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馕的制作看哈萨克族对游牧生活环境的适应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是一个长期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民族。为适应畜牧环境,哈萨克族形成了特有的饮食结构,他们善用牲畜的肉和奶制成各种风味食品。相对汉、维吾尔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哈萨克族较少食用米、面,游牧生活也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农耕民族的馕俗。一馕坑是最常用的制馕工具。维吾尔族多使用直立的馕坑,哈萨克族多使用横卧的馕坑。维吾尔族的馕坑形似覆钵,或似倒扣的缸。上有开口象毡房的圆天窗,侧有进风口似毡房的门,高近1米。哈萨克牧民放牧的山沟河谷多台地,他们利用台地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哈萨克族,因为生活习俗的原因,历史文献资料十分缺乏,但口传文化发达.如何传承这些丰富的口传文化,是当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的课题.贾合甫·米尔扎汗就是一位为此而耕耘不辍的哈萨克族学者.文章对贾合甫·米尔扎汗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成果做了较为翔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尼合迈德·蒙加尼与哈萨克族历史研究贾合甫·米尔扎汗著(哈萨克族)佟中明译尼合迈德·蒙加尼(1922-1993年)是我国哈萨克族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哈萨克历史、民族、世系、宗教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国内外都有影响,尤其是《哈萨克族简史》这一学术著作在国...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作为一个长期随畜逐水草而居的民族,其物质文化具有浓郁的草原文化特色,与其他从事畜牧业的游牧民族,如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又因为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居住地域的民族,其物质文化亦相应地具有其独特而突出的民族特色。一、哈萨克族的居住史料表明,公元前7~1世纪,与哈萨克族起源有关的古代清部族就已经创造了与游牧社会生活相适应、易于搬迁、拆卸和安装的房屋——毡房。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古代塞人的“家宅随人迁移,而他们又是精于骑射之术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哈萨克族族源问题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始终处在一个误区之中。他们因为看到近现代哈萨克族中存在所谓的。乌孙部落”。从而一致肯定哈萨克族的族源为乌孙.珠不知.近现代哈萨克族中的乌孙部落。乃是我国辽宋时期尚游牧于蒙古高原杭爱山西段的。兀孙”部落蒙古人的后裔,与两千年前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上古国族“乌孙”无关。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以游牧生活为主,四大家畜——马、驼、牛、(绵)羊,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而作为“哈萨克人翅膀”的马,则是哈萨克族畜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通过对哈萨克族与马有关的谚语之研究,揭示其植根于草原文化、折射出原始信仰、面对现实的辩证意识等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哈萨克族生态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萨克族的生态文化是指哈萨克民族及其游牧先民们在新疆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的与这一环境相适应的、一整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技能,体现于哈萨克族生态文化具有游移性、适应性、实用性、简约性及稳定性等特征,这一生态文化对今天而言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哈萨克族起源和形成有关的古代诸部族,如塞人、乌孙等基本上都从事畜牧业,过着随畜逐水草的游牧生活,这是历史事实。同时,哈萨克族在历史上亦作为一种副业曾从事其他如农业、狩猎和手工业生产等多种生产行业和经济部门。下面对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作一简单的回顾与考察。畜牧业生产哈萨克族无论是在夏天,还是在隆冬季节,都习惯于不断搬迁与流动的游牧生活。古代,哈萨克族从事畜牧业当然主要是一种依赖自然,靠天吃饭的畜牧业,因此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不断地随畜逐水草,过居无常处的游牧生活。根据一年四季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黑走马”舞蹈为例,对其追根溯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哈萨克族“黑走马”舞的内涵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进入现当代以来,传统的游牧文化和文化遗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对“黑走马”这一传统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形式进行研究,对促进这一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民族的人名多以自然现象、自然物、动物、前辈人名以及伊斯兰教式的人名为内容。通过对人名的探讨,可了解哈萨克民族宗教思想发展史;对研究哈萨克民族文化和分析伊斯兰文化在历史上对哈萨克民族的影响程度,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心理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常见的几类人名现象进行分析,不妥之处望方家指正。一、哈萨克人有以自然现象、自然物以及人造物命名的习俗。例如:昆别克(太阳别克①─Kunbek),阿依苏鲁(阿依─月亮,苏鲁─美丽,Aysulu,女名),波兰拜(…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固定内容,即该民族文化传统中所特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生活方式、风俗与习俗等等。哈萨克族也不例外,是具有草原文化绚丽多彩特色的民族。就丧葬习俗来看,哈萨克族存在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离开人体独立存在,所以他们十分重视葬礼,整个葬礼必须经过一系列仪式。哈萨克族不管死因是什么,死者无论是男女老幼,其葬礼都按传统习俗进行,如果死者不是在外地而是在家里去世,那么其近亲即父母、兄弟姐妹在死者快要停止呼吸的时候都要守在他身边,请毛拉念经…  相似文献   

