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烨 《学术交流》2007,(8):156-160
作为新文学史料学的开拓者,阿英树立了与时代同步的史料观,并以史家宽广的眼光和标准来观照史料。他较早地认识并阐述了新文学版本的重要性,形成了独辟蹊径、逐渐成熟的选文思想。他不仅以文学性和艺术性来评判文学史料的价值,而且大胆地肯定被作家本人所删弃的作品的史料价值;他不仅阐述了日记、书信的历史参考价值,并且在确认"文坛指掌图"价值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史料工作的特殊价值和独立品格,将其与文学创作视为是同等重要的学术事业。研究阿英的新文学史料学思想及其前瞻性,对于正确认识史料工作的地位,激励研究者致力于史料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复杂的创作姿态中蕴涵着知青们对历史和自我的复杂认知过程,其艺术个性也凝结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和文化印记.历史孕育了知青作家这一群体,并帮助他们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反思潮流,提升了新时期文学的总体品质,但也赋予了他们难以摆脱的精神局限,制约着他们的创作水准和艺术生命力.对于这一与历史和人生复杂交织的文学,需要给予更客观理性的考察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阿吉是贾平凹的同名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其性格特征与鲁迅笔下的阿Q颇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是一个阿Q式的人物.贾平凹创造这个人物时,正是想把他作为一个新世纪的阿Q来刻画的.但是,阿吉毕竟与阿Q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对时代、社会和人生等思考的侧重点不同.另外,在形象刻画方法上,两位作家也有他们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4.
文学世家历史还原的过程,也是一个逻辑建构的过程。以政治文化制度变革为核心动力,通过家族史与文学史演变的双重梳理,可以对中国通代文学世家发展演变历程进行历史还原,即前中后三大时段三重形态的相互衔接与有序推进:两汉至南北朝“经学一文学世家”与“门阀一文学世家”双重形态的衔接与演进;隋唐时期“门阀一文学世家”与“科宦一文学世家”混合形态的交替与演进;两宋至明清“科宦一文学世家”主流形态的承变与演进。在上述主体形态之外,尚有其他类型文学世家的多元存在。文学世家史学术范式的建构,需要通过特定个体、时代、区域以及通代文学世家史四个层级的链接而融合为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5.
The German scholar Sigrid Weigel takes issue with Professor Zhang Jiang’s view o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a text,” which holds that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objective and should reflect authorial intention. She raises four points to rebut Zhang’s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n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ture is correct. Firstly, the central concern of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is not authorial intention, but rather the dissection of the creative ideas in the text. Secondly, it is impossible to identify a single objective “authorial intention” when readers’ backgrounds, perspectives, methods and purposes vary dramatically. Thirdly,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historical index of readability,” Weigel attempts to establish an optimal meeting point between history and modern interpretive perspectives. Finally, Weigel makes it clear that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criticism in China today cannot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theories and that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li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相似文献   

6.
经学在汉初正式形成,大约与此同时,史学也崭露头角.而<春秋>则寓"空言"于行事"之中,一直兼具经学与史学的双重特件.<公羊>、<嗀梁>乃<左传>侧重继承<春秋>义法,显示出经学的特点:<史记>也继承<春秋>,但其所凸显的却是史学的特点.显然,正是<春秋>兼具经与史的双重特性,促成了经史之间有着始终的关联,但也正因为继<春秋>者所侧重的特点不同,最终促使了经史在学科上的分离.在经史分离的过程中,<史记>无疑处于其间的关节点,它于著述宗旨、著述路数以及著述体例上都发凡起例,从而使史学真正独立于经学,而这些正凸显出<史记>在中国古典史学上之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民内部矛盾概念的历史解读及在新时期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概念,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所发生的剧烈变化,它在改革开放后消失于学术视野,被其他从西方引进的思想、语言体系代替.当前,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大量涌现,其中大多数为人民内部矛盾.但由于经济利益差别的扩大,导致了人民内部矛盾往往以非常激烈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仍然是指导我们党客观分析社会形势,指导我们采取科学的手段化解社会性冲突和突发性事件的基本理论.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中国共产党人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密不可分,它渗透着我们党的许多宝贵经验和传统,积淀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代表着共产党人崇高的道德和伦理追求.人民内部矛盾概念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紧密相联的,二者缺一不可,它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王绩起初以隐士闻名,后来被视作初唐的重要诗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唐宋文人将王绩视为隐士,原因在于其诗未得到认可.明清文人强调诗必盛唐,发现王绩诗对盛唐之音的肇启作用,促使王绩的文学史地位发生了关键性转变.近现代以来,基于建设新文学的需要,民国学者认为王绩诗具有反抗宫体的革命意识,遂在文学史的书写中为王绩留下了重要的位置.审视王绩诗学价值的多维建构,可见时代的价值观念及学术思潮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亦可见出文学史书写与作家、 作品之间存在主客关系的互动和转化.  相似文献   

9.
宗臣御倭时间恰好是倭患最为惨烈的嘉靖朝,地点又是罹毒最甚的福建,相当具有典型性.宗臣有亲身抗倭的经历,再加之长期受<史记>、杜诗的熏陶,具有明确的存史意识,所以其御倭散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从中可以了解倭寇之来源、倭惠之惨烈、客兵之祸害、御贼者之表现等众多史实,对进一步认识明代沿海倭乱、朝政腐败、海防策略均有极大的帮助.宗臣真实具体的御倭散文,和明代边防诗相比较,其史料价值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赵喜桃 《唐都学刊》2010,26(5):111-115
怎么想就怎么写的情况在运用抽象思维的写作中可以存在,因为抽象思维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思维,而形象思维中所运用的思维符号可以是表象,也可以是意象,只存在怎么想就怎么"画",而不能怎么想就怎么写,必须用文学语言来进行创作。文学语言是作家心理世界审美意象运动的外化形态(物质外壳),文学语言的品级,决定于作家心理世界审美意象运动的品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