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导游员工作压力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琳 《理论界》2009,(3):206-207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导游员的主要工作压力,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消除导游员的工作压力.方法:采用自然情况调查表和工作内容量表(JCQ),对大连市知名度较高的国际、国内旅行社的导游员204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导游员中男性和女性之间各要素没有有意义的差.从工作自主程度来看,年龄、婚姻、子女情况、收入以及导游类型间的得分差在统计学上有意义.从工作心理要求看,学历、导游类型、吸烟以及饮酒间的得分差在统计学上有意义.从社会支持来看,年龄、子女情况、收入、导游类型之间的得分差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应探寻和明确导游员的工作压力源,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工作压力,提高导游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邓书毅  邓云涛 《理论界》2006,(7):122-123
本文通过对武汉地区1550名大学生的调查采访,发现当前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与防范艾滋病知识的缺乏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大学生的性观念日益开放,对性行为的态度也更趋积极健康,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对艾滋病人的同情关爱与恐惧排斥心理并存。同时,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渠道非常匮乏,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和获得途径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日益增大.随之而生的工作倦怠感逐渐成为影响员工工作与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工作倦怠理论入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进行分析,建议降低和消除组织中的工作压力源;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提高员工工作压力和应对能力。实施工作倦怠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知识网络是企业学习和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而知识、知识源组织、知识接受组织、知识转移背景以及转移渠道则是影响知识获得的关键因素。知识网络及其社会资本是企业广泛接近最新知识和最新技术的路径;内部吸收能力是企业有效获得知识,并将其与企业内部知识进行整合,高效地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工作压力对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本文采用工作压力源问卷和一般心理健康问卷,对山西省太原市521名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角色冲突和躯体症状得分均明显高于女生;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躯体症状、焦虑和抑郁三个维度及总分都具有最强的预测力。因此,工作压力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团队组织中知识共享的风险、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团队组织中进行知识共享,同样会因为网络效应、分散性、群体性和动态性而面临着隐性知识难传递、产生不满情绪、效率下降等风险。如果再考虑观念定位、外部竞争压力、团队成员的构成、知识共享的渠道和技术等因素,那么这些风险还很大。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实施法典编辑策略和人格化策略,可以实现企业知识在同代员工间以及不同代员工间的传递、使用和积累,从而可以有效地规避知识共享风险,形成跨时期团队知识的矩阵式发展范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正面临日益沉重的支付压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养老金的积累状况以及社会的老龄化现状,分别从广辟筹资渠道、节制资金需求、完善管理体制三方面入手,试图从中找到缓解目前支付压力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韩艺  谢婷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3):220-22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作为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制度安排,环保督察历经“督企”“督政”再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阶段的制度变迁.回顾环保督察制度变迁历程,不难发现其绩效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中央与地方间环境信息结构的变化.中央在地方环境信息的督察主体、内容、获取渠道、反馈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有效增强了“压力源”、汇聚了“信息流”,并进一步汇合成“问责力”,从而增强了地方环境治理的压力与动力,环境治理绩效得以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藏传佛教朝圣者的实地访谈调查发现,藏传佛教朝圣者的心理压力源主要表现为两类:一是宗教信仰压力,二是生活生存压力。前者包含原罪意识、转世轮回意识和宗教文化经验三种;后者包含缺失、丧失和预期三种。在朝圣过程中朝圣者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自然压力环境、经济缺乏和身体健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信访是领导机关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推行信访代理工作,对石油企业践行群众工作路线,引导员工群众依法逐级反映利益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观念引导、健全代理网络、畅通代理渠道、整合信访资源、依法合规解决好员工群众的各类利益诉求等方面,对推行信访代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立新 《文史哲》2002,(5):63-69
闽学与湖湘学都是二程洛学在南宋的流衍与发展。两个理学流派从各自初创时起 ,便有着极其密切而友好的学术关系 ,他们互相切磋 ,彼此诱发 ,推动各自的发展 ,也促进了南宋理学的繁荣。但到了朱子时代 ,两个学派关系之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讲友变成了论敌。尤其在张南轩过世以后 ,闽学以老大的姿态凌驾于湖湘学之上 ,遏制了湖湘学派的发展并相当程度地造成了中国学术发展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洛学、新学、蜀学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连章 《中州学刊》2002,(6):130-136
本文认为 ,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和苏轼蜀学 ,并非都是完全对立的 ,而是有异有同。三家经过相互驳难 ,相互吸收 ,相互促进 ,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派风格。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在维护统治集团的政治利益上 ,都希望变法改革 ,来挽救由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而引发的社会危机局面。只是在具体方法上出现了分歧 ,王安石变法的总目标是富国强兵 ,总方针是“理财”、“通变” ;二程则认为应该通过行仁政、重礼义、重教化的办法调整社会关系 ,缓和社会矛盾。王安石主张“兴利” ,二程主张“尚德” ,二者产生矛盾。二程加入反对变法的行列。但在态度上是比较温和的。他们在学术上 ,都为儒学的哲学化、儒经的义理化做出了贡献。在宋明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二程洛学与苏轼蜀学之争是保守派内部的派系之争 ,他们都反对新法。他们的争论主要是表现在学术上的性情之辩 ,苏轼主张性情统一论 ,二程则主张性善情恶论。洛学、新学、蜀学经过长期的争论 ,最终是洛学派中的程朱理学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以"九江学派"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审视岭南学术传统,在继承、发展和批判中体现一种必要的学术接连.从经学、实学到儒学,"九江学派"的学术生命在乡土环境中获得培育,将三者合于其中,创建独特的学术思想流派,成同年间,"九江学派"以一个响亮的声音标志岭南学术的阵容鼎盛.  相似文献   

