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延续。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对其保护与利用必须站在保存人类文明的高度上,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保护与基本建设、保护与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关系。在和谐社会中,应通过加大宣传和普及教育的力度,使文化遗产融入人类现代生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是传统文化由传统方法保护转变为特殊权利方法保护的例证,也为西藏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全新的范式。格萨尔、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西藏实施公约义务的有力实证。但应看到的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和保护措施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属不清的现实,因而,像《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样的地方性立法,不但是传承与发展西藏传统文化的自身需要,也符合创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法律架构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3.
冯永泰 《东岳论丛》2014,(4):171-175
近年来,政府和学界对民间信仰认识的视角,逐步从污名化的迷信和偏负面化的民间宗教向偏正面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转化,进而向价值肯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能够促进社会精神生活的和谐,发挥良好的社会控制功能,带动民间文化以推动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正向作用。目前,需要加强对民间信仰的文化引导、功能引导和制度引导,以促进其正向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由《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机制所确认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对它们的有效保护主要依赖于遗产所在国能否建立起在国家层面实施公约的法律机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申报、轻保护”的倾向使已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遗产面临价值退化甚至破坏等不可持续危机,需建立和完善法律机制加以应对;二是对文化遗产标准的理解滞后于公约的要求使潜在的世界遗产面临破坏或消亡的危机,可能使我国的遗产申报不具有可持续性,应按照公约所确立的遗产遴选标准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并建立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葛星  李建 《东岳论丛》2007,28(4):186-188
为加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构建起包括拉网普查、教育传承、行政参与、专家咨询和功能转化在内的完整的保护结构体系,进行立体的、全面地、综合的抢救和保护。这不仅对于山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必要的,而且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保护,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研究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做好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推进理论研究,我们认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做到与国际接轨,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先进经验,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以提高自身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能力.第二,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第三,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要致力于弘扬民族特色.第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市场运作保护文化遗产.总之,我们一定要明确时代赋予的责任,促进民族文化自觉,站在人类文明的终极价值立场上,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体现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充分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合作,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市场运作方式,使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悉心保护.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不仅促成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的基本完成,也奠定了国家依法开展文化遗产行政的基础。该法将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对有形和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扩展到了对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并意味着国家文化政策完成了从"文化革命"朝"文化保护"的方向转换。本文在评析该法出台的时代背景、立法进程、立法宗旨以及经由该法建立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将其与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及相关制度进行初步的比较法学研究,希望突显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制体系的特色和问题,并为中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和进一步改进提供必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体系的特点: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的开放性;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的不平衡性;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立法层次较低,法律保护单一。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中国有82种语言,1/4正在消亡.语言消亡加速语言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紧迫性.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河北省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的保护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保护和开发语言文化遗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文化重镇,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自2005年以来,重庆按照国家的部署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现实进展来看,还需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思路、策略以及具体操作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物富含非物质文化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民俗文物的承载,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展示、研究还是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每一步都不能没有民俗文物的参与.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俗文物的消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致命的打击.  相似文献   

12.
《诗经》属地,在河南省分布相当广泛,《诗经》文化遗产是河洛地区非常宝贵的财富,但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增强保护和利用意识,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和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建设河洛生态文化旅游圈,并与周边的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积极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既是文化遗产大国,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它有着完善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它的许多经验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均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12,自引:1,他引:111  
本文针对中国在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存在的盲目性、机械性、片面性和近利性等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原则、主体、价值以及民俗学者的立场,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成并传世的文化资源。这里主要指已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产资源,诸如人类早期石器时代的遗址、长城、石窟、岩画,西夏时期的各类文化遗存、伊斯兰文化建筑、红色文化资源等方面。目前,宁夏文化遗产资源保存现状不一,一些资源已经消失,不少资源遭到毁坏。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应加大各类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要提升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要体现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肯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详细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非物质遗产被不正当商品化、非物质文化载体被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管理欠缺、传承出现断脉、民众意识薄弱、保护教育匮乏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态、保护物质载体、健全保护信息系统、保护传承人及文化空间、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教育及进行旅游开发等一些策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成并传世的文化资源.这里主要指已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产资源,诸如人类早期石器时代的遗址、长城、石窟、岩画、西夏时期的各类文化遗存、伊斯兰文化建筑、红色文化资源等方面.目前,宁夏文化遗产资源保存现状不一,一些资源已经消失,不少资源遭到毁坏.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应加大各类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要提升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要体现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彭水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搜集,探究这些遗产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分析这些遗产在现实的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对这些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以使这些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国策的今天,现实要求我们在学术研究方面必须迎头赶上,要在开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发展、深化理论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对于存在于传统文化身上的种种由于历史造成的缺陷,我们应当给予最起码的理解和尊重,而不应习惯于以简单的、政治化的二元对立观去评价传统文化事项。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存贮、信息化的形式转换、信息化的传播、信息化建设的培训等四个方面,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途径,很有现实意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信息化建设之中,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