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西邻家有个孩子小名叫狗狗。狗狗今年八岁了,可左邻右舍都叫他馋嘴狗狗,原来狗狗从小娇生惯养,尤其嘴馋。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语言和历史的角度讨论"臣"字的流变.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臣"这个基本字形曾衍生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复合字形."臣"的本义主要和视觉、观察有关,它的引申义则包括坚固、侧面等等.例如,"臣"字有可能是"真"、"肾"的声旁和"卧"的形旁.第二部分探讨了战国时代的文本中"臣"这一职业的演变.<论语>中的"臣"是尽职尽责的君子,<孟子>里"臣"几乎和"君"地位相当;<荀子>里的"臣"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对君主的效忠;<韩非子>里的"臣"则严格服从于君主.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7,(12):62-62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一个豪门地主家庭。他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地踏上仕途之路,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相似文献   

4.
北宋谪臣与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岭南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谪居岭南的文人与"南园五先生"的岭南诗都描绘、赞美了岭南秀美的风景名胜和风俗民情。处于蛮荒流放之境,环境不适,受仕途自忧心态的影响,北宋谪臣在其诗歌中描写了岭南恶劣的气候、岭地陋俗、重商轻农等习俗,诗中流露出了谪臣远在异乡的思亲之情、不适之感及贬谪之怨,使其诗歌附上一层抑郁之色。"南园五先生"生居岭南,不会产生诸多不适之感,在他们的岭南诗中表现出悠闲、自得之情。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性”与现代文学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时代转型 ,大学文科的教学都面临如何调整步伐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的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改革正在北大和其他一些院校进行。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 ,有的交流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困扰 ,有的探讨课程变革的理念 ,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也会有所启发。这次笔谈是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提议和组织的。温教授认为教学是大学之本 ,大学办的学报研讨教学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完全赞同并采纳这个建议 ,今后还将以一定篇幅发表有关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的研讨文章。  相似文献   

6.
金田 《市民》2006,(3):8-8
3月5日.因为毛主席在1963年这天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被普通民众简洁地称为“学雷锋日”.时至今日,许多与雷锋同时代的“国家级”英雄,被渐渐淡忘,但雷锋反而越发引人瞩目,越来越多人.在自发地怀念与学习雷锋.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是其生存、发展、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必修课。综合分析文化传统的优点和缺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现实主义态度,是公认最科学合理的选择。然而,文化传统却不是一个已经成熟、最终定型了的“烂苹果”,可以简单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活”的生命系统。只有立足于当代中国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立足于中华民族的现实需要和能力,“从我出发”,才能在创造性的建设中,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拓未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道”与“行大道”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与灵魂。从现代认识论与科学观看,“道”是人们对宇宙世界中“万物”之“性”、“万事”之“理”、“万变”之“律则”深刻认知的高度综合与概括,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与运行法则,是人类社会生活与一切实践活动的合理性依据。“大道精神”是此核心与灵魂的结晶。复兴与弘扬大道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作家铁凝的小说创作主线,始终贯穿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著传递。对"中和"传统的承继与反思,是铁凝关照现代人性的独特维度,体现为人性畸变的冷静体察、文化性格的整体考量与圆满人性的热情呼唤。铁凝能够从人的现代性发展、社会的现代化推进的高度理性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并以更符合现代生活本质与现代人性规律的方式赋予文化传统以新的质素。  相似文献   

10.
吴心海 《社区》2002,(6):61-62
在西方上流社会,“三T先生”的出现由来已久。他们谈吐不凡,衣冠楚楚,陪伴女性出入宴会、舞会等社交场所,绅士风度十足。最近,美国《马克西姆》杂志女  相似文献   

11.
12.
王南 《21世纪》2001,(8):28-29
文化的形式和成熟是一个自然的渐进过程,任何急功近利地向文化索取的行为,都会有害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家具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取得的艺术成就备受世人瞩目。明式家具作为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以明式家具为研究对象,从造型、材料、装饰、构造等多角度探究了明式家具“道”与“器”的美学特征,阐释了“道器合一”的造物理念,以期引发更多关于明式家具的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东东看台北     
王其 《市民》2006,(2):44-47
早年,台北狗儿守护主人的身家安全;而今,台北狗儿守护着都市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倡导的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生了强烈的共鸣 :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与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高度结合 ;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文化意愿与传统的“大一统”思想产生共震效应 ;对一国四地全体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16.
物以载道是中国造物艺术载道的一种特殊方式,它的意义与文以载道文以明道一样,所不同的是载体的区别。中华图案纹饰与造物艺术共为一体,独特地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从庙底沟彩陶盆上出现图案伊始,中华造物艺术就与图案融为一体。玉器、彩陶、青铜器、瓦当、漆器、建筑构件等造物艺术,无不包含了图案,同时,图案纹饰本身的独立意义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因而我们也可以说:‘纹’以载道。  相似文献   

17.
班级管理是一件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而又意义深远的事情。只有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因人因事而异巧妙设置各种班级情境,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分析了重做做人的中国,与普遍重做事的西方国家在社会态度、民族性格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清晰地看到中西方文化在这几方面的差异与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方面要博采众长、扬长避短,避免偏狭地看待某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有一种被称之为“茅盾传统”的创作范式存在,其主要内涵包括现实主义传统、“史诗”创作传统、“理性化”叙事传统三个方面.这三种传统的互渗交汇,构成中国新文学的一种重要价值体系,至今仍有无可漠视的意义.当下文学界有一种随意丢弃“茅盾传统”的倾向,这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20.
阿友 《老友》2013,(1):48-49
麦当劳的汉堡薯条,星巴克的打包咖啡,高速路上的贴地飞行。快速流行与消失的时尚,你是否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快时代?而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些叫“慢城”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展现出的是一种简单无忧、轻松慵懒的生活方式,一种淡泊名利,听取稻香蛙噪。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闲适意境。南京市高淳县桠溪镇有个中国唯一的慢城。慢城究竟“慢”在哪儿?它给高压快节奏的都市人带来怎样的心灵抚慰?本文将带您走进中国慢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