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段时期"山寨X"词族非常流行,在百度中输入"山寨"能查到5000多万条和"山寨"有关的信息,其中大多数属于"山寨X"词族。但此处"山寨"的意义同它的本义已经相去甚远。"山寨"产生了新的语义——仿冒、伪造的,而且在这一语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更为丰富的语义。通过对"山寨"新义的来源、"山寨X"所形成的语义场、"山寨"新义的语义层次、"山寨"的词性、"山寨"进入副名结构"很X"、以及"山寨"进入的不同语模等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探讨,可以窥探社会状况和语言本身的规律对词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她经济"等"她X"族词为例探讨其由来、构词意义和特点。结合"她X"的内部结构特征、语义演变和语用特点等方面的表现,探讨"她经济"对基本构词语素义的影响,"她X"的语义指向的变化以及所折射的社会语用心里。  相似文献   

3.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随着汉语"X族"表达式的流行,"X族"已然成为一个能产性颇高的构式。而学界对短语构式却缺乏关注,本文从构式角度分析"X族"的构式特征及其认知机制。"X族"为嵌入式的短语构式,具有构式完型效果,指别共有X行为特征的人群;认知机制上,"X族"构式主要涉及认知隐喻和转喻、以及社会、认知与语言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网络“控”族新词及其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进程不断加深以及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上涌现出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本文以新兴的"控"族词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控"族词的产生、结构特点及其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小说《丈夫》与《连长》可以代表其小说世界里"乡族"与"军族"的两个题材,在"乡族"与"军族"的叙述维度中,作者隐含的"生活"与"生命"观多有抵牾,充满了潜在写作的无意识悖论。  相似文献   

6.
2017年以来,“尬X”族词语甚是流行。通过搜集、整理“尬X”格式的词,从“尬X”的结构考察、“尬X”的语义分析、“尬X” 的语用特点、“尬”文化与“尬X”的兴起以及“尬X”的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对流行词“尬X”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X控"族词,其语义最初产生于ACG(动、漫、游)领域,出自日语"コン(con)",表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或极度喜欢、异常偏爱某事物的人,给人以变态感,与"痴"、"癖"相似。"控"是一个附加式"类后缀",语义为"相同或共同的"、"一类人"。"X控"族词,其语义="1个义类(控)X1个义象(X)"。对其意义,"占据一点,控制一片",便会不再让人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8.
以“微博”为原型词形成的新语言现象“微X”,依托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网络的发展得以流行。“微X”词族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手段,其流行性也使其成为近几年学者研究的语言热点之一。“微X”词族流行不仅与其自身的语用特征有关,而且也符合现代社会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同时,它的流行还是社会发展和人们时代心理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姜夔是南宋词坛上的雅士,他的词注重练字造句,讲求音律,咏物词别有寄托。词境幽冷悲凉,独创一格,后人多以"清空"、"骚雅"等来概述他的词风。"清空"与"骚雅"内涵丰富,既包含言辞、又涉及意境,对后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小三角”理论对于语言现象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运用该理论对语法事实进行多角度研究,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相关语法现象。研究以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为指导,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三个角度对“X派”词族进行分析。语表形式方面,“X派”的语表形式主要表现在音节和词性两个层面。语里意义方面,“X”的内部结构关系多样,以动宾和偏正关系为主,在句中可以担任主语和宾语;“X派”的语义内涵主要由“X”决定,“派”的语义处于逐渐虚化的状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泛化性,使得“X派”词族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语用价值方面,“X派”词族的使用可以形成注意焦点,凸显主观性,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表现出积极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忽而"是由副词"忽"和连词"而"跨层词汇化而形成的。除了句法、语义、韵律等因素外,"而"的附缀化在词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忽而"的叠用"忽而…,忽而…"构式的形成与词汇系统对"忽、忽然、忽而"等"忽"族词调整、分工有关,构式化过程中也伴随着主观化。对"忽而"的词汇化和叠用格式构式化演变的研究,有利于对现代汉语中"忽"族词之间异同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2.
流行语"XX门"的频繁使用不仅是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而且对汉语语言体系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XX门"族词全景式的语言学解读,系统了解其构词特点、句法功能、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及其语法化倾向,为接触语言学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提供更充实的语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继"微博"一词之后,在网络通讯、卫生健康、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领域,派生出了大量的"微X X"新词,我们暂且称之为"微族词"。"微"族词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时对人们的现代生活也有深远影响。而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可以解释语言现象中的发展演变规律,为我们研究语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模因论角度来看,"微"迎合了中国社会发展和人们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驱动的需求,过渡为强势模因,经过模因复制与传播,从而形成"微"族词。  相似文献   

14.
漫谈“族”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族”尾词,以指称“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人”。列述此类“族”尾词的结构和意义类型,并对其产生的社会动因进行简要分析,可以发现此类“族”尾词还存在诸多有待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范围副词“光”“净”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中,"光"和"净"是两个比较常用且意义、用法都很相近的词,同时这两个词的区别也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较容易遇到的问题,需要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报纸、网络甚至生活中都出现了不少数量的"门"族词,这里的"门"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门"是不同的。作为"连续体"中的新兴类词缀,我们认为这个"门"既包括意义偏虚的类词缀,也包括意义偏实的类词缀,也就是说在"xx门"中的"门"是靠近词根方向的类词缀,而"‘xx门’事件/丑闻/风波"中的"门"是靠近词缀方向的类词缀。  相似文献   

17.
汉语"~门"族词汇源自英语"-gate",表示丑闻或事件,既符合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又恰巧符合英语中"-gate"的语义。在其从独立语素向后缀发展的演变过程中,意义不断虚化,固定地附着在词根语素的后面,成为名词化的标志,具备了变成固定语义结构的可能性并逐渐步入语法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和汉语共有的九种基本色彩中,"白"与"黑"是不同于其他七种色彩词(红、绿、黄、蓝、褐、紫、灰)的两个无彩词。这两个词的词义在两种语言中表现出共性和个性特征。本文试从共性和个性角度对它们的词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助于理解两种语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的"X-门"来源于英语的"X-gate"。从形态、语义、组合能力、造句功能以及"-gate"和"-门"的角色角度对"X-gate"和"X-门"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共性是:①"X-gate"和"X-门"中"X"的构成都可以是名词成分且数量很多,同时还都可以是动词;②在语义上均用来表示消极意义;③组合能力相同,造句功能相似。二者之间的差异是:①"X-门"中的"X"可以是形容词,但"X-gate"中却不能。②汉语"-门"比英语"-gate"使用范围更广;③"-gate"已成为真正的构词后缀,而"-门"只是类词缀。  相似文献   

20.
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是一种与自然遗传基因相类似的现象。英源类词缀"门"的产生得益于外来语素-"gate"在模因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中的胜出。"门"词族在现代汉语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人类通过模仿和复制来传递思想、交流信息的根本需要。语言模因将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应用于语言分析,对类词缀的衍生机制做出了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