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异慧 《学术界》2012,(4):74-79,284,285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成员或阶级用以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在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人类判断行为是非善恶的准则,具有普遍性。刑事立法是立法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刑事法律规范的活动,刑事立法的过程是行为犯罪化与除罪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立法者的伦理价值取向,反映了立法者关于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因而道德原则是立法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刑事立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刘晓莉  贾国发 《理论界》2004,(4):281-282
一、刑法立法解释废止的缘由 (一) 从宪法、立法法缘何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谈起 宪法、立法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的权力的缘由可能有多种说法,但是我们认为,与以下两个命题密切相关。 1.“有权制定法律,就有权解释法律”。这一命题的基本理由在于:立法是立法者意思的表示,既然法律解释的目标在于探询立法者在立法时注入法律条文的意思,就没有谁能比立法者更有资格解释法律。易言之,法律解释的目标是探询立法原意,而立法者本身最清楚立法原意。然而,立法原意是否存在?立法者是否清楚?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方立法如何突出地方特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特色是衡量地方立法质量和价值的主要标志。在与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如何从本行政区的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工作中一个值得研究、务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结合地方实际,使立法规划体现地方特色地方立法工作规划是地方立法机关对其在一段时间内立法工作的设想和安排,比如制定本省、市、自治区十年立法规划、五年立法规划或年度立法计划等。其意义在于使相关机关和立法者明确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立法工作目标,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4.
郭辉 《北方论丛》2024,(3):57-65
《民法通则》的制定过程充满各种曲折、争议,作为组织者的彭真,一方面要从整体上制定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另一方面也要平衡各种利益、需求以及不同观点。在立法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扬民主、与中央保持一致、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作用是几个重要的立法经验。这些立法经验对今天的立法工作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立法公平及其保障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凌 《南京社会科学》2007,1(9):115-120
公平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公平的立法是社会公平总的依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立法公平包含了立法平等、立法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时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立法权分配的公平、立法程序公平等基本内涵.立法公平的实现需要主体际的立法理念、公共利益的公共确认机制、结社自由言论自由的真正落实、立法辩论原则、司法审查等制度的确立来保障.  相似文献   

6.
立法理念是蕴涵于立法环节的法律内在精神和最高原理,是立法者期望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生活的一种最高思想境界。我国的行政问责立法亟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符合国情的立法理念,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依法立法,权利保障,监督制约,责权统一,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7.
李欣 《学术界》2012,(11):210-221,288
加拿大的共同决定立法理念及其引导下的共同决定制度以行为能力日益衰弱的老年人为主要适用对象,其从共同决定人的资格、共同决定人的职责、共同决定人的监护监督等具体制度层面,帮助被监护老年人获得、分析、辨别相关信息。它强调监护人与被监护老年人的共同决定权利,促进监护人角色进一步向帮助人转化。此制度回应了以意思自治为核心的民法基本理念,较少限度的干涉老年人的意思自由,较大程度的鼓励老年人的独立行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应当以共同决定理念指导我国老年人监护立法,从共同决定设立标准、共同决定人之资格与职责以及共同决定监督等几个层面构建共同决定制度。  相似文献   

8.
区域协同立法是指跨行政区域多个立法主体,为解决公共治理领域的共同问题,按照各自的立法权限和程序进行分别立法、相互对接的地方立法模式,其具有地方立法、跨区域立法和合作型立法的特征。区域协同立法的政治价值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经济价值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社会价值是提高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法治价值是回应区域法治发展需求。区域协同立法的理论基础是整体性法治、居间性资源整合和区域性利益均衡。区域协同立法仍需要通过地方立法予以明确,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沟通协作、立法参与、交叉备案、联合评估和统一指导等机制。  相似文献   