12.
关于哈萨克族族源与民族形成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曾有人把哈萨克与蒙古的族源混为一谈,散布了一些模糊观念。解放前蒋介石反动政权根本不承认在中国有几十个民族的存在。当时在新疆的泛土耳其主义者也把早在六至八世纪突厥人建立起来的突厥汗国拉到当代来解释,说什么当代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统统是土耳其民族。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哈萨克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些“穆斯林谱系”中,把原来哈萨克族本身存在的一些谱系硬拉到它那里面,把哈萨克族说成是穆罕默德的后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并有鲜明民族特色文化和文学遗产的民族。我国的哈萨克族约110多万人,分布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地区,其次是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也有分布。聚居最密集的地区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辖的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此外,还有哈密地区所属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所属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族文学史》(三卷)的编写并非偶然,是与我国各民族历史、民族志、文化、文学研究逐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对哈萨克族历史和文化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的新疆牧民定居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定居的层次和水平有所不同.但牧民基本实现了定居生活.在这一过程中,牧区的经济类型由单一的游牧经济向牧业和农业并行发展.并呈现向经济生活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在对新疆呼图壁县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点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牧民定居的适应策略并试图分析其形成的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都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两个民族的人口总数分别为4890人和12370人,其中在新疆居住的分别占到总人口的92.04%和97.78%。在人口的地域分布上,两族都有相似的特点:(1)散居;(2)主要生活在城市。目前。新疆维吾尔自冶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的塔塔尔乡、木垒哈萨克自冶县的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分别是全国惟一的以塔塔尔族为主体和以乌孜别克族为主体的民族乡。  相似文献   

16.
论哈萨克伟大诗人阿拜的社会批判思想卡哈尔曼·穆汗(哈萨克族)阿拜·库南拜也夫(1845-1904年)是哈萨克的伟大诗人,他以批判实现主义的创作开拓了哈萨克文学的新纪元,同时是对哈萨克族的进步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民主主义思想家和启蒙者。阿拜出身于一个世...  相似文献   

17.
论蒙古族草原生态文化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蒙古族草原生态文化观格·孟和蒙古族在严酷而封闭的内陆草原自然环境中长期从事牧业和狩猎业的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而草原生态文化观则是这种游牧文化的核心和实质。这是因为,首先,蒙古族的草原生态文化观是从蒙古族所从事的游牧和狩猎的...  相似文献   

18.
简论哈萨克族宗教信仰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宗教信仰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变化,曾经信仰过萨满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本文主要论述哈萨克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信仰的演变。萨满教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马孙,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即由“祁连、敦煌间”迁居伊犁河上游,并创造了比较发达的乌孙文化。在这前后,马孙就由最初的原始信仰逐渐过渡到信仰萨滴教。张春出使西域时,曾对乌孙部有这样的记载:“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当时匈奴是信仰萨满教的,因此马孙应当也是信仰萨满教的。哈萨克族古代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许多地方反映出…  相似文献   

19.
辽金元时期是中华民族史上第三次大融合的时期①。在东蒙古地区②,经过辽金元时期几百年的民族杂居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民族融合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强。其融合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受统治民族强制性的影响而少数民族化趋势,一种是汉化趋势。(一)少数民族化趋势一、辽代的契丹化趋势在辽代,契丹族是统治民族。契丹族对以奚族为首的游牧民族和以汉人、渤海人等为首的农业定居民族,采取了不同的民族融合方式,以达到契丹化的目的。首先是对与契丹族经济类型相同的游牧民族,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奚族与契丹族同属游牧狩猎经济类型,…  相似文献   

20.
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随季节有规律的移动来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移动性是游牧民族的共同特点,也是形成游牧社会组织的基础.以哈萨克族的基层游牧社会组织阿吾勒为例,探讨阿吾勒的含义、存在基础、功能以及实践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质疑阿吾勒解体或消失的说法.研究证实,阿吾勒仍在组织和管理游牧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此外,在新形势下,阿吾勒还具有缓解和消除游牧社会内部矛盾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