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礼的起源、发展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锋 《唐都学刊》2000,16(3):103-107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习惯风俗,礼制是礼的制度化,古礼的内容包括典章制度和人们日常的行为,仪节和举止规范,礼又可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大类,礼具有文治和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孙诒让学术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诒让是晚清浙江一位极有成就的语言学家、典章制度专家。本文从他的为学次第与治学方法入手,对他一生的学术成就作了全面的论述和精当的评价。作者认为,孙诒让既是清儒主流中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现代学术研究(如甲骨文研究)领域里的一位开山大师。他不但以乾嘉治经之法与永嘉通经致用之说的精神相结合,在典章制度研究方面作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而且把他所接受的“新知”与近代新发现的材料结合起来,在语言学研究等方面为后人开了许多路向、许多法门,其思想方法已较清儒大大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五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五大特征张崇琛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含义似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但概括起来,不外有三: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二是指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以及思想、信仰、风习、艺术等;三是指与...  相似文献   

4.
《古文名篇译析》是由李培坤副教授编著,未来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的书,雅俗共赏,值得一读。该书选编了历代名篇200篇,对每篇中的疑难词语、人名地名、典章制度等进行了注释,对全文作了现代汉语翻译,并对内容作了简要评析。从所选篇目来看,有历来为人称道的名篇,如《杞人忧天》之类,也有《王皓自言失马》一类虽不为人熟悉,但却很富生活气息、极有启示意义的短文。可以说,选目精当,饶有情趣。  相似文献   

5.
明人考《孟》,可谓辑、考、注、补、正、辨、校等应有尽有,门类齐全。考证内容涉及广泛,从孟子生卒年月到孟子师承游历,从《孟子》作者思想到字词句章,从名物训诂到典章制度等等,前人考过的问题,明人大部分都有所考,前人没有考过的问题,明人也有所涉及。明人考《孟》,虽广泛涉猎,但关注重点较为集中,成就主要集中于:孟子生卒年月、孟子师承、孟子游历、《孟子》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宋冰 《学术交流》2006,(2):153-157
凉州士人在北魏从事的文化学术活动主要有参与修订律令、修著国史以及置馆讲学等方面,尤其是在参与制定北魏朝廷典章制度方面影响深远。但由于崔浩国史事件、“平齐民”的迁入、“定姓族”制度的实施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凉州士人对北魏文化学术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研究讲究系统性。词汇的系统远不如语音、语法那么清楚,描写一种语言的词汇特点是十分困难的事。我们一直在寻求研究词汇系统的线索。这里仅就《金瓶梅》词汇的特点,谈两个与文化背景有关,而又常被词汇研究者忽视的问题。一、词义引申和使用频度研究《金瓶梅》词语的,目前有两派。一派是引经据典,查其来源出处,多重于名物典章制度的训释;一派是引证现代方言,查其在现代的遗存流变,多重于疑难词语的注音释义。前一派多好注意这本书借鉴套用了哪些文献材料;后一派多好注意用词跟哪个现代方言接近,从而为各种作者提供证据。他…  相似文献   

8.
周良霄、张德信同志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4期上发表《关于农民战争的任务和作用问题的商榷》一文,对拙稿《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载《历史究研》1980年第1期)提出不同看法,读后颇多启发。本文拟就农民战争的性质、任务等问题,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意见,欢迎周、张二位继续赐教。一、农民战争的时代特点与性质任务 研究任何革命的性质、任务、作用,首先要分析它所处时代的经济条件。因为任何革命斗争,都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展开,_都要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脱离一定时代的经济条件,只从革命者的“思想”、“觉悟”、“口号”、“…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早在上古,就有一套祭祖之礼,发展到先秦,礼仪的含义和内容,已相当完备,先秦儒家专门叙述礼的书,就有《仪礼》、忻L记》、《周礼》等多种。儒家学论的创始人孔子把礼仪看作是做人之根本,当然“礼”有个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礼是指典章制度,一切社会规范,各种仪式节文。狭义的礼是指礼仪、礼节、礼貌等。先秦儒家特别强调礼仪,对礼仪的叙述也颇多。本文仅摘其要点并就其与当代礼仪规范的关系进行讨论。一、先秦儒家的礼仪观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以论…  相似文献   

10.
周公论--兼及西周初期王巫结合的文化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公姬旦是西周王朝的创建者之一,也是西周王朝文物典章制度的创建者。周公参与了西周王朝争夺政权、巩固政权和建设政权的全过程,他是王朝首任宰辅,并曾一度摄政称王,又是巫者和智者、西周王朝第一代文化人,其思想与行状丰富而复杂。前贤对周公及其所创建的西周礼乐文化制度多有论列,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周公在中华早期文明史的贡献诸问题做某些补充。  相似文献   

