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且和母文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读音相同或相近。笔者试以“乔”族字为例,把“乔”族字分成具有“高”义、“大”义、“长”义、“曲”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乔”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些词的词义同时或异时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色彩,非常特殊:有的具有互为反义的褒贬两义,如“徂”字,既有“死”义,又有“存”义。有的由褒义变为贬义,如“大放厥辞”,由“铺张辞藻,大展文才”义变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义;或由贬义变为褒义,如“客气”,由“行为虚矫,不是出自真诚”义变成“谦虚而有礼貌”义。还有的由褒义变为兼有贬义而后来又只用褒义,或者由贬义变为兼有褒义而后来又只用贬义。  相似文献   

3.
上古汉语“夫”字与人类学上之成了礼关系密切,基本义指“成年男性”。通过对汉藏 语系各亲族语言中有关“人”之语音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本词应是“夫”义扩大而来,因此, “夫”字应是汉藏语系内共同的基本词汇之一。族源问题与语源问题常常互相渗透,不能作如 是观,汉藏语系内各亲族语言同源之研究就很难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些词的词义同时或异时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色彩,非常特殊: 有的具有互为反义的褒贬两义,如“徂”字,既有“死”义,又有“存”义。有的由褒义变为贬义,如“大放厥辞”,由“铺张辞藻,大展文才”义变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义;或由贬义变为褒义,如“客气”,由“行为虚矫,不是出自真诚”义变成“谦虚而有礼貌”义。还有的由褒义变为兼有贬义而后来又只用褒义,或者由贬义变为兼有褒义而后来又只用贬义。现对最后两种复杂变化情况,各举一例: 独立原是“不依靠他人而自立”义。《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后有“孤立无依”义。晋李密《陈情表》:“煢煢独立,形影相吊。”而《现代汉语词典》仅释为:国家或政权自主地存在;不依靠他人。横行原是“不循正道而行”义。《周礼·秋官·野庐氏》:“禁野之横行径逾者。”《注》:“皆为防奸也。”后有“纵横驰骋,所向无阻”义。《史记·季布传》:“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而  相似文献   

5.
根据形音义皆备的、具有分化孳乳能力的母文表义这一思路,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60多个“奄”族字加以剖析,写成了《〈说文解字〉中的“奄”族字试析》一文,剖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13个“奄”族字,并附录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说文解字》以外的近50个“奄”族字,略加分析,分成具有“覆盖、隐藏”义、“相及、相合、比长短”义、“黑、污浊、肮脏”义、“疲乏、病”义、“急遽、忽然”义、“不奢侈”义、“覆盖、遮藏、盛装物体的东西”义这7组同一母文(右文)而古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字。现补析、论证这些字的意义与其母文及其外化符号有密切的关系,并把这些“奄”族字与母文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相似文献   

6.
绝大多数汉字,至今仍然是以形示义的。象形字是以形示义的。汉字尽管在历史上经过多少次变化,但它的构形基础仍以象形字为基础。 象形字是表意字,如“人”“牛”“日”字就是。当然,现在的象形字经过多少次演变,并不像原物之形,只能从其象征特点上联想到它表示的意义。绝大多数的指事字的构成以象形为基础,自然也就有表意性。如“刃”“本”“旦”字就是。至于极少数的指事字,如“上”“下”等字的构成完全采用的是象征符号。会意字,有的是由几个  相似文献   

7.
在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乡及其邻近的一些地方,很久以来就流行着一种记录当地“土话”的特殊文字。这种特殊文字是一种单音节文字,每个音节表示一组同音不同义的语词。其字形有的近似甲骨文,有的和现代楷书字体相似。书写方式一般是用毛笔醮墨将字写在纸上,布上或扇面上,自上而下,从右到左;没有标点符号,字形倾斜,呈菱形。这种特殊文字只在妇女范围内使用,因此当地人民称它为“女书”。“女书”在解放前特別盛行,其内容多是诉苦,它表达了江永县上江圩一带的妇女在旧社会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强烈愿望,是国际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一种非常特殊的形式。 1982年冬季,笔者在湖南礼江华瑶族自治县上游乡进行社会调查时,在江永县消江乡白  相似文献   

8.
“义”与“利”的关系是历代哲学家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这一关系的不同回答形成了“重义轻利”、“重利轻义”和“义利兼顾”三大派别。“重义轻利”派在中国哲学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重利轻义”思想十分流行,而“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各有弊端,只有“义利兼顾”才是解决义利关系的最好办法,是建立良好道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20种新词语词典词条考察显示,当代汉语中已孳生出许多带“虫”新词语,它们在音节、结构、意义及构词法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特点。其中指人义“~虫”式新词语是在“虫”继承了古汉语通称义和现代汉语口语词戏谑义的基础上,通过仿拟和类推构词方式族群化孳生出来的,是人们从众与求新语用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新词语成族现象彰显了词汇构成的理据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者认为彝族族称“诺苏(n~(33)su~(33))”(四川凉山喜德话读音)是“黑族”之义,并进而推断因为彝族尚黑,故以“黑”自称。我们认为这一认识值得商榷。“诺”非“黑”义,而是纯粹的族名。本文拟从语言学、社会认知心理和历史文学文献等方面来说明“诺”非“黑”义,并由此兼论从语言研究民族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