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是学刊》2013,(6):157-163
"晚明"是一个与现代学术体系相伴而生的历史表述,人们在建构这一宏观、整体性概念时,是从传统史学资源中汲取的话语形式,又删汰了这一历史表述形式所暗含的一治一乱、一兴一亡的朝代循环史观,并将一种"现代"意识和历史进化观念灌注其中,进而生发出一系列关乎中华文明整体性演进、变革的重大历史命题。"晚明"之"晚",不仅是有明一代颓败与迟暮,而是中国"传统"的解体、蜕变,及其自我更新、涅槃重生的历史关口。有关"晚明"的历史表述及其阐释,在历史理性彰显的同时,蕴含着更多的、引人瞩目的当代关切和现实情怀。  相似文献   

2.
陈鹏 《今日辽宁》2013,(5):12-15
光阴回转十年,一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春风从北京方向吹来。对于大连,这股春风不仅令造船、机车、装备等传统产业枯木逢春、涅槃重生,更使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这一新兴产业尽享雨露、茁壮成长。从点点星光到银河闪耀,从涓涓细流到百川入海,从几十亿到过千亿……十年时间,大连软件由树苗而大树,由大树而森林,完成了一个产业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嬗变。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基础是什么,这需要从其历史基础、社会关系基础以及道德与宗教基础三个维度来考察。实证主义法学派是把法律视为政治工具,自然法理论则把法律视为道德工具。而历史法学派则把法律看做群体记忆的表示,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特质。实证主义法学理论与自然主义法学理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最近几十年中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然而,自然法学者与实证主义最终在对法律规则的解释上还是分离的。实证主义与法律自然主义之间的争论所缺失的是对法律历史维度规范性意义的认识,这种冲突可以在历史具体情形中得以解决。历史在其动态意义上与政治和道德、意志和理性一起成为法律的基础。必须援引历史才能对法律产生一种适当的理解。将历史法学加入到流行的政治法学派和道德法学派中去,以一种新千年的眼光来看待处在危机中的西方法律传统,以及西方法律传统与其他法律传统的融合。上述三大学派的融合,即或许可称做整体性法学。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7,(2):148-154
《魏书》编纂的成功与北魏政府长期重视本族史料的储备和魏收本人的史官生涯、修史经历、学术识见密切关联。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魏书》长期背负"秽史"的污名。实际上,魏收的著述旨趣在于编纂一部实录式的史学名著,这已为当代史家所阐明,同时亦被近年来的考古成果所印证。魏收以恢宏的视野梳理一代历史发展大势,将北魏历史的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其间体现了他对北魏历史盛衰的思考。《魏书》设置"十志",弥补了自《汉书》撰成至唐初近六百年间正史无志或有志而缺食货、刑法等重要内容的缺陷;《魏书》的编纂又突破前史体例,新设《官氏志》《释老志》,反映了北魏重门阀、崇佛教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5.
金州可谓大连历史文化之根。公元前107年,西汉于辽东置沓氏县,首开金州县治先河。两千年的岁月磨洗,积淀出这座辽南文化重镇的深厚底蕴。1984年,"神州第一开发区"登上历史舞台,国务院正式批准在金县辖区兴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与金县剥离,同年金县撤县改区。2010年4月9日,大连开发区、金州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大连出口加工区合并组建  相似文献   

6.
历史决定论:历史的考察和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耕 《求是学刊》2002,29(6):37-44
历史运动的规律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及其关系 ,历来是历史哲学关注的中心和争论的焦点 ,而问题的实质仍是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从历史上看 ,历史决定论在近代历史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而反历史决定论观念则是现代历史哲学中的主导思潮 ;就逻辑而言 ,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问题体现为如何把握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历史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历史本身的客观性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相对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历史决定论与反历史决定论的论战是 2 0世纪哲学研究中最困难、最有争议同时又最富有内容的问题之一。因此 ,弄清这一问题的由来 ,把握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其问题之所在 ,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7.
以最简洁的文字概括大连的2004年,那就是“和谐·活力”。不是吗?大连市因其令世人瞩目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空间而荣膺“2004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同时还获得了一个最具分量的城市单项奖“市民满意奖”;这  相似文献   