9.
黄信瑜  胡建 《学术界》2012,(7):200-208,290,291
台湾地区公众在参与立法活动的过程中,主要是扮演着辅助立法者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有助于促进立法通过和立法完善的作用。台湾地区公众参与立法的实践发展至今,已积累了有近五十多年的从摸索、"试错"到迈向"有待"成熟完善的丰富经验。虽然台湾地区公众参与立法的实践历程有其特殊的时空性,但必须承认,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后,也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极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彭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他长期工作在我国的政法战线上。在领导和主持我国立法工作的过程中,彭真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新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立法思想。从实际出发、注意保持法的体系的统一和协调、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吸收古今中外的有益经验和逐步完善法律是彭真在立法工作中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我国的立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股份回购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份回购是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但在我国还仅仅属于一种金融创新行为。股份回购对调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保护少数异议股东和推动上市公司实质重组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在股份回购时,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最易受到侵害。因此,在进行股份回购立法中,应坚持股东实质平等和保护债权人利益两项原则。此外,在如何完善股份回购制度方面,提出了放宽回购事由、限制回购数量、限制回购财源等六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族立法听证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民族立法领域中尚未建立听证制度,建立民族立法听证制度可以提高民族立法的质量,促进民族立法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可以增强各族群众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充分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充分保障知识受众的合法权益,是图书馆法立法的首要目的。文章站在知识受众角度简要分析了知识受众的合法权益,并对如何以立法的形式维护知识受众的合法权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萌 《学术界》2012,(6):214-224,289
法益概念在德国刑法学中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理论界尽管对其内涵和功能理解不一、聚讼纷纭,但主流观点一直肯定,刑法的任务是保护法益,以法益为基础的犯罪的实质概念能够限制刑事立法.而另一方面,德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界对于法益概念的批判立法功能一直心存怀疑.法益论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发展告诉我们,法益理论的历史精神体现在它对自由主义的坚守,是不屈从于国家权威和国家家长主义的独立判断和坚持.合比例原则与自治原则是对法益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针对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立法需要承担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促进。所以,在立法时应实现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确认、保护与分配的任务,平衡不同的利益冲突,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以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在"数量"上增长迅速,但"质量"提升却相对滞后,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的事情时有发生。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以及利益主体间利益的不协调、不平衡。本文首先从探讨自然保护区法律的利益协调功能入手,分析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中的利益平衡内容的缺失,再针对问题提出立法完善上的解决途径,达到平衡各方面利益、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的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立法助理制度是一项协助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工作的一项立法制度,通过国外的立法实践看,它作为一种体现现代法治国家在民主基础之上追求公正的新立法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地方立法中,“要提高立法的质量”,就必须尽快建立此制度,使立法助理能够为人大代表和地方立法机关充分行使立法权提供服务,以保证地方立法既能克服非立法机关起草法案中的本位主义倾向,解决法案起草中的专业性、技术性问题,也能为法学家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舞台,使新时期立法观念在地方立法中得到体现。同时,为了保证立法助理作用的充分发挥,还应根据地方立法的实际,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立法助理人员的职责、配备管理方式、待遇等等。  相似文献   

18.
把儒学"义利之辨"的核心概念,置放在传统与现代化的比较视野中观察,可以看到儒学思想早在清末因西力入侵而融入世界性现代化进程之前,在明清之际到清代前中叶,尤其是戴震所领军并集大成的乾嘉新义理学,就已经先行迈向现代化转型了。以义利观为例,已历经了从义利对立的"贵义贱利"、到认同义利可以同趋的"兼重义利"转变过程,故清代思想可以被视为传统与现代的会通桥梁。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学术探索》2014,(10):31-35
通过梳理我国关于食品安全刑事法律规范、国家机关有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文件、立法实践活动,提炼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化、重刑化的刑事立法政策.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政策在定罪政策与制刑政策方面的缺陷,进而对我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政策应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最终做到: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基本导向,注重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平衡,从“厉而不严”走向“严而不厉”,坚持特定时期的犯罪化、重刑化,并以非犯罪化、轻刑化为最终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案件接连发生,中国刑法学界对食品安全犯罪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从中国食品安全的刑事立法沿革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49年至1979年的非犯罪化时期、1980年至1996年的犯罪化时期、1997年至今的完善和扩张期。晚近中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呈现出刑法介入的时间提前、刑法介入的范围扩展、刑法介入的力度趋严等特点。未来中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的完善应注意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平衡、促进刑罚结构从"厉而不严"走向"严而不厉"、加强对立法技术的反思、实行真正的附属刑法与刑法典相结合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