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从古代小康到邓小平的“小康社会”,再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小康社会阶段目标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确定和提出,是指导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伟大纲领,是中华民族对实现伟大复兴理论认识的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2.
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康的内涵、实现小康社会的条件保障、实现小康社会的意义等方面邓小平都做出了较详细和独到的论述。梳理和探讨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思考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四个现代化进程问题时,提出"小康"概念和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十六大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性方向的指导 ,也是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特性试作概括 ,从求真务实性、时代性、层次性、指导性四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小康思想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5.
从“小康”、“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三个概念的相继提出 ,反映了党和政府在奋斗目标上的探索和实践。 16大报告提出用 2 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是个振奋人心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任务 ,难点在农村 ,关键在西部。近年来 ,农民收入不仅增长缓慢 ,甚至陷入负增长。要解决农民、农业、农村的老大难问题 ,必须要有新思路、新办法。由于我国东西部差距拉大 ,必须通过西部大开发来解决 ,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西部大开发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共同的追求。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物质保证、力量源泉和分配原则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存在异同,结果人民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前后出现“普遍贫穷”与逐步摆脱贫穷并走上小康之差别。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对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13年来,我们党和我国人民经过艰辛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目前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一、“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早在1979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小康之家’。”1984年,他又进一步明确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小康”概念,并将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国…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以理解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文化地位的提升、功能的扩展和作用的凸现,是“小康”走向“全面”的重要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内含的文化兼有先进性和广泛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过程与实现建设目标、发挥文化作用与积累文化成果的统一。建设上,文化的主导思想必须鲜明,民族精神应深刻蕴涵,科技和教育要紧紧依托,整合与创新亟待实现。而文化要做大,惟有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江泽民对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概念的丰富和发展 ,与总体小康相比 ,全面小康是更高水平的、更加全面的、发展比较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周密的部署 ,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徐亮 《金陵瞭望》2008,(4):28-29
2007年.江宁区委、区政府提出全面达小康的总体目标.动员全区上下紧紧同绕“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江宁”.在新的起点上全力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定不移地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百姓认可”的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湖熟街道认真对照小康指标.查找薄弱环节.全面谋划小康建设思路,科学部署建设达标工作.开创街道小康社会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成因,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合理的成因,又有不合理的成因。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贫富差距仍将呈拉大趋势;文章提出,要充分认识贫富差距拉大的正效应,走出贫富差距的扩大"绝对不利于社会公平"、"必然导致基尼系数的升高"的认识误区;最后,提出了延缓我国基尼系数上升趋势的三大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的演进历程表明: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内在分配原则;当前业已突显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阶段性的必然产物;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劳动能力同等为基点的,而劳动能力同等和共同富裕二者的实现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财产集中度越来越高,居民家庭财产差别越来越大。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问题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羁绊”,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还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因而构建和谐社会,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贫富差距问题,把贫富差距缩短在适当范围之内,使其发挥正面效应,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社会不公平导致贫富差距急速扩大,并且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十分明显。贫富差距扩大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制约作用已经明显表现出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认真分析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是有效地遏制贫富差距的扩大,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文章主要从公共政策角度对我国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继第一、第二次分配之后的第三次分配即慈善公益事业,在现阶段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真正的公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进各部门的协调发展等,但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积极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贫富差距不同于收入差距,不能仅仅依赖经济学方法,而要借助多学科方法,从多维视角观察和研究。中国的贫富差距,从总体上看是在不断扩大;从城镇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城乡居民之间、地区之间四个维度的表现看存在明显差别,其核心是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用基尼系数方法来分析中国的贫富差距,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作为衡量问题的唯一尺度。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本文在分析形成贫富差距扩大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政府应加强在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的调节作用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缩小贫富差距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各阶层贫富分化愈加悬殊。城乡和农村内部各阶层的贫富悬殊,导致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和内容也发生了新变化。须重视我国贫富悬殊背景下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农民素质和幸福感,减小贫富悬殊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是马列主义民族平等原则、毛泽东思想民族观和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成绩巨大,经验丰富。在新世纪之初,我们要继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富民主张 ,在邓小平富民政策引导下 ,我国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改善 ,贫困人口逐年递减。但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 ,这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党和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