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皇家"),通过现代木结构建筑与节能环保科技的完美整合实现低碳、绿色目标,更为建筑实现"零"污染提供了一种可能。苏州皇家是一家致力于现代木结构绿色低碳节能建筑研发、设计、制造、建设,并提供低碳节能建筑整体系统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苏州皇家从引入国外现代木结构建筑理念和技术起步,取得了国内首个木结构专业建筑资质,并成立了国内首个木结构建筑专业设计院。业务囊括了木结构建筑设计、研发、制造、配送、施工、维护各个环节,可  相似文献   

2.
当前,节能仍然是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手段。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节能是较为有效且成本较低的减排措施。中国过去在节能领域的工作以提高能源效率为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碳中和目标对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一个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碳中和背景下的节能不仅在于提高能源效率,同时也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低碳消费和循环经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仍将继续以中高速增长。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是“生产型”而非“消费型”,因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更快地减少能源消耗,同时促进脱煤和减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中国经济增长需要鼓励消费,但其他条件不变,更多的消费却意味着更大的能耗和更多的碳排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鼓励清洁低碳消费。预期人均能源消费及居民部门能源消费占比将持续增加的前提下,中国需要倡导低碳消费以倒逼企业低碳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也是解决消费增长与碳排放矛盾的重要方面。中国正处于技术高速进步阶段,产品更新换代频繁,需要尽可能实现再利用、再生产、再循环。所以,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广义地看待节能的内涵,并制定和完善具体政策,坚持生产侧和消费侧并重。  相似文献   

3.
碳中和目标不仅会促进中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也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研究梳理了碳达峰国家达峰时的能源结构、经济特征和重点领域碳中和政策,从而识别出需重点关注的减排措施和低碳政策。基于此,利用中国能源经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综合模拟了四种类型减排政策(组合)对中国宏观经济、能源和排放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碳排放路径、行业减排规划、能源深度脱碳进程等多个层面的转型发展方案。研究表明,1 295个组合政策情景中仅有48个政策组合可实现碳中和目标,减排任务艰巨;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能源排放需在2029年前达峰,峰值不超过104.2亿吨,2040年和2050年的碳排放量需控制在77亿吨和45亿吨以下;化石能源、电力、重工业和轻工业是重点减排部门,不同时期需重点聚焦的部门需要动态调整;加快能源结构向非化石能源转型,强化电能在终端用能中的主体地位,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81%,终端电气化率需提高至74%;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整体经济代价可控,2020—2060年GDP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3.46%左右。  相似文献   

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税收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在我国推进“双碳”目标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既能用税收优惠方式吸引全社会参加低碳行动,又能推动高碳排放主体变化,化解低碳发展难题,从而成功实现各自的双碳目标。但我国现行税收体系在推进碳减排中仍存在税收政策激励性不够、推动作用有限、约束力不强等问题。为了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我国应在借鉴国际碳税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碳定价机制、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充分释放绿色效应,推动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5.
碳中和目标不仅会促进中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也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研究梳理了碳达峰国家达峰时的能源结构、经济特征和重点领域碳中和政策,从而识别出需重点关注的减排措施和低碳政策。基于此,利用中国能源经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综合模拟了四种类型减排政策(组合)对中国宏观经济、能源和排放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碳排放路径、行业减排规划、能源深度脱碳进程等多个层面的转型发展方案。研究表明,1 295个组合政策情景中仅有48个政策组合可实现碳中和目标,减排任务艰巨;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能源排放需在2029年前达峰,峰值不超过104.2亿吨,2040年和2050年的碳排放量需控制在77亿吨和45亿吨以下;化石能源、电力、重工业和轻工业是重点减排部门,不同时期需重点聚焦的部门需要动态调整;加快能源结构向非化石能源转型,强化电能在终端用能中的主体地位,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81%,终端电气化率需提高至74%;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整体经济代价可控,2020—2060年GDP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3.46%左右。  相似文献   

6.
在温州启动"六城联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同时,很多人却不知道温州的碳汇林业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全国首个地级市碳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全国首个低碳市场——温州宏锦鞋材市场,全国首个低碳小区——中瑞曼哈顿小区,全国首个森林经营增汇林……温州的碳汇林业工作创下多项全国第一,然而温州却并不满足这多项全国第一。"我们要争取走出一条富有温州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模式和成功经验。"温州林业局局长徐顺东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碳汇"专题采访活动中,对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18家外地媒体说道。  相似文献   

