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宗教社会学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宗教构成了宗教社会学,也就是说,根据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考察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解释各种宗教现象。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即研究宗教是如何影响人的情感、人际关系、人的心理与行为,如何影响人格的形成,如何影  相似文献   

2.
布尔加拉西教授谈今日意大利的宗教社会学与宗教现象乔亚译意大利比萨大学社会学教授西尔瓦诺·布尔加拉西是当代意大利宗教社会学的创始者之一,从本世纪50年代初从事宗教现象的研究以来,发表了《教士处于危机之中?》、《意大利宗教万像》等一系列具有很大影响的专著...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的中外学者普遍把萨满文化现象视为原始宗教,作者对这一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文章从萨满文化现象的非单一构成性;意识场与原始宗教、巫术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萨满文化现象与原始宗教现象的不同,认为巫术文化是萨满文化的主流。巫术意识与宗教意识的分离、交叉与重合乃是萨满文化现象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原因,作者认为:巫术是萨满现象的基础和核心,弄清这一问题,对于解释萨满文化现象世界范围分布的广泛性,对于认识这种现象的本质,对于探讨萨满文化现象的发展阶段与类型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宗教社会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虽然它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至今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然而,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类有宗教起就存在。当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形象地说明埃塞俄比亚人和色雷斯人的神的区别之时,他实际上已经涉足到了宗教社会学的领域。当然,那时候以及后来的近两千年中,要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宗教社会学是其自身所关注的对象,即宗教思想与宗教组织逐渐世俗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民间传说和宗教都是由民众创造和传播的。民间传说中的宗教故事和宗教神话的某些一致现象,说明它们都反映民众的认识、感情和需求。某些不一致现象为民俗学和宗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而有价值的材料。民间传说中对于宗教的褒贬态度鲜明地反映了汉民族对待宗教信仰的功利特点。充分利用民间的宗教传说对于发展中国的宗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范围看来,文化发展呈现着一些已有文化要素形式化、各种文化一体化和整体观念变革等趋势。一、宗教文化宗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史。目前世界上各种宗教信徒有数十亿,宗教文化影响之深之广是其他许多文化要素无法比拟的,因此,宗教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变化令人注目。可以说,宗教文化是人类山少年向青年转化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在形成和  相似文献   

7.
宗教与国家问题,是青年马克思最感兴趣的问题。十九世纪初德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决定了德国革命必须从批判宗教入手。马克思在对宗教的批判中,始终把矛头对准国家,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看待反宗教的斗争。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辩证地阐明了宗教与国家的关系问题,这是他这一时期对政治理论的主要贡献。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曾受费尔巴哈影响,但马克思宗教思想的精髓在于超越了费尔巴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人们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出发,考察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今天,在研究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考察现实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宗教研究还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展开,深入研究,探索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西方宗教学研究中,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宗教的描述性研究,诸如宗教史学、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以及比较宗教学等等,它们从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力法来研究宗教的起源、发展、礼仪规范、组织制度、基本信仰以及社会作用等。另一种是对宗教的规范性研究,用以证明上帝的存在的宗教神学基本上属于这一种,宗教神学家完全站在宗教信仰的立场上来为上帝的存在作辩护性论证。规范性研究的另一种派别不以宗教信仰为前提,标榜站在客观的中立立场来揭示宗教的  相似文献   

9.
赵荣  张宏莉 《社科纵横》2007,22(2):166-168
圣愚是俄国东正教特有的一种僧侣类型,圣愚现象和圣愚崇拜倍受俄国民众推崇,这种宗教文化现象对俄国民众的思想及社会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本文主要阐释了圣愚的内外特征及圣愚现象对俄国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并从自然、历史、宗教、国民性格等方面分析了圣愚崇拜为俄国所特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韩旭峰 《社科纵横》2006,21(3):137-138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通过对发展先进文化进程中的宗教现象再认识,指出现阶段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步消除其消极作用,保护和发展宗教文化中的合理成分,进而构建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宗教在我国经过长期停顿之后恢复活动,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一,近几年来宗教活动日益活跃,信教群众大量增加,在全国许多地区都呈现出信教热现象。如何理解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这种群众信教热现象,如何评价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对社会生活秩序的作用,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功能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笔者1990年对哈尔滨市基督教信教群众状况的定点、整群抽样调查资料,探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信教热现象与社会稳定的相互联系。 一、改革开放时期信教群众皈依宗教…  相似文献   

