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自1985年开始,我国农业从高速增长急转直下,连续几年陷入停滞、徘徊的局面。尽管因农村制度变革所引起的农业高速增长的势头在持续一段时期后必然会合乎规律地趋向速度减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增长速度减缓的背景下,一系列与农业增长  相似文献   

2.
(一)如何树立正确的农业形势观? 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大体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到1984年的大发展;1985年到1988年经历了几年徘徊;1989年后出现转机,1990年大丰收,1991年虽遇特大水灾,仍是一个丰收年。总之,应该说我国农业十年来有了大的发展,也经历了停滞徘徊,又出现了新的高涨。农业发展的起伏原因当然是很多的,不过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关于农业形势的观点正确与否,全面还是片面,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影响。1984年我国农业生产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取得空前大丰收后,1985年主要农产品生产一下子就陷入停滞,而且连续徘徊了四年。这个问题的出现,与84年农业大丰收后我们对农业形势盲目乐观乃至认识偏颇有直接关系。有些同志认为,中国农业已经形成了自我发展能力,不需要外力支持就可以进入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在短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未曾预料到的停滞和徘徊局面。农业发展的这种逆向转变是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境。本文仅对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农业服务产业问题所谓农业服务产业化,是指在各种独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的系列化、专业化服务,即发展服务型的农业新产业,如施肥业、植保业、农机服务业等。这  相似文献   

4.
(一) 我国农业在十年经济改革中经历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变化:1979—1984年是飞跃发展的最好时期,全国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9%,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在全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近9个百分点中,有6—8个百分点来自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就地转移了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民年均纯收入增加,生活明显改善;1985一1988年则一反常态,处于徘徊、停滞状态,农业生产严峻的形势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切和严重优虑。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成败与否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加快小城镇的建设能有效地改变农民收入徘徊和停滞的局面 ,改变农民的消费方式和投资方式 ,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集中发展乡镇企业 ,改变农村人口素质低下等种种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 ,为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最终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农村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许经勇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即在农产品供给全面好转的形势下,农民收入基本上处于停滞、徘徊的状态,农业增产而农民少增收或不增收,甚至个别年份还出现负增长。1989年至1992年...  相似文献   

7.
面临困境的原因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打破了多年来农业发展迟缓的局面;但近年来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又出现了新的徘徊,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应比较紧张。广西人口增长快,而农业的增长明显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4年以来农业连年滑坡,粮食减产(1988年比87年减产33亿斤)。  相似文献   

8.
一、福建农村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与艰巨性 1982~1988年,福建粮、油生产出现连续六年停滞、徘徊局面,而同期的人口却增加了241.2万人,使得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82年的651斤下降到1988年的584斤。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如何把福建的粮食生产与供给促上去,是全省上下共同关切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农村包产到户责任制,其初衷在于寻找一条调动农民积极性,摆脱农业生产长期陷于停滞状态的现实可行道路。实践的结果,不仅农业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农民温饱问题,而且使我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巨大变化,推进了我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进程。以包产到户责任制为主要标志的我国农村改革所带来的农村社会结构的历史性进步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打破了长期停滞徘徊的局面,连年获得增产丰收。1987年与1978年相比,全国粮食年产量从6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增长32.8%,许多地方粮食自给有余。我区1983年粮食总产达272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78年增产56亿多斤,平均每年递增4.7%。在这种形势下,有的同志认为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因而不同程度的放松了粮食生产,加上  相似文献   

11.
开拓新的农民收入增长源──扩大农民就业空间许经勇1989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所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长的形势下农民收入却处于缓慢增长甚至停滞状态。1993年全国农业增加值6650亿元,比1992年增长4%,1993年的粮...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吉水辛编者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中粮食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传统农业为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难以解决农业增长与发展中的一系...  相似文献   

13.
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农业,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因此,切实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一、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本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但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和农业份额的下降,有些人开始对农业的基础地位产生了模糊认识,进而在思想上、工作中出现了放松农业、忽视农业的现象。这种现象与近年来我国农业增长缓慢甚至徘徊停滞、农业基础薄弱不无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保证党和政府制定的农业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这是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14.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综合处在《农业经济问题》1991年第2期上对1990年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作了分析。指出,农村经济运行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内外环境好于往年;种植业生产突破徘徊局面,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饲养业继续稳定发展,主要副食品产量继续增加;乡镇企业在低谷中爬坡,在调整中逐步回升;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1、流通梗阻,农产品“卖难”问题严重;2、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继续扩大,农业比较效益降低;3、乡镇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经济效益继续滑坡;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徘徊的局面,主要农产品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的物质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农业状况再次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如何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如何使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优先发展?如何尽快结束目前的徘徊局面,实现农业发展的新突破?是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我国农业近几年徘徊不前的状况作一分析,找出其原因所在,探讨农业发展出路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们宜春地区有2507个村委会,26124个村民小组。农村改革以来,尤其是1985年以来,我区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全区农业和粮食没有出现徘徊局面,实现连年增产,1989年农产品商品值达24.9亿元,商品率6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总产值19.8亿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的历史,全国农业和农村最大的变革,莫过于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和家庭承包经营的最终确立,而后者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50年风雨历程,半个世纪实践探索,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令世界瞩目。一、公社时期经济的停滞和徘徊(一)农民生产积极性长期受到束缚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我们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指出,80年代中期以后,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农民纯收入增长减缓、停滞,负担加重,农村干群矛盾紧张,冲突上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9.
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广大农村如今正面临这样一个现实:农村长期被压抑的生产潜能已得到基本释放,但农业生产出现了徘徊乃至倒退局面,改革面临向何处去的困境。这一形势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非常严峻的。对此,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图书发行,徘徊之后已起步向前湖南怀化地区是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全省地域最为广阔的边远山区。全区46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达400万,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成为影响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欣喜的是该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经过一段时期的徘徊之后,又已经起步向前,开始再现回升的局面。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各级领导充分重视。前两年农村图书发行滑坡的局面,首先引起了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一些县市在今年的农村工作中,把做好农村图书发行作为科教兴农,社会综合治理等大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