建国家、维系政治秩序的不同政策原则,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关于重民,贾谊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告诫当权者不可与民为仇敌.这是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统治者要么善待百姓,可以长治久安;要么实施暴政,最后被百姓推翻.道理看似简单,却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数千年君主政治治乱相继的全部过程.贾谊的政治思想从政权的获取与维系层面,为统治者提供了实施政治调节治国方略和实行仁政以缓解政治冲突的理论依据,又通过对“以民为本”的诠释,为统治者实施仁政的必要性作出绝对化判定.这就是贾谊为绵延二千年君主政治的中华帝国在政治认知上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升 《南方论刊》2022,(9):88-90
文学作品联结着时代的发展脉络,对于人们获取时代信息并得出社会实践的启示有重要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经久不衰,本质原因是作品中蕴含的价值元素与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而深层次研究并解析作品的形成结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孔雀东南飞》这一部优秀的古典文艺作品为例,探究其中蕴含的悲剧原因来源,并详细论述《孔雀东南飞》中揭示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0.
礼法思想是贾谊社会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为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贾谊对礼法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礼治思想在其礼法观中占有主导地位 ,但他并未因此而废法治。以礼为主、礼法结合是贾谊礼法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曾文荟 《船山学刊》2014,(2):131-135
人生经历是创作的重要源泉。贾谊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及思想著作,这些著作包括政治、经济、国防、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对贾谊早期身世的考证,主要是家庭背景、出生地位置及受教育的渊源等,论证了贾谊作品中重农、儒家、道家、法家及早期教育思想所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健 《理论界》2007,4(8):163-164
叔本华认为人生之所以痛苦,是由于人有欲望;王国维认为欲望是产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葛薇龙的悲剧是对叔本华、王国维悲观主义人生观的最好诠释,对物欲、情欲的痴迷使她一步一步走向沉沦的深渊。张爱玲对葛薇龙并没有持有简单的道德价值判断,她在剖析葛薇龙人性弱点的同时,超越其上,对人类众生命运的悲剧性进行了形而上的思考,字里行间充满着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政”、“制”两个概念入手 ,探讨贾谊政治思想的精髓。贾谊以批判秦政、制为开端 ,将儒家的政治理想 ,推置于汉代政治实践 ,为汉王朝确定了“政”和“制”。前者为汉文帝所采纳 ,化为其“以德化民”的实践活动 ;后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 ,但对后世影响深刻。贾谊成为将儒家政治思想运用于汉代政治实践并初见成效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用司马迁、班固、苏轼、王夫之的评论介绍了贾谊短暂的一生和几近夭折的政治生涯 ,并通过与同时代的名臣陈平作比较 ,认为他的命运与时代有关 ,不是个人所能掌握的。  相似文献   

15.
西汉初年的思想家贾谊(前200-前168年)将儒家思想的精神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结合起来的治安之策,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显示了儒家学说对治世安民的社会作用。通过他的应变创新,儒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贾谊实为汉代儒学复兴之先驱。  相似文献   

16.
西汉初期道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政治上实行无为而治,学术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贾谊作为这一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生活在道家思想方兴未艾的时代,思想上难免不受其影响.《鹏鸟赋》集中体现了他对道家思想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宇宙观、人生观、辨证思想等方面,借道家思想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贾谊提出众建诸侯的建议为文帝所采纳,并对后来晁错和主父偃很有启发。消除边患是贾谊治国方略之一。对于匈奴侵扰,文帝和景帝采取和、战结合,武帝则是先和后战,不同做法与贾谊方案是一致的。重视经济是贾谊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这样思想主张得到实行,文景之治带来经济的发展。武帝时币制改革,事实上也是贾谊思想在政策方面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悲剧作品一显著特色是其结局带有温柔、平和的亮色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戏剧演出时间、中国人的审美心态是其形成原因。这种结局既体现了一定的审美价值 ,又有相应的消极性。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婚姻悲剧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情与礼的矛盾、青年尤其是女性缺乏独立自主的权利与封建家长的蔑视爱情、专制自私造成的,此诗也是汉末对传统思想怀疑批判、对真实人性、真挚感情日趋重视的思潮的一种反映,而且极具感染力,在中国古代爱情文学及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熊元义 《云梦学刊》2006,27(2):93-99
唐君毅的中国悲剧观经过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认为中国缺乏悲剧,后期认为中国悲剧是不同于西方悲剧的独特悲剧,是一种悲剧而又超悲剧。中国最高的悲剧意识及超悲剧意识,这种超悲剧意识可以称为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