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不仅数量呈上升趋势,犯罪领域不断扩大,而且其犯罪呈现团伙化、多元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复杂,既有来自个体的原因,又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因此,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对策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其预防应包括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强化家庭教育,同时注重社会预防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剖析大学生犯罪的深层原因,积极寻求预防对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显得十分迫切。认为社会转型期的负面效应、家庭环境不良及教育不当、高校教育管理的疏漏,以及学生自身法制观念淡薄、道德修养欠缺、思辨能力不足、心理调适能力弱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从大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看,应把预防重点放在学校和家庭。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当前研究大学生犯罪的首要任务。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在特定环境下的有机结合,主要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不良社会环境导致价值观的沦丧、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家庭培养制度的落后、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大学生个人因素等等。通过对大学生各种犯罪现象的剖析,对制定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和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犯罪具有以下特点:犯罪主体广泛,犯罪类型多样;犯罪手段智能化、高科技化;犯罪动机复杂化;犯罪突发性趋高;犯罪时间呈一定的规律性。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大学生犯罪,应加强法制教育,重视心理辅导,完善家庭教育,加强校园管理,净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渐呈高发趋势,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和犯罪成因,阐述了大学生犯罪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建议,以期能对高校预防大学生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提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策略,指出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青年的杰出代表,昭示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立足于教育学的视角,从社会竞争、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社会文化、大学生心理发展方面剖析了大学生犯罪原因,从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心理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构建预防网络方面探讨大学生犯罪预防对策,以期引起高等学校管理者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8.
挫折侵犯理论的提出,有助于重新思考犯罪问题.犯罪行为根源于犯罪人受挫后无力解决而产生的暴力行为,大学生犯罪亦如此.大学生犯罪与大学生的认知、心态、性格、意志有关,是多种挫折因素综合作用的偏差结果.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承挫能力,对预防大学生犯罪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被人们视为“天之骄子”,具有高智商、高层次的大学生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逐渐成为社会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阐述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和特点着手,从社会、学校、家庭,重点是个人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大学生犯罪增多的主客观原因,进而提出了预防、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犯罪是种社会现象,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违法犯罪行为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预防大学生犯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特点,提出了关于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针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阐释法律意识的内涵与特点。研究考量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偏失存在法律基本知识不足、观念陈旧、法的心理因素与自我控制力不足等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这些问题作了社会、学校、学生3个层面的成因分析;政府、社会团体和家庭应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创造条件和保障,营建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学校应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纳入到教育教学中,推动法律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并用社会实践来强化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端正法律态度,在实践中深化法律意识,处理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等这些方面,就是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认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管理法律关系性质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管理法律关系包括学校与学生,学校与教师及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在这三对法律关系中,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是主要的,决定着其他两个法律关系性质。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特别的民事法律关系(教育契约);教师是高校的代理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基于代理关系下的特别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法制观念教育、法律教育、法学教育、法制教育和普法教育的辨析,提出了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的涵义。并对法制观念教育相关的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已经阻碍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在高校对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强化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高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做到教育法治化,才能进一步解决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也才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制社会呼吁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普遍提升,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也不例外。加强高职生法制教育也是我国实施“以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生法制教育的几点粗浅见解,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1986年以来,中国便已开始实施全国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经过27年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又因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是国家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所以对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分析高校法制教育的意义和现状入手,进而探究高校法制教育当前的困境和原因;并从高校行政管理、教师、就业和法制教育载体的创新等角度提出对策。高校开展法制教育意义非凡,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危机教育刍议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大学生危机教育,是一个由对"非典"的反思提出的崭新课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直面自然和社会的危机,提高应对能力。作者阐述了大学生危机教育的内容,即危机意识教育、应对危机的知识与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与纪律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并提出了实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要素、法律意识作用、法律意识现状的分析,认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正面和负面作用。为了激发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面作用,抑制负面作用,提出了从大学生法律意识形成的主观途径和客观途径入手:从主观上看,大学生法律意识应该从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到法律意识形态方面来逐步完善;从客观上看,要从加强学校教育与和谐法治环境方面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违法犯罪明显上升.要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坚持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守法氛围;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的社会现象,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及主要原因,提出加强道德教育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根本措施,加强法制教育是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强有力手段,并强调以德育人与以法育人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及通过公民教育等手段实现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