11.
李玉君 《求是学刊》2014,(2):168-172
金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高峰期之一。由于受到汉民族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出于稳固统治的需要,金朝仿照中原王朝设立了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汉文化,尤其重视礼仪文化。在此过程中,代表皇家威仪的金朝宗室的礼仪行为方式的转变最具有典型性,宗室的衣食住行处处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当时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女真民族习俗文化也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2.
清乾嘉时期著名学者翁方纲并不以史学见长,其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以正统观审视历代史书,主张读史应鉴古知今,尤其关注典章制度。在各种史书体裁中,他偏好纪事本末体,认为纪传体、编年体各有优缺点。他的这种史学观念形成于四库全书纂修期间,充分反映了清中期官办学术工程下的学术思想特色及其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和伦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海 《唐都学刊》2012,28(2):59-63
在西方文化中,尤其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道德”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性自由的定在,“伦理”则是成为现存世界和自我意识本性的那种自由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道德”主要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论证和阐发的“得道之‘德”’,“伦理”则主要是由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学者们所阐发和构建的社会典章制度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伦理”高于“道德”;在中国文化中,则是“道德”高于“伦理”。  相似文献   

14.
伊尹处于夏商易代之际,处于文化转型时期.作为中国古代有文字传世以来的第一代文化人,他出身于巫史,并以思想家与政治家的身份,辅佐成汤推翻夏王朝,他的国家学说、君主学说及其建立的文物典章制度,为殷王朝成为具有东方亚洲特点的奴隶制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伊尹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文化人多重身份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文明史开端时期的某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是我国近代历史曙光期的一次狂飚式的革命运动。它存在的时间不长,却给后世遗下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历史文献。在兵燹禁毁、流散埋没之余,经过几代学人不断的发掘、搜集和整理,还有四、五十种印书,四、五百件文书和数以千计的文物,这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最重要的文献资料。这些太平天国文献,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思想文化、典章制度、社会习俗和人物风貌,既有民主性的精华,也有封建性的糟粕。进步的东西与落后的东西,积极的因素与消极的因素,鱼龙混杂,瑕瑜互见,正是太平天国政权和  相似文献   

16.
正宋元易代是近世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关节,元代作为第一个由非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典章制度及其治下的社会状况,与前后的宋明王朝相较呈现巨大差异,这些差异长期得到学界关注与研究。儒士是文化发展的主体,随着北宋以来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南宋理学思想的兴起,宋末南方儒士受二者影响,已形成一套自我形塑的人生模式和生活方式,面对宋元易代这样的巨大社会转变,他们如何调整自身的生活样式,适应新的政治社会环境,相关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判断元朝在近世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浅论形式美     
浅论形式美冯丽杰常雁自然万物以及人的创造物无不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而体现其内容的。内容决定形式,而形式又作用于内容,进而反映和表现内容的本质特征。内容离不开形式,而形式有个美丑问题,形式美则是能够揭示和呈现内容本质特征的重要问题。物象的形式,一般是指其外...  相似文献   

18.
张碧波 《学术交流》2001,(4):125-135
新罗为朝鲜半岛古国,在中华文化圈中,接受中华文化影响至深.新罗的卵生族源神话渊源于颛顼高阳文化和殷商文化.由于新罗历代统治者"一意事中国",在文物典章制度上中华化、儒学化,中国王朝的适应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舆服文化给予新罗以重大影响,庆州天马冢等的金冠就是明证.新罗汲纳并融合了中华文化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古代东方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浅谈图书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区别与联系赵雪岩,赵燕在图书馆工作中,揭示图书资料内容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分类法和主题法。分类法是通过学科知识的分类体系来揭示图书资料内容的;主题法则是通过主题名称来揭示图书资料内容的。前者强调的是分类体系,后者强调的是主题词...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作为一个没有史前史的岛屿国家 ,其文化的形成是迟滞而缓慢的。而且 ,正如英国、菲律宾等岛国承袭西欧大陆文化或马来文化一样 ,日本文化在其形成之初也同样吸收了外国文化。自古代起 ,日本便将中国文化作为其渴求达到的目标 ,在政治形态、典章制度、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都以中国为范式。早在1 80 0年前 ,日本便引进了中国的耕作文化与纺织文化。 1 30 0年前 ,又从中国引进了系统的国家制度和佛教 ,1 6世纪则从中国引进了儒学。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里 ,日本高层人物经国济世 ,中层人士从政为官 ,下层百姓处世为人都以儒学为中心。不仅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