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73-179
名誉和商誉在主体、评价内容、财产属性等方面均不相同,法人名誉权与商业诽谤制度在保护客体、法律属性、法律功能、侵权主体、侵权方式等方面也不相同。侵犯法人名誉权案件往往涉及公共利益,而商业诽谤案件不涉及公共利益,很多国家都在法律制度上将二者予以区别对待。我国在学术理论和法律制度上未对二者进行很好的区分,应当从区别适用归责原则、区别适用公共利益抗辩、区别适用真实性抗辩、承担不同赔偿责任四个方面对法人名誉权制度与商业诽谤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从家庭承包经营到合作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农户和市场的有效连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亟需与之相适应的市场主体,合作社的内在属性使其可以成为这样适格的主体.针对对合作社的产权结构和制度安排的质疑,本文认为,合作社的产权结构应当是清晰的,而通过改革和创新,合作社的制度安排也可以是有效率的.我国农村的市场主体由家庭向合作社过渡,应当是制度变迁的逻辑轨迹.  相似文献   

3.
李静传  张云 《学术探索》2002,13(6):53-57
法人的类型是涉及诸多民法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历史的方法 ,在对我国法人类型制度进行分析的同时 ,从法人的财产性质以及对外责任的角度 ,对世界各国法人类型制度进行研讨 ,并以此为借鉴 ,对我国法人类型制度作必要的检讨和展望。作者认为 ,在我国法人类型制度的重构中 ,应当突破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的划分方法 ,吸收世界各国以财团法人和社团法人为基础类型的制度成果 ,并按照实践的要求 ,迎合以财产性质和对外责任为标准的制度需求 ,对我国法人类型制度作出新的界定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法典》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特别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正在拟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应以《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基本制度为基本遵循。在我国《民法典》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类型名称、属性名称,此名称不宜直接作为该类特别法人的组织名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名称中包含“合作社”“股份”字样,并不会导致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公司相混淆。“集体”具有主体性,“农民集体”是一类重要的团体性法律人格,应认可其拟制法人地位。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的“小公有制”属性决定,农民集体与国家虽同为公有制实现的主体形式,但农民集体有其独有的主体特性。农村集体资产的归属主体是农民集体而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自己的独立财产和责任财产,故不具有破产能力。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无资性”所决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概念不成立,立法上应使用“集体成员”的概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具有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但二者形同质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独有的公有制合作社,只具有“半个合作社”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10,31(4):42-45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是五种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应巩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不要过早消灭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 一、引言 1、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已经生存了70年。如何重新认识和评价这70年的历史,无疑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相当敏感的大课题。现在流行着一种可以概括为“三论”的说法:一是“早产论”。认为本世界上半叶在经济不发达落后国家相继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历史选择的失误,社会主义制度应当产生于发达资本主义之后而不应在此之前。二是“屈从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共处、竞争的过程中,愈来愈呈现出屈从于资本主义的倾向。三是“补课论”。此论有两种含义:一曰“补资本主义的课”,一曰“补商品经济的课”,这两种补课论的精神实质实际上一致,都无非是以现代资本主义所拥有的制度和财富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衡量当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采用规范法人制度须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机理为前提 普遍实行规范法人制度是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提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议事日程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改革思路,是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塑造为完全独立和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事情恰恰相反,普遍实行规范法人制度只能是变相地维持企业既往的政企不分的局面,因而国有企业无从普遍地活起来。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首先是人们观察的粗疏。人们看到,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中型企业多为规范的法人制企业,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占到主体地位(以美国为例,1977年其公司制企业的销售额就已达全国销售额的65%),可以说,没有规范的企业法人制度就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当今如此发达的市场经济,而这自然与规范法人制度所普遍造就的企业独立主体地位密不可分。有人以为既然该项制度作为解决同一社会主体内部权利安排的措施而没有任何阶级性,我们当然可以拿来用了。然而此见远非切实。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规范法人制度的企业之中只是大多数扮演着完全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另外的少数虽然同为市场主体但其独立地位和竞争性则逊色得多,以至只能说是扮  相似文献   

8.
杜家贵  刘曙光 《文史哲》2001,26(5):5-12
全面、准确把握当今历史时代的性质、特点 ,要从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两个视角来考察。视角的不同并非本质的不同 ,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对历史时代的把握 ,要注意克服两种片面性 :一是只从技术社会形态来把握时代 ,只看到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标志的、由资本主义首先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和一部分生产关系是没有制度属性的 ,对资本主义有制度属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失去警惕 ,放弃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 ;二是只从经济社会形态来把握时代 ,只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制度属性 ,不懂得资本主义首先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和部分生产关系是没有制度属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时代有清醒的认识 ,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 ,来应对和防范危险 ,利用机遇发展和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9.
资本二重性的思考与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不仅仅具有物质自然属性与社会生产关系属性的双重性质,而且在社会生产关系层面中,可以区分为一般社会属性和特殊社会属性。当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的情况下,资本的特殊社会属性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其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主要体现为剥削收入;当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的情况下,资本的一般社会属性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其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主要体现为资本要素收入。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半东方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狭谷。但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是这些国家必经的阶段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和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和优秀成果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成了 2 0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基本内容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课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从理论上破解了这一课题 ,而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解决着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