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昆明 《科学咨询》2009,(24):56-57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把握文中的感情激流,融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认知活动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行为和暗示等手段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产生亲近.尊敬和爱戴以及憎恨的感情体验."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很多中外教育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所以语文教学要注入"情"突出"情",使之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黄光强  刘锋 《科学咨询》2008,(12):48-48
语文教学应将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等,采用这些方法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情感;熏陶;睿智.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和本地人文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快乐作文,取得了明显效果。下面,谨粗略介绍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全面培育学生作文素养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基础。语文教学认知智能、情感品德、动  相似文献   

5.
陈思 《科学咨询》2006,(10):36-37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往,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而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语文教学作为情感的教育活动,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是教师交给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情感活动,在这种情感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浸润,感受到幸福,快乐,满足,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从而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石.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让语文教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时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一是教育内容存在很大争议,主要表现在实用性和人文性,有不少人认为,中职语文只教应用文、普通话、口语表达,而且"以够用为度".二是效率低下,不敢或不能将中职语文当作语文教.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按照定"规矩"、养习惯、激兴趣、导行为、益终身的路径,逐步地甚至是点滴地培养学生.首先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教学过程既突出实用性,也突出文化性,同时开展中职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对语文教学的深入反思,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灵感悟、情感滋养、道德提高已经成为共识.为此,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几点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汪洋 《科学咨询》2009,(14):50-50
一、设计依据 新课程改革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的教学.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翻开中学语文课本,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文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文采.这一切充满着或忧国忧民或崇高悲壮或清丽委婉或优美淡雅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还应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1.
所谓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丈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藕合.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提高自修养,倾注情感.教师对学生真挚热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过程的发展趋势是情感化、审美化.审美教育是任何学科都可以渗透的共性原则.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意味着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但语文教材中的美,虽然丰富多彩,无穷无尽,也要靠教师的引导去发现它,感知它,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审美教育作用。教师教学得法,就会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美的震撼,从而达到学生在情感的审美中实现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美育的花朵在课堂绽放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当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即"新课标")开始实施以后,人们留意到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要"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展开想象和联想,能否队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1]由此纷纷认识到语文教学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对教学过程的审美化要求.有人曾这样定义语文教学的审美化,"要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变教育成为美的境界,从而达到理想的目的".[2]这就促使教师们在追求教学实践最优化的同时,把视角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向对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切关照,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性经历.要求教师能够用审美的眼光来关注语文教学,用审美的思想设计教学过程,力图把美育和教学在过程中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6.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不会无动于衷,冷若冰霜,而常常是情动于衷,形乎于外的.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往,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而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语文教学作为情感的教育活动,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是教师交给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情感活动,在这种情感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浸润,感受到幸福,快乐,满足,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从而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石。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让语文教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呢?一尊重学生,做学生…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为此,文章围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侧重于"应用性",而普高语文教学目的则侧重于"学术性",进而我们可以认为前者所达成语文素养相对较低,仅是侧重于实用、应用而已,而普高语文教学则偏重于学生"语文全面素养的提高",对知识积累、能力层级的要求都相对较高.我国几千年的的语文教学注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语文训练基本脱离生活.改革开放后,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成了一种必然,同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出现了一片新景象.因此,中职语文教育的实际要求我们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如何紧贴生活,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有识之士也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甚至已有人呼吁把语感教学看作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学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语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其实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人们凭借语言经验,直接地对语言作出敏锐的感受.语感强,断句能力就强,捕捉词句意思的能力就强.只要"语感"训练到位,学生自主地感知文本,就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形成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