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农”问题归根到底反映在农民的收入上。增加农民收入,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保证。农业生产资料是搞好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2004年,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创1997年来新高,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2005为“十五”添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四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年。一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各级党委、政府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推进“三个转变”,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这5年,四川经济走过了2001年增长9%、2002年增长10.3%、2003年增长11.3%、2004年增长12.7%、2005年增长12.6%的加快发展过程,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2%,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的辉煌时期。看2005年,生产发展、需求明显扩大。生产方面,粮食恢复性增产,粮食安全进一步增强,总产量稳定在3400…  相似文献   

3.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和农资价格增速的巨大反差长期以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农民收入及与城市差距缩小的重要制约因素。2004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全年虽然农资价格上涨导致农民种粮少增收54元,但由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民种粮纯收入人均增加165元。今年以来,农民收入虽然仍快速增长,但一方面粮价增速迅速回落并数月持续下降,使其在收入中的支撑作用大大减弱;另一方面农资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加大。粮价下降近几个月,粮价持续下降,到今年7月比去年同期下降0.9%。由于粮价的下降,在…  相似文献   

4.
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问题上,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进程中,社会各阶层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为此,我们通过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对循化县农民增收的阻碍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旨在为循化县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参考依据。一、目前循化县农民收入现状根据2005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统计年报来看,农民收入来源四个部分:工资性收入,包括从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  相似文献   

5.
“十五”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和两个一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引导和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实现了农民增收由缓慢向平稳快速发展。为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86元.比上年增长15.6%(可比价格,现价为22.0%1.比2000年增长68.4%。“十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11.0%。尤其是近两年农民收入实现了14%以上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王一宏 《四川省情》2006,(11):31-32
“十五”期间,四川农业、教育、科技三项法定支出年均增幅分别为16.52%、16.74%、11.87%,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2005年全省财政用于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分别是2001年的2倍和1.82倍。  相似文献   

7.
“十五”发展概况“十五”期间,自贡市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五年五大步:2001年实现“增速达20%,利润翻番”;2002年实现“产值超百亿,利润再翻番”;2003年实现产值利润增长“双二十”;2004年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1.1%和70.3%;2005年生产、效益将再创历史新高。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年预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57亿元,是“九五”期末的3.5倍,“十五”期年均增长28.6%;完成工业增加值77亿元,是“九五”期末的3.5倍,“十五”期年均增长28.1%,超计划16.6个百分点。运行质量持续改善。2005年预计实现利税总额20亿元,是“九五”期末的4.9倍,“…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促进农民增收“一号文件”。各级党委、政府更坚定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农民收人构成因素中最重要的一是农副产品价格,二是生产资料价格。2004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民得到了一些实惠。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减少。然而,今年农产品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如:小麦平均售价1.68元/公斤,同比上涨9.1%;玉米平均售价1.00元/公斤,同比下降16.2%。农资价格上涨给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带来多大影响?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我区种植户中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如何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已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工作所面临新的课题。截止2008年年底,原州区总人口为4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5万人,占总人口的75.2%;总耕地为141.9万亩,农村人口人均4.3亩耕地。通过对2005—2008年我区农民收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影响收入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而探讨实现我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南昌市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但近几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不断出现,特别是受市场约束加在,农民受益的产业链条太短,收入结构单一,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农民整体素质较低等因素影响,全市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呈出出逐年回落趋势。由“八五”期间年均增长17.66%下降到“九五”期间8.0%,回落了近十个百分点。1997年比上年增长16.11%,199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1999年恢复性增长6.59%,2000年增长3.61%。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这在我市改革开放以来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11.
推进制度创新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水 《统计与预测》2003,(3):21-22,27
增加农民收入是“十五”期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就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制度创新,这是实现农业生产力长期提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 一、把取消农业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单产迅速提高和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大幅度上扬。然而随着大宗农产品过剩状态日益严重,单纯通过增加农产品的供给来增加农民收入和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都不现实。何况农业生产成本逐步上升,大约年均增长10%,尽管国家制定了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但农产品价格指数增长却连续出现负值,农业失去竞争力。我国大部分人口仍生活在农村,绝大部分农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凉山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攀西资源综合开发机遇,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深入开展“三项整治”,奋力推进“三个转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政治稳定。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前5位,在四川省21个市州中的综合排名由第10位升到第9位。生产总值251亿元,增长14.2%,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亿元,增长23.8%…  相似文献   

13.
解决“三农”问题的理性认识 “三农”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方面去认识关心支持和帮助才能解决。从比较深层次去研究,“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农产品市场化的程度低和农民收入水平低。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革命实现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依靠资本改造了传统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和市民保持了相对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有新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要解决农村稳定、农民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一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唯有提高农民收入,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唯有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使农民安居乐业,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唯有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使农民在解决吃穿住等基本生存需要之外,尚有剩余投资于农民自身的发展需要,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唯有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使农民在维持简单再…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农民收入增长的环境约束和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快速增长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2004年至今的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直指"三农"问题,核心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本文通过对牡丹江市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及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农业纯收入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探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冯久先 《四川省情》2005,(10):14-15
2005年2第0期1四川省情2005年由于党和政府继续把“三农”问题列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及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的诸多利好因素的延续性影响(特别是在今年前四个月),四川农民现金收入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四川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51.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33.3元,增长19.2%,增加额比去年同期多49.5元,增速比去年同期快1.5个百分点。为了进一步准确地把握今年农民的增收形势,有针对性地继续做好下半年的农民增收工作。近期,省农调队组织力量对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轨迹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影响全年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后劲增长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尤其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四川县域实际来看,增加农民收入主要应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扩大农民收入渠道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十五”计划后期。国家出台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惠农政策,使农民尤其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周代禄 《四川省情》2005,(10):21-22
近年来,劳务开发为农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加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发展劳务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农村劳务开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以我省达州市为例,2004年劳务收入达42.5亿元,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也由1993年的184元增加到2004年的931元(1150户农村居民调查数据),年均增长15.9%,劳务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已成为支撑农民收入的主力军。当前劳务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成为我国保持人力资源低成本优势的主要劳动力来源。但受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