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相对主义,庄子是如何陷入相对主义的呢?从认识根源上分析,理论界的看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庄子排斥认识的主观性标准;一种认为庄子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这两种看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庄子陷入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不是排斥主观性标准和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而是从肯定认识主体的主观性标准出发,企图调和不同的认识标准,要求人们用更高的标准“道”认识事物,从而得出他的相对主义结论。一种理论的形成有它的思维过程,本文拟从庄子的认识过程来探讨他陷入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我认为庄子的理论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2.
认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哲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仅就其中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的关系问题,略陈自己的意见,以就教于大方. 唯心主义认识论片面夸大认识的创造性,认为认识不仅可以创造观念,而且可以创造客观物质世界本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此相反,他们否认认识的创造性,把认识说成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摹写或照镜子式的映象.  相似文献   

3.
相对主义和一元论的客观主义直接对立,它有着在二元论和多元论两种哲学基础上的差异性理解。相对主义认识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其进步性甚是明显;但这仅是相对主义这一历史中的哲学观与批评观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其局限性也是明显存在的。唯物辩证法的相对的认识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我们反对的并不是文学批评或其他思想文化中的相对性认识,而是把这种合理性的相对认识无限夸大的哲学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4.
以往,我们常常把认识过程中的谬误视为一无是处的绝对荒谬,而把真理夸大成完美无缺的“哲人之石”。这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貌视正确,实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实际上,任何谬误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对认识的发展起阻碍和桎梏的作用,这是其本质的基本方面;另一方面它对认识的发展又有促进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对谬误在认识论中的积极作用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儒道互补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道家到了庄子时代,道家思想才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理论抽象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庄子在认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揭示了认识的相对性,研究了人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思维触及到本质(规律)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成为我国思想认识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的认识论思想也影响到我国后来的自然科学方法论。但他过份夸大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性,滑向了相对主义。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庄子认识论的探析主要集中在认识论根源上,一种观点是认为庄子否认并排…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提出了“回忆说”,被我国哲学界公认为是欧洲哲学史上最早的具备完备形态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对这个看法,我没有异议。但是,除此以外,在柏拉图的认识论中,有没有合理因素呢?过去,中外哲学史界完全持否定态度(参见《简明哲学辞典》第330页,《欧洲哲学史》第88页),认为柏拉图的认识论纯粹是唯心论的先验论,是完全否认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的,毫无可取之处。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柏拉图的认识理论,特别是阅读《理想国》中有关认识的论述,就可以得出如下的新结论:传统的看法是片面的,没有看到柏拉图的认识论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认识论的领域里,实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列宁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也十分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的确,在研究认识论的时候,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而且要依靠实践来检验。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理解认识论,就无所谓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一《学术月刊》1981年第5期刊载的赖金良同志的“是不可知论,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文开宗明义提出了一个在作者看来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 “人能不能彻底认识世界?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是不是不可知论?这个问题, 好象已经没有讨论的余地了。因为多年来,在哲学家的讲台上和书本里,都是这样讲或这样写的:‘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否认人们能够认识世界,或者至少是否认人们能够彻底认识世界。’我却认为,这个‘定论’未必正确。把‘否认人们能够彻底认识世界’和‘不可知论’混为一谈, 这是背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里被作为”背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典型言论加以引证的一段话,赖同志特别注明引自李达的《辩证唯物论大纲》(陶按:赖同志把书名写错  相似文献   

