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提出和论述了列宁关于生产性质“社会化”的思想,认为这一思想的内容是通过实行计算和监督,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改变旧的生产性质,达到生产性质的“社会化”,实现社会主义;它的特点一是力图从生产过程入手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二是主张渐进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它同列宁关于国有化的思想之间是主导与服从的关系,同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之间是核心与一般的关系。认识和掌握这一思想,是正确地认识列宁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1908年,列宁为了澄清当时党内哲学思想的混乱,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实证主义作了系统的、详尽的批判。首先,列宁科学地论述了认识的客观基础和党性原则;其次,列宁强调,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最后,列宁强调唯物辩证法,并在它的基础上批评了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列宁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为工人阶级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在当代无疑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列宁关于历史转折与“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深刻思想,揭示了历史转折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的内涵就在于社会实践的急剧发展变化,既使已经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受到严峻的挑战,又使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解受到巨大的冲击;具体地说明了只有在科学地提出和解决新问题、反思实践和理论“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扬弃各种错误理论思潮的过程中“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才能在坚持、探索和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头脑’和科学的“精神武器”;进而揭示了列宁这一深刻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列宁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以相对主义为认识论基础否认绝对真理存在时指出:“必须善于辩证地提出和解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这是探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的指导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放到人类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去处理。人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受实践制约的充满着矛盾的发展过程。列宁说:“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它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而“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此真理也是一个过程。不但真理的获得是一个过程,真理的运用和实现是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七年中,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就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从这一探索中体现出来的实践第一的本质特征,是列宁留给后人的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开掘这一遗产,使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断地表现出新的活力,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之网上编织出新的“纽结”,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列宁的光辉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今年中央两报一刊元旦社论提出要反复学习的马列主义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深刻地指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列宁这一论述,依然是我们分析当前国际形势,认清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论粮食税》等著作看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列宁在晚期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行的可贵探索 ,在《论粮食税》等著作中 ,列宁对“过渡时期”划分、特征、本质、长期性与必然性 ,特别是对“过渡时期”的“间接过渡”策略作了符合俄国国情的分析 ,这些论述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早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为人熟知,而本文则对这一“常识”性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思考。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来源。理论和理论的关系,只能是继承和被继承的关系,而不能是来源和被来源的关系。历史上任何科学理论都只是人类认识长河中的“流”,而不是“源”。马克思主义只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的科学创造,而不是对前人优秀成果的简单编辑。把实践和前人理论并列为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是“多源论”。作者认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书应译为《马克思主义的三种史料和三个组成部分》。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对于解决理论脱离实际、落后于实践的倾向,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实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拜读《邓小平文选》,我们清楚地看到,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论述,象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在整个文选之中,是文选的核心和精髓。这些科学论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重大贡献,是我们学习和实践党的思想路线的一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科书。众所周知,党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其基本精神,就是要人们如实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规律来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这条思想路线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是毛泽东同志确立的,并用中国语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作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即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否正确地认识这一理论的形成时间和基本内容,是涉及到能否准确地掌握列宁主义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就这两个问题作过反复的研讨。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同列宁的原意出入很大,有必要就此作进一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1.
郭罗基同志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一文,是纪念列宁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以“反复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理论”,“从头研究列宁所开辟的实践社会主义的道路”,来“回答”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提出的许多问题而作的。但是,当我们仔细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不能不感到十分惊讶与失望。因为:第一,作者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作了不符合原意的曲解。第二,作者并没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地回答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前,列宁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着力从理论上进行了全面研究。十月革命后,列宁面对“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于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的客观现实,逐渐把重点由理论上的研究转向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挥。突出地反映列宁哲学思想的这种发展轨迹的,首先表现在运用和发挥辨证否定的思想,从多方面论述了对待历史的批判继承的辨证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列宁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的理论与实践。列宁站在现代科技革命的前沿、把握科学的时代精神;抓住20世纪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在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实证主义思潮急剧增长之时,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他把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发展紧密结合,应用现代科技再次跨越了历史的“卡夫丁峡谷”,探索20世纪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学习列宁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现代科技意识、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列宁学”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来源、列宁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列宁意识形态理论自身的逻辑关系和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普适性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非科学的观点,并据此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展开批判.回应与批判“西方列宁学”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责难,捍卫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对深入理解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批判形形色色非科学意识形态理论,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理性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国社会主义”问题是国际共运史的一个悬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与这一问题有关的四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同时发生”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否对立;列宁是否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及评价。“一国社会主义”问题不仅关系到对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解读,更关系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理论问题的不同理解,深入研究“一国社会主义”问题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问题,邓小平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及坚持与发展的统一的观点出发,科学地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科学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理论斗争中和在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两条思路,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列宁提出要创立新法制、严格守法执法、完善法律监督,开创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先河,对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列宁关于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制监督的论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三个代表”思想是列宁法制思想理论在当今中国的创造性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倒退”,而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三次大飞跃。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样符合这一认识的总规律。从15l6年莫尔的《乌托邦》一书提出空想社会主义开始,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自身充满着科学与非科学的斗争,充满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  相似文献   

19.
列宁“以权利制约权力”思想相对于资产阶级政治家、学者“用权力制约权力”的主张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 ,但其成功实践有赖于一定知识条件的成就。列宁提出这一主张时的苏俄社会尚不具备这些条件 ,故而该主张在当时的实践相当程度上来说是失败的 ,但是这并抹煞不了列宁该主张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中有两个相当流行的哲学命题,一是“哲学史就是认识史”,二是“哲学就是认识论”。达两个命题常常是相互联系、相互论证的。它们直接牵涉到哲学科学和哲学史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都是学科建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关系到达两门学科的科学概念的全局性问题。因而,是非得失,不可不分辨清楚。本文就第一个命题谈一点粗浅的见解,对哲学史和认识史的关系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争论。“哲学史就是认识史”这个提法,始见于1978年芜湖召开的全国西方哲学讨论会。为了批判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有的同志提出了这个新的提法。他们还根据它出自于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句话,“哲学史,因此: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哲学笔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