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排演的舞剧《凉山巨变》,是一部以反映我国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广大彝族奴隶,在党的领导下,打碎奴隶制度枷锁,从黑暗的奴隶社会,一步跨过几个世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革命变革为题材的舞剧。我国四川大凉山彝族人民,在解放后的短短十几年间,发生的伟大革命变革,是党的  相似文献   

2.
提起凉山,国内外不少人士并不陌生,但对凉山的理解程度和评价上,却是千差万别。有人说,“凉山,凉山,荒凉之山”;有人说,“凉山山不凉,人情似火旺”。这便是对立评价之一例。就自然环境而言,凉山青山绿水,到处可见。大凉山,山势平缓,高而不险。小凉山,雄伟壮观,林丰竹菠。整个凉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日光充足,雨量充沛。凉山地上地下都是宝,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这里作为我的出生地和成长地,我感到幸运,感到自豪。但是,众所周知,凉山这块美丽的地方,建国前交通闭塞,与世隔绝,残酷、野蛮、落后的奴隶占有制一直延续下来。奴隶主之间成年累月的世代冤家械斗,山无宁时,民无宁日;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不但终年劳动不能  相似文献   

3.
我一边看《凉山巨变》,一边忍不住淌泪,忍不住我心头升起的阶级仇恨。这个舞剧,使我又重温了一次我们大凉山过去奴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我家就是娃子——奴隶。在那个社会,我们娃子就象牲口一样被奴隶主买卖,可是我们的生活却连  相似文献   

4.
去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凉山腹地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凉山寄予厚望'。凉山州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凉山重要指示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总书记对凉山工作的重要指示细化为45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村'巡回宣讲,把总书记'比大凉山还宽厚的爱'传递到千家万户,万众一心打好脱贫攻坚战。2018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3.19亿元,累计退出贫困村1454个、减贫65.9万人,脱贫攻坚总体任务完成70%,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  相似文献   

5.
巍巍大凉山,绵绵故乡情。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的故乡。我爱那里的一草一木,时时眷恋着那里的山山水水,我更热爱家乡300多万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借此《民族团结》杂志为凉山州出版增刊专号的机会,我谨向家乡父老、兄弟姐妹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民自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彝族,是中华民族骄傲的一员。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彝族先民就创造了令人惊叹的  相似文献   

6.
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编演的《凉山巨变》舞剧,于四月间在首都公演了。这个剧,是由我们系应届毕业的十八个民族成份的学员演出的。用舞剧的形式,来反映少数民族人民伟大革命变革的题材,无论是对我们系,或是对这些没有上过舞台的学员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凉山巨变》舞剧,是在全国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7.
在“凉山巨变”舞剧里,我演的是木基。木基这个人物,在这出舞剧里,是党领导奴隶向奴隶主阶级展开斗争,打碎奴隶制度枷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革命变革的具体体现者,也就是这场《凉山巨变》斗争的领导者。可以  相似文献   

8.
《凉山巨变》是一出反映四川凉山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粉碎奴隶制度,飞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变革的舞剧。要演出这个舞剧,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没有生活经验,很难深刻地体会和表现剧情、角色。因此当导演分配我扮演舞剧中的老铁匠时,心里就感觉没有底。去年三月间,我们下到凉山昭觉体验生  相似文献   

9.
曲比阿果  王智薇 《民族学刊》2023,(10):103-111+158
艺术节庆作为一种时间和文化符号记录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从民族符号学与艺术节庆视觉形象设计的关系出发,以北京国斐设计工作室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视觉设计方案及其对节庆活动视觉形象设计为个案,分析凉山毕摩绘画文化的当代创新视觉转换中呈现出的多种形态的节庆特性。梳理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视觉形象设计形成的图形元素、文字元素、色彩元素及文创产品等要素与凉山传统民族文化实现完美结合的过程,探析了现代节庆的民族符号视觉设计与文化建构、民族文化传播间的关系,以期为其他民族节庆定位和发展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对民族特色的视觉形象符号体系的阐释,强调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协调关系,促进不同族群文化间的相互欣赏,提升对中华民族共享符号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凉山索玛花     
白扬 《民族论坛》2006,(3):32-33
凉山的彝族人常常这样说:蓝天上最美丽的是金色的太阳,夜空上最美丽的是圆圆的月亮,春天里最美丽的是明艳的索玛花。索玛花是彝族人的族花,彝族人喜欢用索玛花喻女子——一个民族,竟是对这凡间的精灵如此宠爱。彝族素来就有选美的习俗,3000多年前的古彝文就曾有过相关记载。大自然馈赠给千里大凉山青山绿水,和风丽日,凉山的村村寨寨,美女如云,流光溢彩。凉山彝族选美的习俗,来自远古“孜孜宜乍”、“呷莫阿妞”(彝族远古美女名)等民间传说,来自彝人对自然纯朴、活泼兴旺生命的崇尚。彝族民间选美,草坪为舞台,蓝天作幕布,太阳调光,风儿伴奏,…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会上,有一位身着彝族服装的汉子,他就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招生办主任马布都。 马布都是土生土长的大凉山的彝族干部,自197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育部门工作,竭尽全力地投身于凉山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省内外的各类高等学校送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为了摸清凉山教育事业的家底,马布都多次深入到边远的少数民族村寨、中小学走访调查。渴了,用双手捧一捧清洌的山泉送进嘴里。饿了,啃一口彝家的火烧…  相似文献   