9.
客体是认识两极中的一极,是认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客体在认识主客体关系中作用问题研究的欠缺,势必影响人们对认识主体性问题的理解。深入探讨在认识主客体关系中客体的作用,对认识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乃至认识论的发展大有裨益。一.认识主体性研究中的缺憾在我国八十年代初期,认识主体性问题被推上了认识论舞台。人们开始不断思索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打破原有的认识论构架,确立新的认识论构架。认识的主体性是显而易见的,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把握认识的主体性,使之沿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轨道健康地向前发展。在认识的主体性问题上目前已拥有了大量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以对人的实践存在辩证本性自觉理解为基础的辩证法 ,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途径和方法。应当在以人的实践存在为基础的存在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中理解认识 ,揭示认识的辩证法。近代认识论是体系主义认识论 ,它热衷于建构绝对化、终极化的认识论体系。现代某些西方哲学家在反对体系主义认识论时 ,却又走向主张解构一切理论体系的相对主义极端 ,否认知识和规则的确定性、可靠性。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认识论都以理论脱离生活实践为特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强调认识“贯串着实践”和实践“贯串着理论”的品格 ,在实践交往的基础上揭示了认识主体间的辩证联结 ,克服了局限于语言交流与释义层面理解主体间性的缺陷 ,为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11.
感觉经验能否给予客观实在——从洛克到金岳霖和冯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论是认识论的基础部分 ,在这个领域 ,哲学论著可以说已是汗牛充栋。但已故中国当代哲学家冯契在 80年代讲授他的“广义认识论”的时候 ,却仍然说感觉论是他花力最多的部分。这个问题对于认识论、乃至整个哲学的重要 ,这个问题之确切解决的不容易 ,由此可见一斑。感觉论的核心是“感觉能否给予客观实在”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常识看来是不成问题的。但稍作思考 ,便能发现对感觉的无条件信赖是不明智的。在古代 ,哲学家们就开始怀疑感觉的绝对可靠性。庄子、荀子、德谟克利特等都从不同角度对感觉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在这种情况下 ,实…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现代西方认识论的研究成果和趋势,重新解读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思想.德谟克利特无疑是超前的,因为早在古希腊时期,他就非常强调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表达了认识不单是客体引起的、感觉和思想是身体的变形、认识具有相对性、现象与真实的存在相区分等具有强烈现代气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价值真理问题的讨论中,价值观念和价值认识这两个概念常常被一些同志混淆。他们认为,一切认识中都包含着价值观念,因而纯粹的事实认识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认识都是不存在的。这种混淆不仅直接影响到对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的理解,而且涉及到认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 实际上,在认识论中,观念和认识、价值观念和价值认识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等同起来的。由认识活动包含着价值观念不能得出否认价值认识和价值真理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即哲学的基本问题,进入认识论以后,便表现为客观实在和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了正确地解决认识论中的哲学基本问题,又将社会实践引进其中,于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就成了三项:客观实在、实践、认识;解决认识论中的哲学基本问题,只能从这三项范畴的关系着手。然而,有些同志认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不是三项而是两项,即实践和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认识论中只表现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按照这种观点,列宁所说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基本前提,即不依赖于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在认识论中并不作为一项独立的基本范畴而存在,也谈不上它在认识论中具有独立的作用。如果说它还有什么作用,也只是被包含在实践范畴中。本文不敢妄评这些同志的观点是否正确,仅就客观实在在认识论中的作用,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诸位同志。  相似文献   

15.
洛克在对认识主体能动性和从知识的确定性到人生确定性的探讨中蕴涵着丰富的理性主义因素。但是,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中的理性主义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主要来自经验对认识过程的限制以及理性自身的局限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维国 《社会科学》2002,42(12):35-38
近代西方哲学既是主体性哲学 ,也是认识论。由于其忽视了生活认识对于理论认识的基础作用 ,因而不仅未能解决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 ,而且还陷入了自身不可克服的困境。在我们看来 ,人类认识有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之分 ,生活认识不仅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经验 ,而且还为理论对自身困难的克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参照。当我们这样看待人类认识时 ,就可以克服近代认识论的困境 ,实现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性却离不开毛泽东同志的艰苦努力。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全面科学地论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地论述了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认识过程及其认识形式;着重阐发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和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认识史上,出现过唯心论的认识论,又产生过旧唯物论的反映论。从认识论的全体上说,旧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错误的,但又各有片面的真理。但是,在认识论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一个传统的模式,认为任何认识论,不属于唯物论的反映论,就属于唯心论的认识论。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划分是评价认识论本质和意义的主要标准,一般说来,唯物论的反映论总是代表正确、进步,而唯心论的认识论总是意味着错误、反动。近几年,在哲学界又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归结为旧唯物论的反映论并以此为理由直接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难。另一些人则因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认识中主体因素日益突出而过分夸大认识中的主体因素,离开唯物论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开历史的倒车,又回到以抽象地发展认识的能动性为特征的唯心论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主体能动性是认识论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问题,也是康德认识论的核心。康德提出了自己关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物自体提供感性材料,主体自我提供认识形式,并首次对主体能动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具体论证,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进行了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20.
历史认识论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正>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认识论如果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空洞的图式,科学如果脱离认识论……,就会成为粗俗的,混乱的东西。”历史学是以人类社会既往运动发展过程为认识对象的科学,它也应该与一般认识论相结合。这就是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研究历史认识活动的形式、特点、规律等问题。学术界虽然已有一些有识之士予以重视,但是,关于它的具体内容却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略加探讨。由于篇幅所限,每个问题皆未能展开论述,故题曰“论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