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经济发展中的"大十字"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给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实施何种发展战略是甘肃经济发[内容础上提出了"大十字"的发展战略,以点轴结构为理论前提,进一步发展陇海兰新、312国道和黄河沿线经济,促进其对甘肃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带一路"是经济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广阔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珍藏着无数的历史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民族文化等文化瑰宝。这些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符号在展现地域文化差异的同时,也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文明传奇。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对沿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使多元文化统一整合在丝路和平、友好、共同发展的旗帜之下,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丝路文明的认同。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和路径,加快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工程社会适应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 ,满足了受水区的长期用水渴求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缓解用水矛盾 ,保证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与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反贫困战略是一致的。而且长期的研究和既有的舆论、跨流域长距离调水的成功实践、沿线群众的支持 ,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期发展对外合作交流的战略构想,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外交和国家安全的前瞻性选择,对未来国际化合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矿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始终占有重要比重,涉及到国家经济、资源等多方面利益,"一带一路"倡议为矿产品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品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制约矿产品贸易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建立矿产品贸易合作预判机制,继续大力推行与沿线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机制,构建新形势下矿产资源贸易体系,以此促进我国矿产资源贸易向更合理、更高效贸易模式迈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厘定和特征分析,以及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意识形态差异、唯GDP论、资源价值和价格错配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了新常态下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标准体系、发挥绿色财税政策的效用影响、建设绿色金融等举措,试图解决"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展绿色经济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6,(2)
海洋强国战略是指导我国海洋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是中国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现实要求。"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有着深刻的关联性。"一带一路"战略以经济合作为先导,逐步实现中国同沿线国家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合作,为海洋强国战略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陆地与海洋的双向联通,发挥我国地缘优势,开创海陆统筹的海洋发展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对我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同海洋强国战略的互动关系,探索在"一带一路"战略范围内中国同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途径,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特朗普一系列对外经济政策乃至策略的重大调整,使得美国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的诸多努力和筹划出现重要变数。而当前中国面临国内经济下行、全球贸易萎缩与国际经济振荡的结构性困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风险治理能力、对华政策波动,以及世界大国、地区强国基于战略竞争和利益冲突而展开的政策博弈,导致海丝谋划的投入成本和预期收益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区域公共产品成本分担与持续性激励问题突显,战略透支的可能性与风险性升高。建议调适海丝沿线国家预期,寻求战略支点国家采取非均衡布局,加强投入-产出比的动态评估,全面提升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营商环境水平,构筑风险监管监控体系,减轻大国战略竞争压力,建立有效的区域冲突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普遍意识到全球化进程受阻的现状以及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全球化中的地位。2009年世界银行从"距离、密度、分割"等经济地理学视角研究世界经济地理的重塑问题。"一带一路"怎样借助大推动理论助推全球发展价值并从"距离、密度、分割"的动力机制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带动全球发展价值提升,是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在后危机时代新常态经济下,"一带一路"作为亚洲生产网络的重要战略组成,同北美生产网络、欧洲生产网络类似,有助推区域生产网络发展、壮大的"动力机制"。有望形成普遍大规模投资,促进经济"密度"规模溢出效应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缩短了世界主要区域的经济"距离",沿线国家普遍发展与一体化减少"分割"问题,使该区域成为助推全球发展价值提升的新动力中心。"一带一路"推动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优化升级、实施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普遍进行大规模投资,助推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是当今全球化"破冰"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其二是区域非均衡增长战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手段,均衡发展是最终目标。通常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是被视为促使经济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经历了从区域低水平均衡发展战略到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一系列转变过程。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促进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缩小区域经济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新亚欧大陆桥建设提出了东陇海沿线产业发展思路和在东陇海沿线产业带建设中加快苏北开发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青海道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布局中,振兴丝绸之路青海道不仅具有历史文化的象征意义,也是新形势下全面促进青海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黄金时间节点上,构建丝绸之路青海道特色文化产业带,突出青海省作为丝绸之路南线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使"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切实在青海落地,并与周边丝路沿线省区和国家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携手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从而推动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凸显"大美青海"的特色和实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明康 《学术探索》2002,(3):117-120
大通道的完善和建设 ,对促进沿线场站港口城市 (镇)建设和城市化发展 ,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因此 ,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WTO的发展机遇 ,促进大通道沿线城市化发展 ,已成为加快云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双  张雪梅 《理论界》2014,(11):35-40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利用这一国家新时期开发战略,通过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构建区域性科技与治理支撑网络、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等,借势"海上丝绸之路"开发开放建立跨区域的发展平台,推动天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海洋经济的合作和交流,能够进一步加快天津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投资融资困难、招商项目欠缺、人才短缺严重、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甚至实现后来居上,必须实行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其超常规的发展战略有拿来主义突破战略、差异化突破战略、以特制胜突破战略、无中生有突破战略和非均衡发展突破战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从绿色发展的条件、政策与实践着手,选取200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结合全局技术和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对决策单元的效率值进行测度,构建能源投入效率、碳排放效率和绿色发展绩效三个指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开始逐步实施绿色发展政策,进行绿色发展实践,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绿色发展绩效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体水平较低并且地区差距较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亟须提高绿色发展意识,强调经济发展的健康化、绿色化。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四川如何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试就省提出的“两点”、“一线”(即:成都、重庆和内江沿线一带)发展战略,加快内江经济开放和开发、建设成渝经济走廊问题,提出以下看法: 一、加快成渝经济走廊开发,这是四川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和区域性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地区十分关注的问题,许多经济发达或较发达的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7.
李翀 《学术月刊》2012,(1):70-78
经济发展方式包括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取向和高强度投入的对内经济发展方式,与注重加工贸易和以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为主、借入外国债务为辅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相互作用,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只是脱贫之路,而不是富强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的弱点逐渐表现出来。因此,中国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对内实行自主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对外实行以超比较优势为核心的梯型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以调整结构为主线的质量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和以渐进的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心的对外金融发展战略,以成功地完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8.
非平衡到平衡:科学发展观实现的重大战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义贵 《学术论坛》2005,3(5):64-6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三重非平衡式发展战略———客体社会优先发展战略、经济优先发展战略和东部与城市优先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造成了整个社会系统的三重失衡———主体社会与客体社会的失衡、经济与政治文化环境的失衡、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失衡。科学发展观用三重平衡式发展战略替代三重非平衡式发展战略,在战略层次上实现了从非平衡到平衡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9.
郭熙保  马媛媛 《江海学刊》2013,(1):72-79,238
发展经济学家提出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些战略可以归纳为四种模式:增长优先、沿海先行、投资驱动和出口鼓励。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些模式逐渐暴露出它们的弊病,因此必须适时加以转变,即增长优先转到增长与公平并重、投资驱动转到投资与消费共同驱动、沿海先行转到区域平衡发展、出口鼓励转到出口中性。发展经济学只探讨处于贫困陷阱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如何启动,但对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将如何发展却研究甚少。中国在高速增长时期采取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学中都能找到其理论来源,但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中国经济应如何发展,发展经济学却未提出有价值的理论与战略。中国将在探索中前进,其发展经验将会促进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优化国内区域开放布局、统筹国内外资源要素、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从而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通过开辟国际循环新空间、拓展国际循环新领域、创新国际循环新模式来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应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以政策沟通为引领,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内区域战略的有效对接;以深化互联互通为目标,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硬联通”与“软联通”并举;以产业合作为载体,拓展“一带一路”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领域创新为机遇,激发“一带一路”发展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