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如一些研究者所言,秉笔直书的太史公在充分肯定高祖刘邦的历史功绩时,是大胆地揭露了这个人物猜忌功臣、贪财好色的性格弱点的。但是,对于刘邦的另一些个人行为,如在《项羽本记》中描写的刘邦推孝惠、鲁元下车,欲与项王三军阵前“烹父分羹”等,他们  相似文献   

2.
邬焜 《河北学刊》2012,32(4):37-44
不能把信息归结为物质并不等于不存在客观信息,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本体论信息。对客观信息世界的揭示及本体论信息的确立是信息哲学能够成为区别于其他哲学的第一哲学的根据。由于意识并不是信息的原生形态,而是在多重信息的复合、匹配、综合建构和虚拟中生成的信息活动的高级形态,所以,相对于信息本质的揭示,信息的认识论定义是多余的。把信息和"意义"看作是同等尺度的范畴,是用主观化方式对信息所具有的独特而新颖的革命性价值的消解,是把信息哲学归结为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一种复杂性的"涌现",对于意识成因的还原性分析应采取多维度、多极化还原解读的方法,而不是像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那样,将其简单归结为单维度、单极化的主观意向活动的构造。由于信息本体论的确立,信息哲学阐明了一种全新的存在领域分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表述方式,所以,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首次根本转向,并因而导致了人类哲学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3.
陈希红 《江淮论坛》2009,(5):190-192,178
周武王伐纣,“甲子朝”于商郊牧野与纣王接战,纣师一击即溃。失败的原因,苟子说是纣卒(前徒)战时“易向”即倒戈造成的。黄怀信教授认为苟子之说是受孟子的影响,孟子主观臆造了商人“欲武王亟入”等,其实“历史并无其事”。但他没有举出苟子受孟子影响的具体证据,诸多分析也不尽合于事理。事实上孟子以前墨子已讲过纣兵“众畔皆走”的话,西周时祭公谋父的谏言也有“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的话,牧野之战时的誓辞《牧誓》更明言纣兵奔逃是“役于西土”,即受命于周。因此,纣王前徒“倒戈”是周初以来的旧说,未可轻意否定。  相似文献   

4.
枪手,或职业或业余,即现在所谓的杀手也,只不过以工具意象取代了行为结果而已。如果我们细究历史,就会发现“枪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古人就将这称为“捉刀代笔”,而随着现代考试种类的增多,各形各色的“枪手”们冲杀于各类考场上也就更加的不足为怪。不过这种现象具体到中国的现实国情可就有些特色需要注意了,首先就“枪手”这个词的使用来讲,在其所指与能指之间就不是那么一致,其原因是,依其本义,“枪手”含有雇佣和市场交换的意涵,即里面预设了平等和工具利用的成分。而在我国,目前的  相似文献   

5.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或者说是以审美关系为轴心为中介的美、审美和艺术三大部分的有机统一,这是周来祥同志近年来提出的观点.王一川同志在他的《美学对象不是"审美关系"》(载《江汉论坛》1985年第3期)一文中,对这一观点,特别是对"审美关系"这一概念的规定性提出了两条诘难:一是认为审美"'关系'是一个模糊概念,不宜用来指称美学研究的对象".二是指出把"审美"归属于"情感","实质上是把审美同生理、心理等同起来",把审美局限在心理领域,从而"遗忘了"社会实践".本文拟就此谈一点不同意见,以与王一川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在中国哲学界长时期地被误解着。徐崇温先生《“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把他刻画成了一个对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一元论”者,是这种误解的一个表现。在最近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这种误解竟成了争鸣双方的共同见解:《光明日报》1989年7月17日刊出李惠斌先生《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解》一文,认为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7.
前些天,南方周末报道抢手替考,办公室河南籍实习编辑颇有怨念:枪手替考别处也有,为何单单瞄河南?不幸,这次中招的是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大型文学期刊《大家》杂志,挖坑的则是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认为,庄子反对辩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庄子提出,众人之辩是没有"公是"之辩,这不是真正的辩论;有"公是"之辩由于是非历然分明,故"无辩"。由于知识和语言的有限性,故有"不辩"之处,辩论存在困境。辩论困境的解决之道在于"是不是,然不然"。庄子对辩论作出了细致的分析和界定,这与西方大哲柏拉图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正> 在评论岳飞时,常有人责之以“愚忠”(即他的忠君思想)。好像岳飞是一个唯唯诺诺、麻木不仁,像绵羊一样,任人摆布至死无所呼叫,更无所反抗的可怜虫。然而,历史上明明记载他是一位文武兼备,有勇有谋,战功卓著,威震敌邦,气节铮铮,雄姿英发,恂恂大雅的人。他受到南宋臣民广泛的爱戴和后人的传颂,是一代民族英雄。可见他又是一个有成熟思想,有清醒头脑的人。这两种十分矛盾的性格同时出现在岳飞身上,是难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0.
庞晓光 《学术界》2012,(3):92-99,279,282
《学术界》2012年第1期“学术批评”栏目刊登了李涛博士、邬志辉教授的文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三论——问学于李醒民教授》.虽然文中诸多钩章棘句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但是耐下心来阅读几遍之后还是能够领会作者要传达的主旨.作者提出与李醒民教授截然相反的命题:“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务须‘无中心’和‘祛导向’”.我以为,作者并没有理解李醒民教授倡言的“学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要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的深意.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本文拟就这两个话题以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期望澄清思想,正本清源,与两位作者以及广大读者在思想的砥砺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美是生活”──为车尔尼雪夫斯基一辩刘文孝在世界文学中,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像车尔尼雪夫斯基那样令人肃然起敬。他不是一般意义的作家,而是普罗米修斯式的“最崇高的圣者和殉道者”(1)。这不仅因为他在二十七年备极艰苦的监禁与流放生涯中表现了罕见的伟大人格,也...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月刊》1963年第11期上,刊载了刘炳福同志“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一文。文章对司马迁政治思想研究中的一些非阶级观点的批判是正确的;指出司马迁“是一个地主阶级的思想家”,而不是什么超阶级的“人民的歌手”、“人民历史的开创者”,也是很对的。但是,在批判各种非阶级观点的同时,却有些把司马迁政治思想的评价简单化和绝对化了。这篇短文,不打算全面分析司马迁的政治思想,只想就刘文所存在的问题方面,提出一些意见,请同志们批评。  相似文献   