14.
把是否对制度建设感兴趣、是否重视礼学作为永嘉学派与朱子学派的核心差别未免过于表面化。永嘉学派首先着眼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至少在形式上,永嘉学派维护了制度原则的独立性。朱熹认为为学根本在“理会自家身心”,制度设计的原则也不可能独立于天理。这种分歧的思想上的实质源于双方的道、法之辩。朱子侧重“法”自“道”出,法是派生性的,而道是第一位的,因此所有实践的重心应放在求道;永嘉学认为,理学的“道”与制度自身所具有的制度理性———“法”,是互相独立的,对道与法的追求并不必然是时间先后的问题,二者在士大夫的实践中应该是交织在一起。到了叶适,则以“内外交相成”之论把这一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学校事故中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规范学校事故民事责任的法理基础。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不是一种监护关系,也不是一种准行政关系,更不是一种可以大而化之的合同关系,而是一种教育、管理、保护关系。这种关系不应因学校性质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且不排除学校和学生或其监护人的合法约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学流派的创生和珞珈法学派的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永平  徐锦堂 《学术界》2006,(1):260-267
中国学术界还没有出现大家公认的学派,但不少学科已经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法学界也是如此。所谓法学流派就是指在法学领域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比较系统的理论预设、研究进路和基本观点的学术共同体,学派在学术上具有理论的独特性和系统性、真理的片面性和深刻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和不惟一性的特征。政治干预学术、体制束缚发展,经济方面的诱惑,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法学学者自觉不够是中国当今法学流派不鲜明的主要原因。文章还对创建法学流派的根据、条件和意义进行了阐明。武汉大学在法学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可能形成在理论上独具一格的“珞珈法学派”  相似文献   

17.
学校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主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则是学校变革的核心内容。现代学校制度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创造性移用,其内容包括现代学校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学校变革,可以从学校与政府关系的重新定位、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关系的重建三个层面入手,以构建学习型学校作为学校变革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杨萌芽 《殷都学刊》2007,(2):104-108
学衡派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流派,与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吴宓、胡先■、刘诒徵等学衡派成员都受到宋诗派较大影响。学衡派内部也有唐宋诗之争,这种冲突之所以没有酿成大的论争,有着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学派观念和中国科学哲学“语境论学派”的学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看,学派就是共襄旨趣的文人学者群体,这种最能彰显德治的共同体方式也许是拯救学术的最佳选择。在科学哲学面临世界性学科建制萎缩、理论失效和跟踪西方随波逐流窘境的三重危机之际,中国科学哲学家基于对关于科学的各种哲学问题和科学哲学发展问题的梳理,对各种研究范式的反思,比较成功地实现了整体论思想与语境论思想的衔接和整体论哲学的重新构造,凝结形成了自己的语境论的科学哲学研究纲领,展示了具有中国气派的主动应对困局和勇于创新的胆识。  相似文献   

20.
陈祖武 《文史哲》2007,(2):78-83
在中国学术史上,乾嘉学派活跃于18、19两个世纪间的学术舞台,其影响所及,迄于20世纪中而犹存。最近一二十年间,董理学术史之风复起,乾嘉学派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各位先进较多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论证乾嘉学派如同历史上众多的学术流派一样,也有其个性鲜明的形成、发展和衰微的历史过程。准确地梳理和把握此一历史过程,或可窥见18、19世纪间,中国学术之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