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盾堪称“人类心灵的观察者”(司汤达语),“隐蔽的心理学家”(屠格涅夫语)。因为他开笔创作,就以擅长心理描写,特别擅长青年女性的心理描写著称于世;其后,他的创作不断丰富、发展心理描写方法;乃至到了《腐蚀》,用日记体形式,对女主人公心理作了深刻剖析,而被称为“心理小说”(见《论〈腐蚀〉的心理小说特征》,载《茅盾研究论文集》)。他在《腐蚀》中,不仅对人物的表层动机作了精细入微的刻  相似文献   

2.
陀思妥也夫斯基心理描写艺术探析王辽南我首先分析整个的心理,然后描写。──陀思妥也夫斯基陀思妥也夫斯基是一个奇特的作家,有创造性,人称“残酷的天才”,我们现在读他的小说,一方面屡屡为他作品的“残酷意味”而震动,另一方面,也为他捕捉、展示人物心理真实的高...  相似文献   

3.
“看”,作为一个意向性过程,沉淀了丰富的社会心理文化内容。而由示众向戏剧的转化,更是集中体现了“看”的意向性转化,折射出一种社会心理与创作心理。现当代文学对观众如何“看”示众的描写的发展,深入挖掘了“看”的丰富内涵,继承并发展了国民性改造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托尔斯泰塑造人物性格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了论述.分三部分。首先.论述托氏的心理描写艺术.着重指出托氏的“心灵辩证法”正是性格的辩证法.通过对人物复杂矛盾运动的心理过程和深层心理结构的描写分析,展现出了人物性格的辩证运动过程和性格结构丰富变化的层次。其次.指出托氏肖像描写的特点在于通过包含心理内容的人物肖像描写.着重表现的是人物的灵魂和精神气质,以及托氏在动态地描写人物肖像的过程中表现了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动态的内容。最后,论述托氏在小说中采取的多视角的叙述角度对子增强被描写人物的立体感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理活动的描写,能够把人物的丰富感情,内心世界比较方便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反映人物性格的描写往往是其它描写手法无法取代的。文章的第三小节,作者担心婆婆会听到父母吵架的声音,设想婆婆在痛苦地流泪。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女孩子纯真的心:不仅自己因父母吵架而痛苦,而且不愿意父母的吵架给前来作客的婆婆带来痛苦。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不用心理描写的方法而用对话或者行为动作描写的方法,是不可能获得如此细腻、具体、真实的反映的。如果写自己起来同父亲争辩,写自己去亲近婆婆,那么,文中“我的家”就不是徐琳的家了,“我”也不是徐琳了。这个“家”  相似文献   

6.
现代叙述学理论把人物的心理描写分为“外部视点”与“内部视点”,前者使用直接引语,引用人物的所思所想,后者则由人物予以转述,使用间接引语。《圣经.旧约》叙述中的心理描写绝大多数表现为直接引语,但在某些语境下,“说”可以转化成“想”,直接引语可以转化成间接引语。在叙述功能上,由外部视点决定的直接描写为阐释性的,而由内部视点决定的间接描写则为反思性的,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构成“圆形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施蛰存与施尼茨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研究施蛰存与施尼茨勒之间的影响关系,指出:施蛰存在二重人格描写、变态心理描写、意识描写技巧等方面受到施尼茨勒作品的影响;在接受其影响同时进行主体选择和超越,这表现在:人物的意识流动更加单纯集中,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结构更为鲜明生动,摈弃了施尼茨勒对人物心理近似于“病史”、“病历”的描写方法,从而更具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人类宗教”道德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入探讨英国小说家乔治·爱略特“人类宗教”道德观的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爱略特在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下.抛弃了早年的宗教信仰,但她的宗教化感一直十分强烈。她认为这种情感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凝聚作用。由此形成她伦理思想的两大特点:“后果论”与“人类宗教”。爱略特善于描写人物心理,尤其是道德心理。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化了她作品的主题,使她的主要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小说心理描写方法略论曹建玲人们常说,真正的艺术作品在写人时首要的是将人写活,写活的关键,不在于叙述或描写文字上的眉眼皆动,而在于写出一颗活脱脱的心灵,即所谓‘“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作家沈从文深诸此法,并将其运用于小说创作中。统...  相似文献   

10.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等思想活动的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方法,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心理描写手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题材的独特性和开掘的深度,对陀氏的艺术心理描写作研究,着重于系列地分析“小人物”、“幻想家”和“思想家”,几乎涉及和贯穿了陀氏的全部小说创作,并指出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超前性;又认为陀氏的心理描写具有心理学意义,同时还统摄着社会哲学、悲剧和人道主义等丰富的涵义。  相似文献   

12.
一个古老陈旧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能引起了几乎是遍及全世界的读者的兴趣?因为它极大地满足了我们对爱情描写上的审美要求──这要求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也不分时代的;它是全人类在长时期的心理积淀中形成的共同的审美理想。这就是爱情(包括婚姻)中的“灵”与“肉”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圆满”与“缺憾”的统一。《廊桥遗梦》生动而又深切地描写了这种统一,它于是成了风靡世界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13.
《“要塞”退出以后──一个年轻“经济人”底遭遇》在路翎的创作道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心理解剖的深刻与多层面,它的在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中挖掘人物性格形成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它在人物心理描写上的内心独白与内心分析等近于西方现代派文学手法的运用,等等,共同显示了路翎卓越的文学才能,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1.1 心理动词是动词的一个次类,其语义特征表现为[+人]、[+大脑器官]、[+思维活动]。 1.2 根据以上的语义特征,我们可以规定心理动词的范围。心理有感觉心理和情绪情感心理。感觉心理是感官、感觉神经、感觉中枢对外界刺激而起的活动的心理,如视觉、听觉等,那么描写感觉心理的动词如“看、听、看到、闻到”等就不是心理活动动词,因为它们不是直接描写人的大脑器官的、而是描写眼、耳、鼻等器官的动词。人的内脏器官也有感觉,描写内脏器官的动词,如“饿、渴”等也不是心理动词。情绪情感心理,是人的反映性的心理活动,其表现形式为“高兴、悲伤、害怕、恐惧、喜悦、  相似文献   

15.
被视为19世纪末上流社会的“御用文人”的保罗·布尔热,是法国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以独特的心理分析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代青年人的彷徨与苦闷,在法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写记叙文离不开描写人物,要写出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就离不开描写人物的方法。现就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四种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7.
用动物作人物的心理象征--海明威小说的一大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叙事艺术”大师海明威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欲望时往往不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感受 ,而是借用动物来间接地描写。这种用动物作人物的心理象征的写法 ,既进一步丰富了他笔下的人物性格 ,又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中介 ,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与之相联系的人物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8.
《诗·蒹葭》有叠词“苍苍”、“淒淒”、“采采”,历来训释不确,引得现行教材也多相抵触,让读者疑惑。从词本义、词用义及诗之情境三层面考察,三叠词共有“多”意,也有特定时空下的状态描写以及人在自然作用下的心理表达:苍苍,苍茫;淒淒,苍凉;采采,苍黄.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心理描写大师著称。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以成功的心理描写,刻画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和特殊心理,准确、细腻、生动,有着独特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夸张,就是通过想象,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夸大或者缩小,让人感觉“此物”超乎寻常,不同一般,从而产生异常难忘的心理感受。在作文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事物描写,不但能突出表达事物的特征,还能表达出个人强烈的情感,能让作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俗地讲,“夸张”就是“适当的吹牛”,在作文中如何“吹牛”呢?主要有以下几点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