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巴蜀哲学是巴蜀文化的精华 ,从巴蜀第一位有著述的哲学家严君平开始迄清末的廖平 ,巴蜀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两汉至魏晋的经学阶段 ,隋唐三教并盛的阶段 ,宋元明的理学阶段 ,明末清初迄清末批判理学及其君主专制与经学终结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世纪印度洋海上国际贸易区的成因、特点和历史地位的论述,说明区域性海上国际贸易区是中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交往,对世界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历史事实出发,梳理自周穆王西行以来,中原与西域在政治上的磨合、经济上的互为渗透、多元文化冲撞融会、汉族与少数民族血脉相连的历史纠葛中女性的生活与存在方式,以此探讨西域开发史上女性的历史地位、作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社会历史领域研究方法很多,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广谱哲学采用辩证结构分析方法,并辅以广义量化的模型和程序,从宏观整体上把握社会历史现象的实质。这种方法实现了宏观性、整体性、精确性和可操作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深深根植于西方文化,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诗歌在其历史演化过程中曾经与哲学、宗教和科学等对立。在古希腊古罗马诗歌与哲学二元对立,被哲学视为理性的扰乱者和社会秩序的颠覆者;在中世纪诗歌被宗教视为谎言散播者而被宗教桎梏,沦为宗教的工具和奴隶;在现代诗歌与科学激烈地论战,认为科学逻辑扼杀了语言的艺术性,诗歌试图恢复语言的艺术。从诗歌与其历史上的对立面的研究出发,阐释诗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主导意识下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诗歌和其对立面,这一矛盾共存体引导诗歌的发展走向,促进了诗歌主题内容和形式的更新,谱写了西方诗歌的华美篇章。  相似文献   

6.
“四川方言”应当改称为“巴蜀方言”。“巴蜀方言”这一称谓既反应了古巴方言和古蜀方言的历史承传性,又反应了巴、蜀两地传统地缘、人文关系。巴蜀方言重庆话是重庆直辖市的代表方言,其语音特点非常鲜明。本文以重庆城区话为对象,考察重庆话主要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江苏籍中医药学医家群体凭借着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创办学会、杂志、学校和医院;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他们融入新知,著书立说,发展了中医药学的理论,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医药界的历史地位,也对中医药近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秦都雍城是秦国历史上重要的都城之一,其具有规模化、稳定性、选址与规划成熟、都城功能完善、秦公陵园制度化等特点,是典型秦文化确立时期的中心,是秦人在“古国———方国———帝国”演进道路上前进的堡垒与中心。随着数十年考古工作的开展和大遗址保护规划的进行,秦都雍城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就是要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观点”,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属于党的指导思想系列,实质就是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回答和解决了重大的时代课题,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独特的理论结构和理论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在世界面前树立起了中国新阶段的发展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历史哲学主要分析了历史学的生存论 存在论基础 ,这种分析直接来源于狄尔泰的生命历史学思想。海德格尔对历史学生存论 存在论基础的分析有两个特点 :(1)追问存在问题 ;(2 )从生存论角度阐述自己的历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张载的实学思想包括实事论、践行论、经世论、教化论、科学论等五个方面。它是理学向实学过渡的重要理论环节 ,由此奠定了张载在这一过渡中的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12.
人的存在在时间中的展开就是历史。人对自身历史的自我意识经历了“历史观--历史理论--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历史哲学具有自己独立的学科基点,是介于哲学与史学之间的一门特殊的中介学科。历史哲学的两个分支--思辩历史哲学与批判历史哲学--在理论形态方面是前后相继的关系,在问题域方面则是作为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而互补的。唯物史观为历史哲学这两个分支的辩证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论证策略是,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展示出它们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由此将它们归结为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针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给历史编纂带来的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们理应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云南籍文化名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近代云南以至近代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亮点。《大众哲学》成书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毛泽东极其欣赏和充分肯定了《大众哲学》;蒋介石则无可奈何地承认该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一代热血青年受其影响走上革命道路;国外学者也给予极高评价。这些多元的不同角度的评论凸显了《大众哲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实证史学"强调历史研究要尊重事实经验,且一切必须局限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不能超验应用。而"材料史学"更是将史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强调到了非常不适当的地步,以至于提出材料就是一切的"无‘论’历史"的主张。与之相反,无论新康德主义者抑或新黑格尔主义者的史学主张,则将历史视作史家对史料的主观认知史、生命交感史、价值创造史、批判考察史、当代生成史和思想重演史,极大地凸显了历史哲学的主体性本质和思想性内涵,拓宽了历史思维的新生之域和多维视界。但由于其忽视了对历史本体及其实践基础的研究,导致了历史认识的"唯我"归宿和思想通病,又使史学方法及价值本身面临质疑,这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研究极具理性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及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历史性存在 ,离开历史积累或历史性的支撑 ,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现实 ,一切现实存在都是历史生成的产物 ,而且都将必然成为历史。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哲学理论 ,它们有各自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正像我们的世界有时间延续和空间展开一样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有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方法。历史哲学与社会哲学之间不应水火不容 ,而应该相互补充与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哲学史观构成了中国现代哲学史观演变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地界定了哲学史的含义、对象和目的;(二)在哲学的起源上坚持杜威的“问题说”;(三)在哲学的发展根据上坚持多元的因果观;(四)把哲学方法看作哲学史的中心问题和内的线索;(五)对中国哲学的传统进行现代审视,尝试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化哲学作为研究文化的哲学理论萌芽于古代社会,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的产生,标志着西方文化哲学的形成;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产生。二十世纪初以后,在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文化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化哲学成为世界性的哲学倾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已经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五大解读模式的关键区别,是源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体现出的建立在异化劳动概念基础上的异化史观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上的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思想从不成熟到成熟之间的一部著作,在其中,人本主义异化逻辑与从客观经济现实出发的科学逻辑交织在一起,前者占主导地位,但后者开辟了通向唯物史观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思想或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和批判。库恩的思想也是如此。它来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辩证法五个方面的传统。探析库恩思想的历史渊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