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6,(5):84-87
城邦是古希腊社会最主要的政治形态。城邦正义是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德性行动是城邦共和政治的基础,是实现城邦正义的根本。公民幸福是德性行动的目的和归宿。梳理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正义(本位)—德性行动(手段)—公民幸福(目标)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不仅有利于丰富政治学理论资源,而且对现代国家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乐理 《浙江学刊》2006,(5):108-113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使用的正义理论,关系到城邦诸要素在公职和政治权利分配中所占的份额,以及不同要素搭配时适用的数量平等与比值平等原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和共和因素、法治精神以及切实可行的施政经验。  相似文献   

3.
所有权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是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性依据,也是破解马克思正义悖论的关键概念。洛克将劳动确立为所有权的根据,实现了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性,奠定了近代社会的正义信念。黑格尔在洛克劳动所有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贱民的反抗”揭露了以资本主义所有权为基础的市民社会正义的虚伪性。黑格尔的思考推动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考察资本主义所有权的实质,进而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特质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梳理,考察了劳动和所有权从同一到对立的转变,揭示了在此过程中渗透的资本所有权对劳动奴役的非正义性,由此揭露资本主义鼓吹的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伪善本质,要实现实质正义必须超越资本所有权实现劳动正义,重建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4.
王秀华 《唐都学刊》2006,22(3):14-19
正义之所以为正义而有别于纯粹利他主义和纯粹利己主义之处在于:正义的条件性,即一个人遵守正义之规范以他人对正义的遵守为前提和条件,正义不是最高,但是最好。同时,作为道德命令,正义又必须是无条件的,即每个人都必须把正义作为义务而绝对遵守,不论其他人是否也能做到。条件性和无条件性同为正义的两面。这样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得以并存有赖于条件性的转移和超越。只有高于正义,才能实现正义。慈继伟在《正义的两面》一书中所表达的这一正义观,对推进当前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帼 《社科纵横》2009,(7):103-104,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总战略举措,而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解读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观,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制度正义是构建社会正义的基础,而法律正义作为最根本的制度正义就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基石.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正义,应该依靠法律正义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法律正义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践,依靠法律正义来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和谐社会视域下,立法正义、守法正义、执法正义与司法正义成为实现法律正义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正义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在古希腊是先哲们探求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对古希腊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的不同正义观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揭示了其共同特征 :“神”是正义的基础 ;个人美德和社会规范是正义的性质 ;理性是正义的内在精神 ,并阐述了古希腊正义观与近现代各种正义观的内在关联及区别。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2):39-46
国际私法的核心在于法律选择或法律适用,国际私法的正义就是涉外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上的正义,在国际私法尤其是18世纪中期以来的历史演进中,体现为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的此消彼长和相互依存关系。萨维尼所架构的多边主义的法律选择学说主张涉外民商事案件应适用空间上最适合的法律,是为冲突正义;美国冲突法革命中诞生的若干理论强调适用案件处理结果上最适当的法律,是为实质正义。囿于各自的缺陷,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皆不足以单独实现对当今涉外民商事纷争的合理调整,二者的和合共生才是涉外民商事案件解决的最佳之道。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实质正义是极点,冲突正义是均衡,二者共存的途径是将实质正义的精神内蕴至冲突正义的外化规则中,经由冲突正义达至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0.
