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未成年人的主体特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改造应与成年人区别对待,将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与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分离,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在时机成熟时颁布独立的《社区矫正法》,并在其中单列一章专门规定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建立社区矫正的专门机构,并在社区矫正的专门机构中设立专门负责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的部门;对现有的管制、缓刑、假释加以完善,增加社区服务和家中监禁等社区矫正项目。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处于工作试点与理论研讨同步摸索与推进的态势,但种种举措均局限在修补的层面,喧嚣而无序,尤其对未成年犯而言,我国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还处在摸索阶段,在矫正主体、矫正项目、矫正方法上还存在重大缺陷。应当融入契约理念,"以人为本",使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之内涵与功能更为丰富。同时,鉴于未成年犯的身心特点及权益保障,应当对"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下的制度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建立监护人或"合格成年人"参与制度、志愿者聘请制度、异地矫正制度和权利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形势政策主流理念,刑罚行刑社会化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是行刑社会化的典型代表,在帮助未成年犯再社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其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在讨论研究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缺陷,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多个司法所实证调研,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比较考察全国各地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社会调查的现状。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的社会调查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提升,缺少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提出完善入矫前、矫正中及解矫前各个阶段社会调查内容的具体建议,提出了提高调查人员素质及获得社会公众对调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但处罚适当与否,矫正的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未成年犯今后的前途,还会产生长远的社会影响,其意义远超出处罚本身。目前,未成年犯监禁刑罚已显现出明显的弊端,笔者从未成年犯监禁矫正现状入手,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利于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探讨对未成年犯罪刑罚适用及矫正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区矫正评估对象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评估体系的构建对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评估对象内容和范围的确定是整个评估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评估对象的确定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因此必须在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美国的项目评估方法非常先进,可以作为确定评估对象的方法论。现阶段我国社区矫正评估对象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细化,可以得出具体的评估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许多国家,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已经大大超过了监禁人数.社区矫正起源于美国.理论上,美国的社区矫正集中体现了刑罚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实行社区矫正主要致力于推进司法改革的进程.然而,中美两国社区矫正的主管部门、矫正对象、矫正的方式方法等在实践中却大相径庭.中国尝试行刑社会化改革并非象征性的,自2002年开始移植社区矫正制度试点工作,最近正准备在城乡全面推广.研究、借鉴美国的社区矫正经验,有助于完善中国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重刑倾向使司法工作者较少关注到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失权”处境。增权既有利于帮助该特殊群体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又有利于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再社会化。对广西河池市X司法所的介入研究发现,从个人、人际和环境3个层面为未成年犯增权,有助于将“他助”转化为“自助”。同时存在案主客观问题易被忽视、社会工作者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缺乏独立性、工作成效受限等问题,建议从丰富增权理论运用模式、提高社会工作者地位认同、凝聚多方力量群策群力等层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制度:困境探析与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制度在许多国家的司法改革中都有所涉及,其中美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最具代表性。我国进行社区矫正试点已经有六年时间,面对社区矫正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区矫正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以期寻求一种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美国的公众保护模式和日本的更生保护模式,以便吸收国外优秀的经验,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议: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在法律中提高我国社区矫正的适用率;扩大适用范围;完善立法,加强监督,防止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扩大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队伍。  相似文献   

11.
[提要]涉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以特殊预防、社会控制和修复关系等理念为制度着眼点,蕴含着人文主义的善治观,可有针对性地矫治涉罪未成年人并回归社会,可有效控制涉罪未成年人的羁押率与重犯率。然而,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可窥见,司法实务中社区矫正存在着矫正主体不明与矫正举措单一,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矫正项目与矫正组织,以及缺乏相应的惩罚性措施与配套性机制等问题。针对践行障碍,有必要走社区矫正的善治之路,明确矫正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矫正内容的实质化,建构全面、科学、专业化的矫正项目和风险评估体系,设立递进式惩罚性措施以及完善基础性设施等,逐步实现社区矫正从“技术性改良”走向“制度性变革”。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在国外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很多国家已有此方面的立法,比如美国、德国;但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2002起年仅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了社区矫正的试点。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对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乃至刑罚制度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有利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的概念及其性质新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矫正的概念和性质问题,是决定能否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正确定位和能否科学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犯罪矫正模式的基本问题。社区矫正是矫正机构将罪犯放在社区里进行矫正教育,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矫正教育罪犯的新型矫正方式。社区矫正的性质并不是刑罚执行活动,而是对罪犯的管束保护或观察保护,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处分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矫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我国实践十多年的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科学合理设定社区矫正机关,规范程序,健全完善社区矫正执行体系,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社区矫正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外社区矫正制度的对比,指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于确定社区矫正之对象选择方法;通过对社区矫正与其他刑罚方式的比较,指出确定社区矫正对象需要在犯罪人格视角下进行;通过对犯罪人格的剖析,最终提出了社区矫正对象选择的路径,即以犯罪人格的区分来选取社区矫正的对象。矫正当局应当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人员配置、经费划拨、机构设立,来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正确选取,以实现社区矫正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人本主义关怀,使得犯罪人能够得到适宜其改造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保障及其立法贯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对象与监狱服刑人员一样,属于“犯罪(受刑)人”群体。当前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必须突出对矫正对象权利的保障。鉴于社区矫正立法的阙如,在中国未来的社区矫正法中,应明确肯认宪法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并在规定社区矫正实施机构的管理职权和社区矫正对象的义务与权利等方面,要创设人道、科学、系统化的制度来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定权利。这既是落实宪法和有关国际人权规约的立法要求,也是革新社区矫正制度的根本价值所系。  相似文献   

17.
西宁市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重心还是要放在发展壮大矫正工作基础的社区力量。在发挥社区作用的基础上,注意根据每个社区矫正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对人身危险性较低的罪犯,应当充分利用亲情帮教,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干预程度可以适当减少;对人身危险性较大的罪犯,干预的程度则应该适当加大。加强社区服务网络与社区矫正工作网络的衔接,加强社区矫正行政设施的建设,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可以增强服刑人员的自律意识,减少重新犯罪,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等重要的意义.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区矫正还存在明显的缺失.应通过更新刑罚观念,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机构,明确适用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和条件,对矫正对象进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X区社区矫正女犯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女犯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等。建议在女犯的社区矫正工作中增强社会性别意识和视角,建立专门的谈话室,加强对女性矫正对象的分类帮扶和培训,吸收社会资源参与女犯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妇联在女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社区矫正是通过社区组织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社会化教育,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使其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的过程。社区矫正的过程、社区矫正的效果取得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青少年自我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因素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