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的基石。但是,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认识和研究,往往着重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抽象研究,而忽视了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力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进行了创造性认识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生产力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对一切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  相似文献   

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重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了一个检验一切事业的成败,衡量各项工作的得失,判断路线、思想、理论是非的正确标准。我认为确定生产力标准是继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之后,理论界又一件大事。如果我们把实践标准的大讨论作为我国现代史上一次思想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标准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九年之后提出来的,是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实践的总结。它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一步具体化,其检验范围不局限于思想认识领域,而且可用于对一切工作的评价。同时,社会实践和社会现象有无进步性,都要由生产力标准来作终裁。所以,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深化与发展,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强大武器。认识生产力标准的本质和特征,探讨其评价方法并克服贯彻这一标准过程中的思想阻力,是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真理论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理论,指出了我们当前的主要实践活动是发展生产力,提出了检验一切经济活动的生产力标准,提出了形成真理性认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报告重新提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阐明和确立了生产力标准。这是我们党运用唯物史观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一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必将发挥出重大的作用。本文试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就确立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根据问题作一探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进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历史唯心主义是从社会意识出发,即从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少数杰出人物的思想来考察社会发展原因的,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或少数杰出人物所决定的。因此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最近,武汉市委宣传部与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发起召开了生产力标准理论讨论会,武汉地区部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宣传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1、生产力标准的内涵及外延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内涵.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应以十三大报告的科学表述为准.其主要内容是: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划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有的同志将生产力标准概述为:社会生产力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衡量和检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制  相似文献   

7.
由邓小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发的生产力标准,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在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并对包括伦理学在内的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引起强烈震撼,对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上揭示道德的本质与发展规律,更科学地构筑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和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这里,提出了“出发点”和“根本标准”问题。那么,生产力标准与改革有什么关系?它与实践标准是否矛盾?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如果说十年前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理论突破,从而使中国摆脱了精神上的枷锁和自我束缚,走上改革与开放之路,那末,今天所开展的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讨论与实践,必将是改革与开放进一步深化并将进而取得丰硕的成果。党的十三大对马列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集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生产力标准这两个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生产力标准有助于对我国国情的再认识,有助于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破除抛弃生产力而空洞地谈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历史唯心主义;也有助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适应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先后曾出现过三个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即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既坚持了实践标准,又发展了生产力标准,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它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邓小平把三条标准概括为互为联系和互为促进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行深入考察和认真思考后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毫无疑问,“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力标准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实践意义。这一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理论的指导意义,至关重要。第一,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是否“够格”,社会主义优越性是否…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社会主义在 2 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本文论证了社会主义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来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 ,应着重于对内因、对所犯错误内容和原因的分析 ,总结经验既不要肯定一切 ,也不要否定一切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须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最关键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 ,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从实践上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十年来,随着改革和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对于真理标准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我们不仅恢复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将这一原则贯彻到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去,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用以观察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明确具体地提出,在改革和建设中要坚持实践标准,就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全党同志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紧地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党的十三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4.
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个标准破除了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重大发展,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我们不能否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总结的正确性,但同时,如果我们不是断章取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应当进一步分析隐藏在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即使得这些基本特征得以表现出来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抓住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工作的中心,并以是否有利于发属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完成新时期中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特点,内在机理,及其发展战略任务、走向等等问题,我们应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集中力最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短短几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既是十年成功经验的总结,又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明确了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以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呢?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和发扬者们的共同主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使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有了一个重大突破,而且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但也无庸讳言,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深入,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我们认真研究,深化认识。这里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对市场经济的衡量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目标模式,是坚持生产力标准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全国人民经过真理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大讨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生产力标准是衡量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选择经济目标模式的标准。坚持这一标准,就必须承认,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阶段最大限度地发展我国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论述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时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原理概括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概括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生产力标准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在这一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20.
30年前的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谈论,最终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今我国处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再探讨实践标准问题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