张雷 《太平洋学报》2010,18(1):12-18
《资本论》包含着大量的经济伦理方面的思想,尤其是关于经济正义问题的思考。从"物的人格化"到"人的人格化",体现着马克思经济正义观的人文关怀;"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重要命题,为马克思倡导的经济正义观提供了现实路径。《资本论》所体现的经济正义观是现实的、革命的,有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对我国经济正义的建设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玲 《学术交流》2006,39(9):15-19
正义对一个社会至关重要。一个社会遵循正义的基本原则,可以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实现社会的有效整合和社会的团结,保证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但是,什么是正义,怎样才能做到正义,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回答。罗尔斯关于正义的两个原则———平等自由原则与差别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以及关于正义的两个优先原则———自由的优先原则与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原则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正义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正义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单质性的、抽象同一性的静态逻辑.事实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一个具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理论硬核的复合结构,包括本体论承诺、历史科学评判、法权制度分析、意识形态揭露、道德标准建构、特定场城论战等等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的层次.只有从这一复合结构出发,才能厘清马克思正义观的全貌,超越分析学派论者非此即彼的思想分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万娟娟 《社科纵横》2014,(9):111-115
《理想国》中以克法洛斯为代表的雅典人所持有的习俗性正义观在当时非常流行。其最先出现在关于"什么是正义"的论辩当中。克法洛斯所代表的习俗性正义,有着明显的问题。正义并非仅仅是面临死亡时获得心灵宁静的手段。在正义这个宏大叙事论辩中,克法洛斯最先出现,然而很快就离场,在情节安排、对话的展现和人物的勾勒各个方面都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的视野中,分配正义是关于社会是否公平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成员的权利与需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涉及社会的主要制度和政治、经济的安排能否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的政治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分配的体系,各种社会物品,如权力、财富、机会、收入、职位等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地分配,如何使人们的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秩序的建立,构成了所谓的分配正义问题.而一个社会秩序的良好和有序与否,从其基础条件来看,就在于人们能否按照某种公正的程序平等地获得其社会生活必需的那些社会物品.就此意义而言,分配正义的问题是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建立起良好秩序的社会就是一个形成了公正秩序的社会.探讨分配正义理论的发展,将使我们对分配正义问题对构建和谐有序社会的意义产生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希腊哲学史》第 2卷中曾经对希腊的“自然”与“约定”的问题进行过较为详尽的讨论。① nomos与 physis翻译为“自然”与“约定” ,不尽准确 ,所以我们一直倾向于直接用这两个字的西文字。Nomos常常被译为“约定” ,这在汉语中便与“约”、“契约”、“社会契约”等一系列理念发生了联系。但是本文希望阐明的是 ,希腊并不存在“与神立约” ,也不存在近代意义上的“社会契约论”。不过 ,这并不妨碍希腊人在“自然还是约定”的话语体系中思考类似的政治伦理问题 ,包括哲学家的城邦国家形成论 ,国际盟约的反思 ,② 以及借贷与租赁、置卖协议、释放奴隶的字契等等交易契约等。它们后面往往也会有希腊式神灵的特殊在场监临。本文从希腊早期的自然正义 ,雅典民主时代对于nomos的质疑与探讨 ,雅典后期哲学家的重新建立自然正义等三个阶段对此做一个分析。最后 ,我们对比近代社会契约论思想 ,以揭示正义观的古今异同。  相似文献   

16.
陶艳华 《学术交流》2006,1(2):20-23
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追求,是判断善恶的标准、衡量德性的准则。所谓“中道”即德性,分为两类:理智的和伦理的。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德性就是善,过与不及就是恶,“伦理的德性即是中间性”。中道德性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对于恶与不当的情感和行为,它们的恶性质是绝对的,“不存在中间的过度,永远是罪过”。中道的实现是不易的,但是可能的,这需要行为者具有知识,且需用理智去克服欲望。中道德性论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启发意义,中道德性论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建立了西方哲学史第一个系统化的伦理学体系,其伦理学思想呈现出三方面的特征:伦理学强调实践对理论的相对独立性,注重从生活经验中总结伦理学内容,采取分析理性的方法整理多样性的经验,把经验上升到实践理论。孔子的中庸思想虽然和亚里士多德的适中思想有相似之处,但是在这个相似的论题上鲜明反应出两种伦理学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以后的中西方文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社会主义抓住社会正义问题并将其作为分析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揭示出生态问题的本质是社会正义问题,而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产生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将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结合起来,从政治正义、经济正义和文化正义等方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走向公正社会。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对认识生态问题的成因以及有效解决生态危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其内在的理论缺陷,注定其与科学社会主义还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9.
刘利峰  伍旭中 《阅江学刊》2023,(3):35-43+172-173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构画了未来社会的分配正义理论,指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重构个人所有制是实现分配正义的生产性前提。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基本原因在于资本逻辑的影响、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我国实施先富带后富的相关政策,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以及分配领域特别是初次分配中劳资之间的问题。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上既需要坚持马克思分配正义观,又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前提下,重点聚焦生产和初次分配领域,从发展型制度转向共富型制度,从提高劳动力等级到抑制资本无序扩张,从劳动力产权的确立到权益实现等方面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毓 《社科纵横》2004,19(6):122-123
本文分析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论述了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悲剧与史诗之比较所揭示的悲剧的审美内涵 ,阐释了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性的理解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