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234年南宋发动收复三京之役到1276年临安陷入元手四十多年宋元战争中,蒙元处于战争的主导地位。它对南宋的战略直接影响着整个宋元战争的进程。研究它对南宋战略的变化,实是了解宋元战争全过程的一把钥匙。蒙元对南宋的战略,有过几次变化。但全面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略变化,是从襄樊战役开始的。它破坏了南宋传统的战略防御,以致最终灭亡南宋。本文所讨论的,就是襄樊战役及其以后元军对南宋的战略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辉煌到衰落的历史思考--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经济、文化观念、政治体制等方面对郑和七下西洋和中国航海事业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在15世纪后期实行海禁政策,放弃向海洋发展,错失战略机遇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六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立法政策在西藏历经探索和确立、低谷与发展、转折和完善等阶段,在自我完备的过程中,见证着共产党走向依法治国、依法治藏,并推动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现和完善,对涉藏立法和西藏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家珅 《世界民族》2022,(5):98-110
1945年4月1日,日美两国太平洋战争的冲绳战役打响。在冲绳战役的筹划阶段,美国战略服务局和海军民政小组召集人类学家编写了《琉球群岛的冲绳人:一个日本的少数民族》和《民政手册:琉球群岛》两部重要的民族志,这是美国首次对琉球族群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制造琉球和日本分裂以及扶持琉球独立的计划,暗藏着美国军事行动中的政治考量。两部民族志影响了冲绳战役的作战计划以及占领统治期间重塑琉球族群认同的具体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的有效治理是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武陵山区自然灾害的基本类型涵盖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多灾型共存与三大主灾突出、灾害风险性高与致损性强、致灾背景的多重性与复杂性构成了其主要特征。从"拿来主义"走向"本土化"的综合防灾减灾战略、从"游离"走向"聚焦"的"治灾于未灾"制度安排、从"单一缺位"走向"多元协同"的整体性治理机制可为武陵山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从多元走向一体是民族发展普遍的历史过程.一般来说,这还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长,是因为这个过程代表了各民族互动整合发展的一个历史趋势,甚至可以说也代表了世界民族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必然会形成一些阶段性的民族融合成果,当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完成后,往往会走进另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无数个这样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最后才能达到"天下大同".这应该是民族消亡的历史过程,也应该是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从汉民族这个案例样本中,我们既可以把汉民族当作中国各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也可以从中窥见中华民族的未来将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7.
和平解放对西藏社会进程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和平解放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被分裂的命运,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和平解放为西藏进行民主改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历史前提;为百万农奴大翻身、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西藏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清雍正朝征讨准噶尔之役,清军在和通泊之战惨败后,取得了额尔得尼昭之战的胜利,以往史学家都强调了蒙古亲王策凌在清军扭转战局中的作用.本文则依据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全面论述了塔尔岱先在和通泊战役力挽狂澜,后在额尔得尼昭战役中立下大功,因而晋升为黑龙江将军和靖边右副将军的辉煌一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的情形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影响与机遇,通过实施相关的优势战略,发挥国企经济主力军的作用,带领全国经济共同走向复苏.  相似文献   

10.
进入九十年代,扶贫工作面临具有战略意义的转折.要认识和实现这种转折,首先要看到贫困问题是千百年来历史积淀的结果,是全球性现象.因此,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也需要一个历史过程.“七五”期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1.2亿减少到3800多万,下降了62%.大部分连片贫困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到1990年底,全国可以基本实现1986年国务院提出的“七五”期间解决全国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 国际社会对近年来中国政府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以缓解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预测:到本世纪末,中国的贫困发生率仅2.9%,将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缓解速度最快、贫困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