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思妇诗主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虽说是以抒发男女相思之情为主,但其主题意蕴又远远超出了男女相思,在女主人公对岁月易逝、容颜易衰的哀怨与感伤中,我们看到的是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陆机的《拟古诗》是对汉末《古诗十九首》的模拟之作,与古诗相比,《拟古诗》除了在主题方面有所超越外,艺术表现上如修辞、炼字、感物等方面亦有创新之处。从内容到形式,《拟古诗》都表现出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是成熟的文人五言诗,其内在之"意"与外在之"象"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通过对其意象及其组合方式的分析,把握古诗十九首意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代思想家,王船山对《古诗十九首》这一组汉末文人五言古诗情有独钟。从王船山的《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中不仅能够看到船山对之一往深情,而且能感到他体现于鉴识十九首的特别思想卓见。船山古诗十九首情结与船山的古诗十九首见解均深刻,值得玩味,于此同样能感受到一个遗民思想家的孤愤情怀。  相似文献   

5.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以台湾学者吕正惠的研究为中心,透过其"中国抒情传统"论述视域,重新观照《古诗十九首》的美学价值与历史意义。吕正惠认为《古诗十九首》中交织着"物色"与"缘情"两种美学倾向,论证了其为中国抒情美学的真正源头之意义。通过论析吕正惠对《古诗十九首》美学特质的阐释,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古诗十九首》的整体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体认"中国抒情传统"这一"学术型态"的多副面相。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代思想家,王船山对《古诗十九首》这一组汉末文人五言古诗情有独钟。从王船山的《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中不仅能够看到船山对之一往深情,而且能感到他体现于鉴识十九首的特别思想卓见。船山古诗十九首情结与船山的古诗十九首见解均深刻,值得玩味,于此同样能感受到一个遗民思想家的孤愤情怀。  相似文献   

7.
蔡邕是汉灵帝时代文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对鸿都门学的批判,表明当时的创作环境仍处于经学笼罩时期,不可能产生个人体验为中心的文人诗。作为当时文学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蔡邕自身的诗歌创作并未达到《古诗十九首》的成就。同时,假设《古诗十九首》产生于汉灵帝时代,诗歌作者不可能遗失姓名,从而得出结论,直至汉灵帝时代都不可能产生《古诗十九首》。  相似文献   

8.
建安诗歌与《古诗十九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到建安诗歌的传承,各种文学史著作都只谈汉乐府的影响。一九五六年,马茂元先生在其《古诗十九首探索》序言中提出:《古诗十九首》是“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建安诗风的前奏。然而这一富于启发性的观点,却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其实这并非是“标新立异”的见解,而是总结了历代诗论家上百次指出过的一个文学史现象。兹略举数例以证之:  相似文献   

9.
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情与景两大因素以及由情景融合而产生的审美想象空间。换个角度思考,就是说意境的创造必须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倾向,且意境创造的特征应具有多重性。《古诗十九首》意境的创造就是这种创作理论的典型实践,《古诗十九首》呈现出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古诗十九首》还开创了悲情意境创造的先河,成就了它"汉代五言诗之冠冕"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统观《古诗十九首》中运用植物意象的十首诗歌,其植物意象可以分为四类进行诠释,即“时序之草”、“生命之树”、“遗远芳华”和表现“情爱依附”的植物意象,而每类植物意象又各自具有较为深远的文化意蕴。在对《诗经》、《楚辞》植物意象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古诗十九首》的植物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自己的特点,体现了“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摹仿”的真实涵义 ,应是艺术对大自然创造过程本身的摹仿。这实质上是艺术家以出自心灵的形式之于创造材料的实现过程。因此《诗学》中关于诗的真实问题根本上不是诗人对现实反映的正确与否 ,问题在于诗人将其形式之于材料的实现方面是否达到整一、和谐 ,以体现出诗自身内在构成的可然性与必然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古今乡愁主题诗歌在持久、大量的写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沿续使用的表现模式,本文将其归纳为登高思乡思亲等六种,并对这六种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孟郊和贾岛是唐代两位著名的苦吟诗人,两人分别在五古和五律方面有着独特的建树,但贾岛的古体诗明显受到了孟郊诗歌的影响。具体来说,贾岛的古体诗只用五言的形式,呈现出奇而硬的风格,有着乐府化的倾向,这三方面都可以看出与孟郊诗歌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唐 《北方论丛》2007,(5):8-10
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多以议论出之,"以议论为诗"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他的议政诗是作"诗",而不是写政论,没有因政见的阐发而改变诗"带情韵以行"的审美特质。他在议政诗的创作中经常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强化"议"的情感力度,使其许多作品成为独具艺术风貌,诗歌艺术价值颇高的优秀诗篇。  相似文献   

15.
在唐宋诗歌辉煌成就的掩映下,元代诗歌历来不被重视,关于元诗的研究寥寥无几,且难见全貌,但事实是,元代诗家众多,篇什浩瀚,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全面考察元代诗歌的发展进程可把它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元初由于诗人身份与心态的复杂性使诗歌创作融会了宋金诗歌的特色,呈现出“庞以蔚”的丰富性;大德、延祐间是元诗发展的高峰,“雅正”是其主旋律,内容多“治世之音”,风格尚雍容平正;延祐后,诗风丕变,以张扬个体性情为出发点,突破了“雅正”的拘囿,形成了多样化的诗歌风格,其中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功不可没。元诗对唐宋诗歌的继承与对明代诗歌的影响清晰可见,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全明词》及其《补编》为明代词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因文献浩繁,搜检不易,是故亦有相当数量的佚词需要努力辑补,现今刊布45首词作,并依《全明词》体例整理,这对完备明词文献必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唱和是唐代诗人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唱和集几乎占唐代诗歌总集的三分之一。与刘禹锡有关的唱和总集有九部,尽管这些总集均已散佚,但通过文献考察和辑佚钩沉,我们能从中了解刘禹锡交往唱和的以下情况:九部唱和总集中,现在尚存世的诗歌在350首以上;与其交往唱和的诗人较为广泛,由此可见其在中唐诗坛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唱和交往,可见其与白居易等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唐代专题吟咏或涉及曲江的诗有近300首,描写曲江一带景色的诗篇,更是举不胜举。这些诗彼此影响、相互交叉结合为一个整体,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生活的多个侧面,形象地展示了大唐的盛世风流、政治兴衰和士人心态,并蕴涵着复杂的人生感慨。曲江诗,是唐王朝的时代缩影与世情画卷。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的细胞、是诗的原件,意象活动构成诗歌创作的整个过程。本文从意象组合的实质、意象组合的基本表达方式以及意象组合的手法等三个视角和层面指出了诗是由意象构成的,并在意象的组接、发展及转换中形成诗,从而揭示出诗的本质所在和诗的现实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