12.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仪式复杂,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同时也透射出凉山彝族的鬼神观、生活禁忌、性别意识,以及通过祭祀圈反映出社区内部的交往情况,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活素材.  相似文献   

13.
凉山的什么变化最大?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30周年前夕,我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那个地方。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谁都会滔滔不绝地讲出一大堆凉山的变化。的确,30年来,凉山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56年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延续两千年的奴隶制,凉山彝族人民跨上了时代的骏马,走上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陈鼎波 《中国民族》2007,(11):63-65
我去过大凉山,对那里的山水和人们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当有这两本书置于案头,其中的各种描写与叙述,尤其是提及大凉山具体的景致之处,便能勾起不远的记忆,也促使以文字的表述来探察和思索……  相似文献   

15.
一出场就面临尴尬。彝族青年吉各次哈中学毕业后,来到了海拔3400多米的彝族聚居乡——凉山州昭觉县解放沟区尼地乡,负责计划生育工作。这在1985年的大凉山上,算得是一件新鲜事。无论他本人或乡亲们尤其是女人们都感到意外:一个未婚的男人,却管起了女人都不愿管的事!当吉各次哈走马上任后,遇到的几乎都是白眼。“让他们说三道四好了!”吉各次哈心里想,我要走自己的路,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的重任。为了完成计划生育工作先打一个胜仗。他首先进行艰苦调查,摸清了1975年至1985年的10年的计生情况:全乡252名育能妇女中,只有5人是最近才放置了节育环,却有68人超生。计划外孕的现象也十分严重,超生的妇女  相似文献   

16.
凉山的回音     
酸焉走过的地方,才留下它的脚印,大雁飞过的地方,才留下它的声音。巍巍的凉山王杰浪到过,但他的脚印布满了深谷和密林。彝家的村寨王杰没来过,但他的声音响在每个人的心!看,改天换地的人群,拳头和石头在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到处都有王杰的 化身。听,千万个平凡的岗位,发出同一个心 尸,到处响着王杰的回音。“党哄干啥就干啥!”回音啊,强大的回音,整个凉山都在呼 应:“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刀山火海永不变心!”凉山的回音@采罗~~  相似文献   

17.
她是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走出的传奇女子,现拥有英美两国国籍,18年间,行走了100多个国家.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只能用传奇来形容."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  相似文献   

18.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就凉山彝族诞生礼中求子礼、孕期禁忌、出生礼等仪式进行描述和解读,管窥凉山彝族诞生礼所承载的以自然崇拜为基础,神灵崇拜为核心的文化观及所反映的凉山彝族驱邪除秽,禳灾除害,祈福人丁兴旺,家族强盛的思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中的地方性知识蕴含着有效利用和保护其所处自然生境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技能,在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川、滇大小凉山是地质和气象灾害的易发区,凉山彝族人民通过对所处生境的自然物象及气候变化长期观测,总结形成了丰富的减防灾地方性知识,尔比即是其中之一;尔比反映了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对于生存环境的历史体察,对于气候变化和灾害发生的经验认知,承载着凉山彝族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灵活、恰当地运用和推广尔比,将对提升社区减防灾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哈森 《中国民族》2012,(7):52-53
2011年9月,我在成都见到了年过古稀的彝族老翻译家谢友仁先生。我们在百花园乡村酒店空阔的茶亭里聊起他的翻译生涯。在他慢慢的叙述中,我仿佛回到了久远的从前:大凉山的改革、人民大会堂里传出彝语同传,毛主席、朱德总司令接见民族翻译、大小凉山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一幅幅珍贵的画面。想象中,这些画面也许都是黑白的,但是时代进步的景象却迸发着五彩的光芒。倾听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在场"这个词。谢老以一个彝族翻译家的身份,在场见证了大凉山一段伟大的历史变革,也见证了共和国彝语文翻译事业的历史进程。缘于这次关于翻译的谈话更多涉及历史,我以口述问答的形式,将谢老的翻译经历记录下来,再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