12.
范丽珠 《社会》2004,(2):4-6
现代社会的宗教制度、新兴宗教现象以及人的宗教倾向等问题,自古典时期以来一直受到宗教社会学家的关注。在对深圳的民间宗教信徒作了为期约一年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我想通过本文提出一些假设性的、尚不及严格论证的观点来供大家讨论和批评。本文所提出的一个中心假设是,现代人的内心深处可能普遍地存在有“宗教性”的因子。围绕这一假设,我进一步探讨了支撑现代民间宗教的社会条件,以及个体“宗教性”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来顺的《使命的沉重与路向的忧思——俄国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研究》一书,不仅是对俄罗斯哲学的研究,更是对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也是作者十多年来研究俄罗斯哲学的阶段性总结。该书从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角度研究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在国内学界尚属首次。以往的研究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译介宗教哲学家著作,二是研究某位宗教哲学家的学说和思想体系。周书的全新视角,不仅颠覆了我国学界对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研究路径,而且充分彰显了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对现实  相似文献   

14.
约翰·希克是当代世界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本文析论的是他在相互抵触的宗教真理性要求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贡献。文章从分析宗教真理冲突的不同层次契入,阐述了希克对宗教间矛盾冲突根源的揭示和对宗教多元主义的倡导。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在何种层面和意义上成为意识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从两种意义和层面成为意识形态:一种是指纯技术的东西或技术的外在应用,这是一种显性层面的狭义的强功能分析;另一种是指技术的本质或技术本身的内在设计及构造,这是一种隐性层面的广义的弱功能分析.只有从第一层面深入到第二层面来理解问题,对科技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解才更全面和更深刻.  相似文献   

16.
在五十年代末期,已经基本上从理论上抛弃了把宗教现象视为“东方罪孽”的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立场。上述残留的宗教观点在社会学著作中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其原因在于马克思真正的遗产——青年时代的著作得到了确认;恩格斯和列宁在宗教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贡献以及异化和实践的概念得到了确认。对此,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宗教社会学作出过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对腐败的一种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在我国是一直不能禁绝的颇为普遍的现象。去年全国监察机关受理监察对象违纪问题16.7万多件,立案调查52039件,可见违纪现象之多。 虽然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惩办了一些腐败分子,但正如监察部部长尉健行所言: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形势仍然是严峻的。 为什么腐败现象禁而不绝,这是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科学所一直研究的问题,但以往的研究多从政治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即侧重从政治领域内部来寻找原因,对于腐败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原因的研究却非常少。本文试图弥补此缺陷,从社会学角度对腐败现象进行一番功能分析,由此找出更为深层的一些原因,提出一些反腐败的措  相似文献   

18.
当代审美文化是在哲学、宗教、社会心理和艺术现状的四重背景前的产物,在其每一种表现中都可以寻得这四重背景的交互作用。当代哲学正在失去以往的纯正性质而趋于世俗化、生活化和感性化,表现出崇实、尚用、拜物的倾向;宗教对于终极价值的追求从精神的探索变成了物的探索,从理性的行为变成感性的行为,从形而上的现象变成形而下的现象;社会心理最突出的变化则是一切都感性化而放逐理性;当代艺术放弃了自身的自律性、否定性和超越性,表现出对于商品化逻辑和工具逻辑的妥协和屈从。当代审美文化的每一种表现形态都能找到这四重背景的规定性。广告文化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19.
金耀基  范丽珠 《社会》2007,27(1):1-1
摘要:本文通过杨庆堃教授对中国宗教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来审视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氏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堪称现代经典的华丽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是社会学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相对于西方宗教的制度性,杨氏提出发散性宗教的概念,指出散开宗教的信仰和仪式有机会发展为有组织的社会体系,同时它是作为社会组织模式整体的一部分,在散开的形式中,宗教发挥着多样的功能,以组织的方式出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杨氏是第一个从宽阔的社会学角度来证明中国宗教存在形式、合理性以及历史传统的华裔学者,对于其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峰 《社会理论》2008,(1):83-104
近些年来,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如果说此前所谓的“宗教热”这一描述性术语还值得商榷的话,那么,视中国当前宗教为一股社会“潜流”应不为过。其中,基督教的发展不仅表现在信徒人数的快速增长上,而且还表现在基督教作为一个社群团体自身组织性格的呈现及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或基督教已经“不仅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