13.
《解放日报》十月二十二日刊载《评〈文艺的“无为而治”〉》一文,批评到陈毅同志。一是推理王若望同志“想告诉人们”“建国以来提倡文艺无为而治的始作俑者是陈毅同志”。二是用作者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先秦之儒、墨、道、法诸子百家,滋生在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的社会土壤中,各种思想具有先天性的生机。春秋时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政治相斫的激烈和思辨思维的飞跃成正比;执政者“何以利吾国”的共同愿望和诸子对社会发展蓝图的探寻并行不悖地发展着。到战国后期,先前泾渭分明、甚至水火不容的儒、墨、道、法各家,随着社会的趋向统一,出现了包溶含化各家的气度和意识。至秦、摈弃百家,非秦则焚,其实质是利用国家权  相似文献   

15.
读了蔡尚思同志《司马迁是寓思想于历史的模范》一文,觉其思路宽广,论证多方,很富启迪之功;所提:一、表面尊孔,实则反儒,二、称赞游侠,倾向墨家,亦独开蹊径,不落俗套。敬佩之余,却又觉得这两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辨正,愿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蔡同志。  相似文献   

16.
为张鹏翮的人品与文品一辩李朝正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始终坚持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它摒弃了个人仇隙、恩怨,其标准与尺度是史料,而不是传闻和诳言。张鹏翮一生精覃,位极人臣,清操自矢,众多史料皆称誉其德政,唯汪景祺的《读书堂西征...  相似文献   

17.
二、三版《辞海》将“商战”诠释为一指商业战争 ,二是“商业竞争的形象性比喻。”本文认为 ,以上诠释从头至尾有误。首先 ,“商战”仅为中国近代史所特有的一个特定范畴 ,原意在其最先的提出者即清末戊戍变法运动的重要思想先驱郑观应那里 ,指的是要在当时充斥中国市场的10类洋货的生产上与资本主义列强一决高下。其次 ,二、三版《辞海》将汪康年虽有“商战”之名但无“商战”之实的短文《商战论》硬塞进“商战”词条 ,将“商战”的提出者与因袭者作了不适当的相提并论 ,会误导读者以为郑观应的“商战”涉及的仅仅只是些流通问题。与“商战”一样 ,马克思愤怒谴责过的“商业战争” ,也是一个有着特定外延、内涵的特定范畴 ,不能简称为“商战”。  相似文献   

18.
发表于《晋阳学刊》1983年第三期的《简论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一文(以下简称《简论》),对于人性作了新的探讨和解释,并且联系了社会主义时期的实际,提出了按照“社会主义人性规律”办事的议题,试图为加速四化建设提供某种理论依据,这种动机应当说是好的。但是文中的基本观点却明显带有人本主义倾向,而其表现形式又具有某种代表性,笔者觉得很有进行讨论之必要。本着百家争鸣之原则,本文仅就其中两点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不妥之处敬请作者及其他同志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思想中的“天”与“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思想家的司马迁,他不同于那些纯粹的哲学家,仅仅在哲学的王国里进行理性的探索。司马迁虽然在《史记》中并没有专门阐述他的哲学思想,然而,他那丰富的哲学思想却有机地溶汇在那一篇篇栩栩如生的传记里,也反映在“太史公曰”的评论之中。在中外哲学史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在自然观上是巨人,而在社会观上则往往成了侏儒。司马迁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他把自己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20.
枪手,或职业或业余,即现在所谓的杀手也,只不过以工具意象取代了行为结果而已.如果我们细究历史,就会发现"枪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古人就将这称为"捉刀代笔",而随着现代考试种类的增多,各形各色的"枪手"们冲杀于各类考场上也就更加的不足为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