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西北财经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西北局与西北财经委员会领导下,负责陕甘宁边区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工作的办事机构,它对贯彻党中央的财政经济政策,发展边区经济,克服当时的严重困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西北党组织在陕甘宁地区创建的苏维埃根据地,抗战前夕改称陕甘宁边区,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翌年.毛泽东于抗战即将胜利之时,从战略高度对陕甘宁边区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做了不可移易的精辟概括"第一步,打败日本侵略者;第二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两步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和指挥中心,就是陕甘宁边区."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期的陕北农村》序言陈国庆陕北,作为一个地方名称,她的知名度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是相当大的。对于陕甘宁根据地史和陕甘宁边区史的研究,学术界已有诸多调查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面世。然而,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在1935年10月为什么选择陕北作...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陕北民歌中既有近代以来民众对鸦片毒害的痛斥和西方列强侵略的控诉,也有民众对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鞭挞和灾荒中困苦生活的呐喊,也有对民风民俗的反映和描述,又有对民众朴实革命思想的表露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陕北民歌对近代陕北民众社会生活及社会变革也有深刻的写照和记录,以及陕北民歌中大量关于陕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及陕甘宁边区军民生活和斗争的记述和歌颂。  相似文献   

5.
1935年是陕甘边、陕北红军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的一年。二月陕甘边、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敌人对于两支红军和两块根据地的统一深感不安,故决定对陕北进行第二次“围剿”。在反“围剿”斗争中,红军一连解放六座县城,将陕甘边、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引起敌人更大恐慌,国民党蒋介石随之进行第三次“围剿”。这一年,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也在陕北恶性发展,并进一步发展为肃反运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及时纠正了这个严重错误,使陕北成为中共中央、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日后北上抗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在红军和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威望。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形式,生动而朴实的语言,形象、逼真地记录和描述了刘志丹为创建、发展、巩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这不仅丰富了陕北民歌的内容,而且为人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口述史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建立的红色根据地之一.它是在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张子意等同志为代表的中央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的具体领导下,在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建立的黔东特区的基础上,经过红二、六军团全体指战员的努力奋斗而发展起来的.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创造湘鄂川黔边新苏区”口号的提出,并于次年七月建立了黔东特区起,经红二、六军团会师的巩固和扩大,到一九三六年春留守根据地的红十八师最后退出,前后经历了两年多的艰苦历程.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的历史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陕甘宁边区的由来和发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 陕甘宁边区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包括三省各一部分地区,其中陕西为最多。故有“陕甘宁边区”之称。作为革命根据地名称使用,始于一九三七年五月,它是由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或苏区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反官僚主义斗争,基本上是成功的,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大有裨益。 1 陕甘宁边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保留下来的唯一的革命根据地。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经中共中央提议,西北局办事处正式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这个既不同于其它国统区,也不完全按照苏维埃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府,是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产物,其首府在延安,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初期,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艰苦作战,彻底粉碎了胡宗南对我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疯狂进攻,很快扭转了战场的形势。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边区原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艰苦的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一个革命根据地。抗战开始后,除被国民党侵占的地区外,陕甘宁边区的土地面积是92710平方公里,有耕地1500余万亩,人口142万4千多。边区的地理位置处在中国有名的黄土高原的中北部。北连长城,南迄渭河流域的边缘,西接甘宁高原直抵六盘山麓,东临黄河与山西分界。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余公尺。边区的政治地位是极特殊的。抗战时期,陕甘宁选区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全国抗战和革命的中心。它既是扼制华北与西北的战略支点,又是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它处于各抗日根据地的领袖地位。但从行政上来说,它又是一个地方政府。这种特殊地位,决  相似文献   

12.
《可乐》2007,(10)
陈赓善于开玩笑,被他治过、耍过的人不少。1947年,蒋介石重兵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毛泽东和党中央转移到天赐湾。党中央撤出延安后,黄河两岸成了胡宗南和阎锡山的天地。胡宗南派兵从南往北打,阎锡山从东往西挤,陕北虽有西北野战军,边区依然处在危急中。有鉴于此,毛泽  相似文献   

13.
韩登魁 《山西老年》2008,(11):16-17
1947年5月14日,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我西北野战军在陕北安塞县真武洞,召开了50000多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和彭德怀等首长。这次大会是蒋介石调用230000大军向我陕甘宁边区大举进攻,侵占革命圣地延安,  相似文献   

14.
万振先 《老友》2013,(9):18-19
不久前,我随离退休党员参观学习团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历史带着我们回到1947年。那是解放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当时国民党蒋介石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疯狂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及时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委,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委,从陕北东渡黄河,进驻西柏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考证解放战争时期陇东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游击战争的性质、进程及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947年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由于陇东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南屏障和重要的粮仓,因而首先遭到了进攻。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西北野战军主力在陇东数次作战后,被迫撤离陇东、转战陕北,陇东解放区被敌侵占后,人民受到了残酷蹂躏。在艰苦的条件下,陇东地方武装胜利坚持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做出了贡献。陇东游击战争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它在解放战争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面对陕甘宁边区空前的经济和财政困难,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经济发展、解决财政困难的思想,这些思想的提出和实践不仅帮助边区政府和军民及其它根据地渡过了暂时困难,而且为以后根据地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对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关于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边区政府和军民的具体实践作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作为革命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陇东革命根据地,它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随着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而开展的.它是一次带有全民性质的社会变革,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它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身体和思想上解放了根据地妇女同胞,把他们动员到抗战和生产前线上,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法制史研究在1979年以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多局限于陕甘宁边区。从根据地法制史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角度而言,开辟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法制史研究的新领域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的关键之处在于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法制文献的整理和挖掘,以及与其他根据地法制史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胜的唯一道路。中国共产党陕北党组织的创始人李子洲,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从事教育工作和党的领导工作,为创建革命武装力量,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懈奋斗,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的武装力量献出了宝贵生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奠基人李子洲永活人间。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口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适应战争和革命的需要,我党在陕甘宁边区贯彻实施的发展人口数量、注重提高人质量、充分开发利用人对资源的政策.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繁荣和人口增殖。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提供了充分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回顾研究陕甘宁边区人口发展史,对于贯彻新时期人口政策,振兴陕北老区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