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葛西善藏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私小说作家,其创作生涯贯穿日本的大正时代,他不仅继承了日本传统的文学理念"真"与"物哀",并且在创作中融入自己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态度,对后世的私小说作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葛西善藏以自身为原型,主要围绕日本大正时代知识分子的实际生活与内在心理进行描写。葛西善藏塑造的知识分子在艺术、家庭与情感的世界面前选择了封闭的消极方式,正是这些人物形象所置身的社会环境、所具备的传统因子以及所持有的危机感,使得葛西善藏成为了日本破灭型私小说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人性世界的荒凉冷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对女性可悲生存处境的感知与体察。在她的人物画廊里,最能体现其深厚功底的是她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以一个女人的细腻敏感,以一个天才作家的包容力与悟性,把她眼中所见的民国时代的形形色色的女人活画了出来,为现代女性文学增添了风格独异的一页。张爱玲小说的出现,恰恰是几十年后对“五四”女性文学的新的拓展。她不同丁玲们擅长表现大时代的喧嚣生活中飞扬的一面,而是写出了一个沉稳笃实如子百年泪泪东流去的江水一样恒长的历史状况。这些活跃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性文学和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性文学和妇女解放王丽英(学报编辑部)文学即人学,是社会生活的写照。对于女性的压迫,从古代开始就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不论是男作家还是女作家,都同样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但是,男作家为女性鸣冤叫屈,很难达到女作家对自身问题了解和认识得那么真实和...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对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映,展开广阔的生活画面,但它的焦点,却始终对着人。古今古外的优秀作品,无一不是由于生动、深刻地描绘了人,塑造了各种人物典型,而传之于世,而且有教育、认识作用和美学价值。 在我国文学史上,写人,写各式各样的人,特别是描绘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灵魂美的人,是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仅从琳琅满目的唐人小说、宋元话本、杂剧、传奇中,我们就看到了古典作家们在道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并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生态文学的特点,不同的作家作品塑造了不同的人物类型。以郭雪波的《狼孩》为例,分析文本中生态人物类型,从而得出生态人物背后的环境启示。  相似文献   

7.
卢森堡对文学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她对文学的基本认识是:文学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尤其要反映当下普通人的生活,是日常生活的反射,同时也应该是社会历史的史料。而反映现实的文艺正是作家们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是产生革命的思想源泉,对斗争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卢森堡认为,艺术家、作家与社会思想家并存。作为社会思想家的艺术家要有对社会的全面认知与思考,帮助人们认识社会、反思社会,在批判的基础上改造社会。无论就艺术作品本身所反映的社会事实,还是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意义的深刻思考都见证着作家与社会思想家的统一。因此,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艺术作品所对应的必须是作家所处时代的现实社会,发生在社会中的一切问题都能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得到呈现;而艺术家就是战士,他们用作品揭露社会的不公平并寻求解决不公平的手段。卢森堡对文学的独特看法在今天并不过时。事实上,用她对当时文学创作的批判性认知来比照今天的文学创作,让我们看到了现时代的文学在激发社会批判力量方面的某种缺位。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美国的印第安文学作家们面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反差现象,大胆地将笔触伸到现实和历史的各个角落,进行严肃认真的解剖。在早期的小说中,作者主要描述印第安人作为异教徒的生活经历和部落生活结构。贫穷、空虚、嬉皮、玩世不恭、游戏人生是这些异教徒流浪汉们的...  相似文献   

9.
童话漫论(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话幻想与现实生活的依归关系童话人物,往往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幻想人物,童话环境,往往是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幻想环境,童话的幻想人物在超越时空观念的童话幻想环境里任意活动,就构成了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光怪陆离、虚幻奇妙的、人类社会上往往不可能发生的幻想故事。但是,童话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由近年来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所引发的思考相对于探寻古代学者和作家对某一作家作品的研究和接受,我们更应当重视现当代学者和作家对古典作家作品的研究和创作上的接受;应当重视生活环境、社会思潮、学术理念以及政治人物在历代接受中的作用,尤其是时代风尚、政治人物的偏好以及所引起的学界趋奉方面研究;要重视海外作家学者对中国古典作家作品的接受研究,尤其是学者们对中外作家或研究方法间进行的比较研究;应当重视非纸质文字乃至非文学资料在历代接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李之基俄罗斯文学向以再现宏伟的生活画面,反映尖锐的社会问题,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深沉复杂的内心世界而著称于世,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庞大的俄罗斯作家群体中,有五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他们是:伊万·...  相似文献   

