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一书中包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观。依照弗洛伊德理论 ,人与自然的冲突起源于原始本能的“放荡不羁”,所以 ,要发展文明必须压抑性欲。但马尔库塞认为 ,对性欲的压抑不仅不能促进文明的进程 ,相反却隐藏着严重的人与自然的危机 ,对爱欲的约束最终将摧毁自然及人类自身。因此 ,要发展文明 ,只能通过对爱欲的解放 ,从而解放自然 ,最终达成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通过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提出了“爱欲解放论”。这一理论不仅在西方社会,而且在我们国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不少人把它理解成一种主张“放纵性欲”的理论。其实,这是误解。本文根据马尔库塞提出“爱欲解放论”的主要著作——《爱欲与文明》中的论述,对它作出介绍和剖析。“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马尔库塞认为,精神分析学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而且是一种哲学,其主要哲学价值在于向人们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的秘密,并由此在一种新的的意义上规定了人的本质。他的《爱欲与文明》一书的副标题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哲学探究”,所谓“哲学探究”,就是通过剖析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提炼”出人的本质是“爱欲”的思想。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他在有意识的思维活动的底部,发现了一个一直被人忽视的“无意识”领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弗洛伊德的“文明理论”的重构,马尔库塞揭示出技术与自由冲突的心理根源在于技术理性对人的爱欲本能的压抑.技术理性正以最为极端的形式凸显出了现时代的“人性危机”.而解决现时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途径就在于:通过把人的性欲本能转化为审美化的爱欲,用一种新的审美感知方式来取代技术性的感知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从而在未来实现一个无压抑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4.
理性、爱欲、政治——解读《爱欲与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一直致力于通过对已经演变为"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的传统理性的批判,来揭示现代社会的"非民主"、"非自由"的性质。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赫伯特.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开发和引申出政治批判的理论与方法,并将之与马克思的理论结合起来,由此生成一种新的解放理论——爱欲与政治批评。提出了政治解放的途径:走向非压抑文明。  相似文献   

5.
由于马尔库塞和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立论的哲学基地不同,一个在形而上学的基地上,一个在存在论的基地上,所以,两种解放理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当马尔库塞以心理学的快乐原则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进行解读、并自认为他的爱欲解放论是对马克思的解放理论的一种深化和补充时,结果造成的不过是对马克思解放理论的退化性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马尔库塞强调艺术与审美的解放功能,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理论。他的关学思想一人的本质是爱欲为基点,以解放爱欲和建立新感性为旨归,通过审美形式来实现艺术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非压抑性文明论,以对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论的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为基础,以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压抑性文明批判为核心,以重建非压抑性文明、实现人的爱欲解放为目标;本质上是人性———爱欲解放论。它对于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异化、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有重要启发意义;但本身也有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人的概念的"过时"性入手,深刻分析了后工业社会中对塔那托斯厄罗斯(攻击欲对爱欲)、现实原则对快乐原则、理性统治对感性自由的压抑,导致人性异化,使人成单向度的人,但这种人性异化并不是在暴力强迫下进行的。马尔库塞以其"爱欲"说来谴责厄罗斯(生本能)的非现实化,呼唤着厄罗斯在未来新的更高文明形式中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的艺术功能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功能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 ,建立在人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哲学基础上 ,表现了本能与文明、感性与理性的对立 ,以及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对新感性的造就、对世界的改造和重建等。马尔库塞的艺术功能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但同时也存在着极端的激进主义态度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看到,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一种技术合理性充当了科学的先验基础,使科学成了统治的意识形态.他关于爱欲解放的思考,为一种“新科学”找到了人类学的基础.在爱欲基础上,“新科学”既是以生活世界作为价值方向的“生活艺术”,也是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的“快乐的科学”.“新科学”虽然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它提供了一条思考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和解”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