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略人所详,详人所略,是蔡尚思先生所撰《王船山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色,在人们把视野集注于王船山批判程朱理学时,作者却以翔实的资料,说明船山对程朱理学的核心命题“理一分殊”仍有所眷恋;在人们汲汲于发掘船山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时,作者却认为“王船山提出绝对君权论” (《王船山思想体系》第20页,以下引该书只注页数。);在人们盛赞船山的进化史观时,作者却认为船山主要是“主张退化史观与赞  相似文献   

2.
根据船山学术研究的内容来分析,将王船山学术研究初期的下限定为曾国藩所处的咸同年间为宜;这一时期重在扩大王船山的影响,如著作的出版与流传、入国史儒林传和从祠文庙、创办船山书院,王船山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稗疏”,王船山学术初期还是属于传统研究的时期,与后来受西方理论影响的研究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3.
1978年以来的这一时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王船山文学研究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得”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研究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研究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研究方法之丰富多样前所未有。其“失”也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王船山文学典籍的整理停步不前.王船山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研究浅尝辄止,王船山文学研究选题重复雷同。船山文学研究未来方向为:加大船山文学典籍工作力度,揭开船山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关系之奥秘,努力寻求船山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原貌。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人们习惯称他为“船山”。比如,他的著述篇目,称作《船山著述目录》;他的著作集,刊作《船山遗书》、《船山全书》;他的生平事迹年表,题为《船山公年谱》、《王船山先生年谱》。为了纪念他,许多地方修建了“船山祠”,为了研究他的思想,海内外成立了各种以“船山”命名的学术性团体,等等。总之,三百多年来,“船山”别号与王夫之本名一同流传,为学者乃至世人所熟悉。那末,“船山”这个别号究竟是怎样来的呢?“船山”别号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出自后…  相似文献   

5.
陈平 《船山学刊》2023,(6):44-54
王船山从孝道、教化与人生归宿等方面,构建了系统的祭祀理论体系。船山认为,祭祀传达的是人们追念先祖、礼敬鬼神的情感,是仁孝的表现。仁孝是礼乐教化的根本,因此祭祀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教化举措。船山希望人们能够在祭祀中参悟“死生一气”“幽明一理”的道理,养成达观的人生境界。船山的祭祀观上承传统儒家的祭祀理论,重在倡明礼乐文明、重振社会纲纪,又融入气本论的基本立场,阐明报本反始、幽明一理之意蕴,“礼”始终是船山祭祀观的核心。船山希冀通过祭祀传达出一个真正的儒者所应该具备的价值追求,那就是既要践行礼乐之规定,达成仁孝的目标,又要关怀天地之大化,参悟幽明之真谛,实现豁达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许冠三先生陆续发表了有关王船山的专论五篇:《王船山的历史学说》,《原王船山之“理”》、《王船山的宇宙观》、《王船山的致知论》和《船山学术思想生命年谱》,共约二十三万字.下面,我们先分别介绍各篇主旨,特别是许先生关于船山思想的独到见解,然后从总体上比较作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与大陆研究者的异同。以交流学术,启迪新思.《原王船山之“理”》一文,以八章近五万字的篇幅,专门剖析船山的“理”范畴的历史演变和逻辑层次。作者认为,船山哲学的中心范畴不是“天”,不是“道”,不  相似文献   

7.
如何评价王船山的文学成就,这个问题日益为学术界所注意。上世纪末,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借船山反清排满,船山文学一度得到了他们的竭诚鼓吹。本来,“使死人复生是为了赞美新的斗争”,从中“找到革命的精神”。这在今天,人们是不难理解的。然而,时过境迁,对船山文学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变。直到现在,诸多诗文选本,船山不入;古代文学的研究文章数至万千。  相似文献   

8.
<正> 王夫之的《宝宁寺志叙》一文,见于清代修定的《攸县志·艺文志》上。《船山遗书》及《王船山诗文集》均未收录,惟罗正钧《船山师友记》第十五卷引录了四十四字。今与原文对照,所引部分略去八十三字。宝宁寺,又作保宁寺。“唐元和三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大儒王船山尊崇孔子之动因有三:船山先祖由习武向尚文的度越;动荡的社会现实下除《论语》之外的其他经典不可多得,传世经典《论语》为其学习之要;明末清初社会现实大礼之不传,为“存先王之精意”而尊孔崇孔。船山尊孔崇孔有三个基本维度:考孔子之家世、敬孔子之德、崇孔子之学。船山对孔子家世的考究,说明船山对孔子家世之尊;对孔子之德的阐扬,表明船山敬孔子之德;对孔子学术的探讨,表明船山崇孔子之学。船山对孔子的尊崇,印证船山思想属于儒学、特别是属于宋明理学之苑囿。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清初杰出思想家的王船山先生,一生奋其才智,勤于著述,所遗著作达三百余卷之多,其影响于后世者,可谓深且广矣。然而,船山先生独具风采的书法墨迹却多被人们疏忽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王氏无意做书家,其传世的手迹用于供欣赏的书法作品甚少,而日常所书的文章诗赋等手稿,多为小楷,小行书,用意自不在表现所书的“形式表”;二是著述浩繁,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乃文化界探讨的重点对象,故书艺为文名所掩。因此对王船山书艺的研究,问津者尚寥寥。其实船山先生乃书风独特的大家。关于船山先生的墨迹,在社会上流传甚少。1982年10月…  相似文献   

