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部具有创见性的佳作———《本体功夫论》评介●王步贵杭州大学哲学社会学系屠承先教授的又一力作《本体功夫论》于1997年后季付梓面世。北京大学德高望重的张岱年教授挥毫题写了书名,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立文教授为之作序,毫无疑问,这为《本体功夫论》增加光...  相似文献   

2.
一部开拓创新的专著———评《本体功夫论》□黄华强本体功夫理论是宋明道学哲学精神的一个深层次的提升,一直来缺少系统的专门的理论研究。屠承先的《本体功夫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理论研究的空白,可说是为中国哲学研究开拓了一项...  相似文献   

3.
本体功夫之辨是王阳明心学体系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王阳明吸纳了禅宗的思想并较为圆融的将其纳入到儒学体系之中。本文从致良知与四句教宗旨中的本体功夫论入手来探讨王阳明是如何通过援佛入儒来建构其本体功夫学说的。  相似文献   

4.
本体功夫之辨是王阳明心学体系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王阳明吸纳了禅宗的思想并较为圆融的将其纳入到儒学体系之中。本文从致良知与四句教宗旨中的本体功夫论入手来探讨王阳明是如何通过援佛入儒来建构其本体功夫学说的。  相似文献   

5.
屠承先 《文史哲》2001,(5):69-74
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倡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特色的“心即理”的宇宙本体论 ,决定了他的“人心本善”、“恶自偏失”的人学本体论和“格物致知”的功夫论 ,并且最终决定了他的以“简易功夫”发明本心的本体功夫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因为传统本身就意味着批判性的积累,然而它正如其他各民族哲学一样,逃脱不了对体用问题的探讨,或者说至少是要以某种体用关系为基础,这似乎是哲学的宿命。宋明时期的中国哲学的体用问题主要体现在本体功夫思想上。屠永先的《本体功夫论》...  相似文献   

7.
南宋著名思想家吕祖谦因为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而建构起他的"道与心一"的宇宙本体论,由此决定了他的心性气质"各有利钝"的人学本体论和"明心穷理"的功夫论,并且最终决定了他的"求其放心"与"集义工夫"相结合的本体功夫论.  相似文献   

8.
本体功夫思想的合理因素和现实意义●屠承先本体功夫思想的产生有它的理论渊源和社会背景,本体功夫思想的发展演变又有它萌芽(北宋)、形成(南宋)、成熟(明中期)、流变(明后期)、终结(明清之际)和余波(近现代)的历程,那就说明本体功夫思想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现...  相似文献   

9.
二程继承了儒家对自然的关爱态度,提出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天人关系论、"自家心就是草木鸟兽之心"的生态德性论、参赞化育的生态功夫论和"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生态境界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哲学体系,奠定了宋明时期儒家生态哲学的基础。他们以"生意"释"仁",把"仁"上升为本体概念;又把"仁"解释为"四德"之全,使主体和本体达到统一。这种主体与本体相统一的"仁体"概念深化了天人合一的内涵,也提高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水平。生态哲学的视角引导我们对于二程哲学得出新的结论,对于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琳 《齐鲁学刊》2003,(3):57-59
在王弼贵无论中 ,无是本体之义 ,贵无具体表现为以无为本的命题形式。贵无是为了全有 ,与体用一源的思路相应 ,王弼将本体与现象统一起来 ,引导人们在现时功用中把握无限本体。阳明心学的立论核心为致良知。良知是本体的先天之知 ,致良知是后天的功夫过程 ,王阳明认为本体和功夫是合一的 ,本体只有在功夫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王弼玄学与阳明心学共同体现了中国哲学“一个世界”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