7.
在面临诸多不利条件和巨大挑战下,中国毅然决然作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承诺,彰显为推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巨大努力;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求中国经济系统必须进行彻底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针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引发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进行了分析,并分领域阐述了碳中和目标如何"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同时,对处理好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辩证关系、发挥碳减排与污染治理的协同效应、实现碳中和与提升产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对促进中国经济系统根本性变革,为确保如期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政策设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问题,党和国家提出了参与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明晰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然而,2021年多个省份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暴露出一些地方存在诸多认知短板和执行不力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应对中国各个省份的碳中和发展绩效进行定量评估,同时,要区分技术进步因素和效率改进因素对碳中和发展绩效的影响,并对阻碍技术传播的内在驱动因素进一步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碳中和发展绩效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区域、省际之间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绩效差异;技术进步因素和效率改进因素,均是提升碳中和发展绩效的重要因素,并且可以弥补一些省份在低碳资源上的禀赋劣势;此外,西部地区内部的技术差异,是重要的技术传播障碍。因此,促进区域内部的技术传播和效率改进是提升碳中和发展绩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改变了环境管理理念和角色,促使企业从被动守法转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节能减排自愿协议为此搭建良好平台。节能减排自愿协议从实践到规范、从政策到法律的升华必须明确其法律规制必要性、主体、内容、适用范围、法律定性等制度内核。广州开展节能减排自愿协议行动已初见成效,结合对节能减排自愿协议制度进行思考,有助于"低碳广州"目标的实现和相关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运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正式敲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系统工程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碳减排定义、碳减排特征、利益相关者理论;其次阐述了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及参与要素;再次提出了包括强化统筹规划引领,排放总额合理限定;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保障效能高效发挥;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扩宽人才建设渠道;完善内部管理体系,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最后得出了钢铁企业作为能源密集型企业,面临着绿色低碳转型和履约碳减排两大重要挑战。要利用好碳交易市场这一平台,积极落实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自觉承担起钢铁人的责任的结论。钢铁企业是转型升级和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上述建议有助于补齐钢铁企业绿色低碳短板,助推钢铁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策略选择,事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效果与经济发展全局,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应当采取"三三立法策略"。即在立法的总体布局上,分为三个组分,每个组分再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专项法律的制定宜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先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定";第二步再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法";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其次,在国家立法的横向层面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法律;二是修改或制定推进低碳绿色发展的相关法律;三是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再次,在立法的纵向层级上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制定或修订全国人大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立法和相关立法;第二级是制定国务院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行政法规;第三级是制定地方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地方性法规。此外,还要制定相关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相似文献   

12.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涉及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系统工程.围绕公众衣、食、住、行、用等生活领域,探究低碳消费的作用机制.低碳消费通过"直接减碳机制"或倒逼低碳生产的"间接减碳机制"助力碳达峰尽早实现,通过将人工与自然手段相结合的"保护机制"推动碳中和进程.基于需求效用论、外部性理论、消费行为论可知,低碳消费是多重心理动机的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既需要硬性规制约束,又需要软性政策引导,消除低碳消费认知偏差,解决低碳消费外部性问题.梳理中国自"十一五"时期以来的低碳消费政策历程,并针对公众参与度较低、低碳消费市场不完善等困境,提出"十四五"期间应从参与主体、产品规范、市场培育、宣传教育、消费场景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低碳消费的推进政策.  相似文献   

13.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顺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表明了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当前,环境犯罪严重破坏森林、草原等生态环境,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大阻碍。恢复性司法顺应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与生态环境犯罪保护法益相契合。在环境犯罪中适用恢复性司法,不仅可以惩罚破坏环境的犯罪分子,还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环境安全,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当前,应通过完善立法、提高专业性、拓宽适用范围、提高有效监督能力、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等措施,以便在涉碳减排案件中更好地适用恢复性司法,助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碳达峰碳中和是破解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构建低碳经济体系、倒逼能源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西北地区以化石能源为主,风力、光伏资源富集,双碳目标的实现可有效解决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的现状,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研发、实施情况及西北地区双碳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北地区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即立足于西北地区资源能源禀赋,坚持可持续发展,先立后破,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原则。继而提出加快碳捕集技术研发及应用;以再生能源促电力系统转型;重视储能技术研究;加速西北地区碳交易市场建设;通过生态建设提升荒漠碳汇功能的解决方法,以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使西北地区逐步达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的两难困境为切入点,对低碳电力经济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电力的短期和长效措施。短期措施主要有政策引导、CDM、节能等;长效措施分别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论述,其中制度层面包括市场主导的低碳电力体制、中国碳基金市场和碳会计,技术层面包括可再生能源、碳汇、智能电网、低碳电力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CCUS技术需求巨大,亟须加快培育CCUS产业,赋能中国碳中和时代高质量发展。CCUS技术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将牵引制造业、采矿业、金融业等七大产业门类、25个大类和64个小类国民经济行业的技术、设备、材料、服务、市场及政策等创新需求,培植碳核查、碳金融、碳资产管理等新产业。围绕中国CCUS产业化现存的技术基础薄弱、市场被国外厂商主导、政策体系不完善等挑战,建议未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搭建CCUS产业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加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打造CCUS产业孵化基地,探索创新产业商业模式及市场机制,重视CCUS专业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7.
2022年两会期间,“绿色产业”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是: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推行低碳生产,倡导低碳消费;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构建碳金融体系;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与应用;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法效的低碳体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我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地,社会各界积极走向绿色变革之路。公众的生活方式以及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都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发生巨大转变。在这期间,许多产业迎来了绿色转型的窗口期,低碳发展也成为了企业角逐的新赛场。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探索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深层次问题是能源问题。如何实现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的双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安全的定义,构建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指数平滑和GM(1,1)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30年碳达峰以前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供给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得出以下结论:2000—2019年,中国综合能源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供给都未达到安全水平,至2030年,它们的供给安全水平都将有所提高且呈现出异质性。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供给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很大区别。碳达峰目标下,煤炭供给安全受技术与效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将成为提高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水平的关键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