12.
从吸人眼球的"异类"文学人物的变迁中,探析相隔近百年的作家对于社会问题、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透过《狂人日记》、《南方》的人物塑造目的来了解不同时代赋予作家的不同创作使命。在对文学人物的分析与作家创作追求的比较中,领略作家关注世界、关注人性的人道主义情怀,理解这些"异类"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描写的基本对象是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因为艺术再现生活,主要是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来完成的。有性格的人物,能起着解剖社会的手术刀的作用,从人物身上可以找到现实生活中间许多问题的答案。所以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总是对自己的人物倾注全部热情,力求表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揭示出人物精神世界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西晋文坛存在着多个作家群落,这些作家群落多是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或世族文人为核心,其成员依附于该类人物并围绕其进行文学活动.这样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为核心,集合了大量文坛精英而形成的作家群落在文学的传播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西晋短暂统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作为社会中强势群体的作家群落更有能力将他们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以文学或与文学相关的活动方式传播下来;更有能力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倾向、文学观念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旋律,进而影响到那个时代整体的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姜贻斌窑山人物系列小说中贯穿着一种诗意,而它所反映出的正是作家本人对生活的审美态度与精神意向。其具体内容是:(一)以诗心去看待生活与人,锻铸诗情,发现并挖掘美;(二)用对美的憧憬与向往,提纯生活,创造诗的意境和气氛;(三)在塑造人物时倾注自己的主观感情,表现对普通人的关爱。唯其如此,在姜贻斌的这些小说中有一种“小草情结”.并以之与中国文学中肯定和褒扬“中国人的生命力”的传统接轨;但它同时又与新时期文学前期的同类母题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内涵与情调。姜贻斌怀着怜悯、同情、理解、赞赏的态度,写出了在窑山这个处于“现在时态”中的特定“文化空间”里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生存特点和生命状态,并且肯定弱者钦羡这种弱者的“生活智慧”。因而其诗心,带着感伤和消极,认为生活不可改变,是悲观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从汉译本《卖花女》看下层社会语言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家萧伯纳的剧本《卖花女》的文学价值是世人所公认的。由于剧本内容涉及语言与社会问题:当一位身处社会底层的卖花女郎学会上流社会的语言的时候,它即被奉为上流社会的座上宾;当她回到原先生活的环境中时,那种粗俗的语言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些正是社会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问题,所以这个剧本也备受语言学家的  相似文献   

17.
沦陷时期东北文学的生长环境极其险恶,但这一时期的东北文学发展非常迅速并且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与东北作家们积极学习俄苏文学密不可分。一方面,东北作家大多自觉的以笔为枪,揭露日伪统治者的暴行,颂扬人民的反抗斗争,这种情况下,表现斗争主题的俄苏革命文学就成为东北作家的学习榜样;另一方面,很多东北作家执著于对乡土的书写,这种乡土写作更多地吸收了俄苏经典文学的营养,既暴露了日伪统治下东北社会的黑暗,又展现了生活在凛冽自然气候和政治气候下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和忧伤。  相似文献   

18.
“五四”到建国前这一时期是乡土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主要作家及代表性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综述.展示从20年代到4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不断更新视角.“乡土”成为具有更多重要意义的承载体,在主题上由文化批判到社会政治批判和到社会革命,全方位、多层次地再现了乡土生活。中国社会的一切思想和价值判断在乡土小说中得到体现,乡土成为作家展示现实中国本相与内核的必经之路.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并以文学不断探索人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之所以对一部文学作品爱不释手,甚至百读不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学具有美悦作用。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感受的物态化表现,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人类社会,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文学是人的精神创造的产品,总是带有某种目的和意义,具备着某种价值。人类之所以需要它,正是因为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中议论的美学品格薛传芝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的结合。它必须遵循新闻真实的原则,又必须具有文学的艺术属性。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报告文学作家的参与意识增强,报告文学作品更紧密地贴近生活。它不仅运用小说、电影的一些艺术手法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成熟的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