8.
吴兆骞不仅是清初东北流人及流人文学的突出代表,在当时还成为一种引人嘱目的现象即"吴兆骞现象",这一现象关乎他的时代,关乎那个时代士人的生存与命运,关乎那个时代文学创作及心声.清初东北流人文学是特殊文人在特殊时代、特殊环境下创作的具有特殊生活体验和生命感受的特殊文学.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依托,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港口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在东北亚地区的竞争力”。这使大连代表团的代表们深受鼓舞,同时更感使命重大。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张成寅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保险是国民成员因疾病而得到医疗费补助的一种制度,我国以及天津市几十年的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一、制度发展历史回顾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始于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建国初期的1951年,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开始建立,当时对稳固政权,保障企业职工、国家公务人员及家属的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几年之后,在党的八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1.
史话金州     
刘军 《今日辽宁》2013,(6):82-85
百年大连,千年金州。古韵犹存的金州城犹如一本立体的书,因历史的积淀而越发厚重,因岁月的磨砺而越发光彩。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有太多的遗迹可供凭吊,有太多的故事可供书写,有太多的传奇可供遐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为“全球化”这一术语不被滥用提供了学理依据。“全球化”这一很不规范的普遍流行的术语所涵盖的许多事实,都是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一种认定,但它并不能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世界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相继形成了“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从而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这两者在其主体结构、利益结构、发展目标和原则、发展特点、格局结构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基于对“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批判,以及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的科学分析,由此提出的世界历史“双重结构”理论,既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全面地运用于全球化及其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在当代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将会为我们正确探索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在全球中的发展路径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7,(6):17-24
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人类现代实践进程的历史科学,具有统一于实践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因而是一个内在于现代实践的开放的理论。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阐释和构建出现了背离这一历史科学实质的倾向,这主要是:一方面形成了过多强调必然性的"经济决定论"和公式化、僵化的旧教科书体系,导致对现实的封闭性解释;另一方面,在反驳这一封闭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主体性解释逻辑和"实践哲学"构建的抽象理论范式。对此,我们应充分理解作为历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在深刻把握社会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今,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了学术化、理论化怪象,甚至妄图构建一个有牢固哲学根基的虚无主义历史观体系。因此,以哲学的态度深入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中实为必要。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为这一批判提供了理论基点。现实性是历史的哲学维度。历史的现实表现为历史本质与历史现象的统一,表现为历史规律展开成实体性内容的过程,表现为主客体之合力的结果。历史虚无主义的哲学根源就在于历史之现实的“迷失”,主要表征为:历史认识中,非批判的经验主义;历史阐释中,非反思的唯心主义;历史评价中,非客观的形式主义。然而,仅从黑格尔“半科学”的历史观出发还不足以完成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彻底批判。马克思从历史的前提、历史的动力、历史的目的三个维度超越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从而为科学把握历史的现实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5.
发展激励机制的选择是一个关乎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大问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之前与之后,因党不同时期所处时代条件、境遇不同,对社会主义理解认识不同等原因,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激励机制,这一历史过程既有宝贵经验值得吸取借鉴,也有沉痛教训需要记取和避免。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与探索》杂志创刊十周年到了。这是一个值得祝贺的时刻。这十年,大体相当于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极为短暂的。但是,经历了这十年变革的人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多么可喜的变化,我国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及整个社会生活都有了多么巨大的进步。这是我们在广阔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十年,因而也是重新学习的十年; 这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创新的十年,因而也是奋力探索的十年。因此,也可以说,学习与探索,从两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我们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进取风貌。我很赞成《学习与探索》办刊宗旨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历史责任、选题要求、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7.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正式出版了。这是党的历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党史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秦文 《社科纵横》2010,25(6):131-132
王安石的历史学说包括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撰理论两个方面。在历史发展学说方面,他认为人性不可以言善恶;富贵有常,应当顺性命之理而为之节;时运有兴废,主张不以时胜道;坚持教化黎民在于富民善民;校正风俗和安利黎民;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在历史编撰理论方面,主张实录、用历史主义标准论列历史人物等。总之,王安石在人与人性方面的论述卓绝前人,与近代价值观相合。  相似文献   

19.
对历史和历史规律的新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和历史哲学对历史和历史规律的研究 ,至今存在着许多偏差和误区。但如果从自然时间、生活时间、社会时间这三个时间维度 ,对历史、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重新进行审视 ,就不难得出结论 :历史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 ,历史事件是失去时间特性的空间积淀 ,历史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中的时间因子作为人的生存的基本形式而存在 ,并依人生存状况的改变而改变 ,历史规律随着本真的生活时间而不断发展和更新自己的作用形式。  相似文献   

20.
《学问》2015,(6)
大连是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典型城市之一。大连城市的出现,不同于以往城市产生的规律,它被动地采用了外国文明,侵略成了城市发展的非自觉性的历史工具。大连城市形成、发展并发生文化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俄日殖民者的侵入与不同的统治经营理念,这是推动大连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转型的直接动因;另一方面,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也为大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而爱国实业家的辛苦创业与新型知识分子的强国意识则是城市发展与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