11.
<正> 谭嗣同对王船山推崇备至,他把船山的思想看作是复兴民族、“昭苏天地”的一声春雷。他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他在老师欧阳中鹄、刘人熙的教导下,“为学专主船山遗书,辅以广览博取。”(《潭嗣同全集》261页,以下简称《全集》)因此,学习能深造有得,“多发前人之未发”(唐才质《戊戌见闻录》)。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文革”中后期,“评法批儒”中将王船山定位为法家代表,是船山研究史上的一次倒退。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的一个船山研究的小高潮,则是反倒退,拨乱发正,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反倒退的思想大解放活动,充分表现了船山学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陈焱 《船山学刊》2023,(1):34-47
晚清以来,在中国哲学界有一场船山升格运动。自1865年金陵本《船山遗书》刊刻始,至1982年方克立提出“船山学”概念止,共历117年。在这段时间内,王船山由寂寂无闻升格为中国哲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各思想流派,不论其秉持何种立场,皆持续推动王船山在中国哲学上的升格。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船山哲学同时兼容并回应了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界在重立道统、应对西学与接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理论需求。船山升格运动揭示了近现代以来并且迄今仍在形成中的未来中国哲学大传统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浅析王船山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王船山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然而很少有人论及船山哲学思维模式,这确是一种缺憾。笔者不顾学识浅陋,试图摸索船山思维逻辑的基本模式,挖掘并分析它的哲学意义,借此门径探究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方法的一些特点。一我国传统哲学的许多成对范畴,例如“体用”,“道器”、“知行”、“能所”等等,是客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极为推崇《诗经》的艺术风格。他赞赏《诗经》反复咏叹的旋律美,视节奏为区别《雅》、《郑》的主要标准,对《诗经》中诗歌的节奏多有论述。船山以“曲尽人情”与“外周物理”为标准,评赏《诗经》中的情景描写;以“意藏篇中”为标准,评析《诗经》的章法、句法与用韵情况。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的正心思想是对朱子正心思想的发展,主要凸显了四个方面:一是将心之内涵从朱子的"心统性情"发展为"持志正心";二是将正心实质从朱子的"去蔽存心"发展为"道心至正";三是将正心的路径从朱子的"诚意正心"转换为"正心诚意";四是将正心评价从朱子的"心与理一"丰富为"推至天下"。通过对王船山正心思想的分析,可以得出船山的学术研究方法走了一条正学开新和经世致用并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王船山“梦”词的创作动机与丰富内涵进行梳理和解析,以期深入船山的内在世界,感受他那活泼律动的生命气息,为还原船山真实的情感世界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8.
王船山的正心思想是对朱子正心思想的发展,主要凸显了四个方面:一是将心之内涵从朱子的"心统性情"发展为"持志正心";二是将正心实质从朱子的"去蔽存心"发展为"道心至正";三是将正心的路径从朱子的"诚意正心"转换为"正心诚意";四是将正心评价从朱子的"心与理一"丰富为"推至天下"。通过对王船山正心思想的分析,可以得出船山的学术研究方法走了一条正学开新和经世致用并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中国王船山国际学术研讨会 ,着重研讨了“船山学与现代文明”这一主题 ,所发表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具有五个特点 :宏观性、时代性、创新性、开放性、广泛性  相似文献   

20.
<正> 《船山学报》已经筹备就绪,即将正式出版。在党的领导下,这个学报将坚持贯彻党的“百家争鸣”的方针,发表学者的不同意见。编委会要我谈谈对船山学研究的看法,我真有说不出的欢喜;预祝这个学报对开展船山学研究作出巨大的贡献,并略述自己的戋戋之见,供同志们参考。中国近现代学者研究王船山的学术思想,据我看来,大概情况是:解放前学者多只笼统地吹捧王船山;解放后学者则能具体地指出他在辩证法和唯物论方面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