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族布洛陀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区域性、神圣性和群众性特点,同时也蕴涵着包括旅游在内的众多现代价值.文章在对百色壮族布洛陀文化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布洛陀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布洛陀经诗》中的古壮字和壮语词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洛陀经诗》中有丰富的古壮字,这类古壮字大致可分为直接借用的现成汉字与利用汉字部件构成的新字两类。作为一部宏大的经典古籍,《布洛陀经诗》中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壮语词汇资料。这些词汇不仅有宗教内容方面的,也有日常生活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旅游开发力求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有利于更合理、更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布洛陀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百色布洛陀文化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有利于实现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顾欢的道论亦新亦旧,既具有明显的传统色彩,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时佛教中观思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重玄意趣.在吸收佛教中观思想的同时,顾欢的道论也坚持了道教的宗教本位,为道教义理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顾欢之后的南朝道教学者沿着顾欢的思路,依托《老子》经文做了创造性解释,弥补了道教理论的不足.顾欢适为道教老学由汉魏旧传统向重玄新思潮过渡的中间人物.  相似文献   

5.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而又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壮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壮族文化,其中包括相当丰富的哲学遗产。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对壮族无神论思想作一简略的描述。远古神话中的无神论倾向壮族具有自己独特的神话系统。在秦、汉以前,壮族属处于原始社会的历史阶段。那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人们的思维水平低下,知识非常贫乏,对自然界以及人本身的种种现象感到迷惑,无法理解和解释,由此产生了畏惧、依赖、崇拜心理,同时又想去了解、控制和驾驭它们。出于崇拜心理,产生了原始宗教;出于想了解、控制和驾驭的愿望,产生了神话。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①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远古时期人们对世界的一种幼稚的看法。神话植根于人类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它仍然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是经过人们头脑中幻想的三梭镜所折射改造罢了。远古初期,壮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斗争中,创作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例如《天地分家》、《姆六甲》、《布洛陀》、《布伯的故事》、《特康射太阳》、《妈勒访天边》等等。这些神话保留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和思想风貌的斑斑遗迹,是壮族  相似文献   

6.
妈祖崇拜宗教类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崇拜属于何种宗教?对此问题的答案形形色色,莫衷一是.目之为道教者有之,视为佛教者亦有之.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海神妈祖的神化……兼有佛、道两种神性.但事实上,佛教道教对此都不认账,她的神化独立成为似道似佛,实质上是非道非佛的,仅仅是航海家们精神寄托的独立神."类似的说法是:"妈祖传记融合着三教合一的内容":"天妃在宋代虽然用道教的手段加以神化,还加以佛教的说法观音转世来深化,变成了似仙似佛的神,而在清代后期,群众中更流传天妃的神符、经文等,但航海家的信仰却不纳入佛道之流,而是用女海神独特的办法来对待天后,成为精神寄托."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作为"航海家们精神寄托的独立神"或"女海神"到底应纳入哪一种宗教,仍然没有说清楚.本文拟就妈祖崇拜的宗教类型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个性与创作是各种矛盾的结晶体 ,他既怀疑上帝的存在 ,又对宗教表现了一种狂热的依恋。陀氏对宗教的皈依 ,出于道德与情感的需要 ,出于逃避现世的苦难而到宗教的虚幻境界中寻求慰藉的解脱。  相似文献   

8.
宗教道德是对世俗道德进行异化和圣化后的一种伦理道德,包括"人神之道"、"人际之道"和"自然之道"三个层次.宗教道德的归宿是信仰.宗教道德以信仰的方式对道德进行着担当和作为并体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及其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表现为多神崇拜和末世信仰。这一模式对中国民间宗教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说中国传统宗教与中国民间多神崇拜的信仰模式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中国传统宗教中,其信仰的对象毕竟是属于自身体系内的神灵,而中国民间宗教信奉的对象杂糅了不同宗教体系中的各种神灵。传统佛道二教特别是佛教的末世信仰是以精神解脱为终的,而以白莲教为代表的中国民间宗教的末世信仰则是以反抗和推翻现实社会为终的。  相似文献   

10.
上帝是否存在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在求索的问题,但人是陀氏宗教视界的中心.陀氏不懈地探究上帝和人的本质及生存的关系,形成其独特的宗教人本思想.他认定,人对上帝的否定将会导致人的毁灭,使人类遁入虚无.依靠上帝是人走向未来的唯一道路,但上帝并不充当人类现实生活的救世主.上帝是人的内在神性的源泉,只有以信仰为纽带,人才能沐浴上帝之光,禀承上帝的神性,消除人自身的局限性,实现人的真正本质,获得精神的复活,建设新的人类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宗教有五个层面:1.古代小说通过宣杨佛道及佛道内部的斗争,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佛道的认识;2.小说作者对佛道教中人采取一分为二态度,揭露其贼民者,表彰其爱民者;3.宗教能掌握民众,民众也利用宗教鼓动造反,达到自己的目的;4.封建统治者宣扬佛法、宣传道术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并得以光耀教廷;5.《红楼梦》融合佛道二教,加以升华,在宗教思想上有所独创。我们从小说中的宗教,可透视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与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众多自杀人物中以宗教意义上的自杀者最为常见,可称为宗教语境下的超越型自杀者,其典型是《群魔》中的基里洛夫和《荒唐人的梦》中的荒唐人。他们以超越的方式赋予了自杀最大的权力,并以这种权力质疑现存的一切,并建立起超越性质的理论空间和理想空间。这不仅是对哲学意识形态的思考,还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探索,更是对人超越本性的试验性考证。  相似文献   

13.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公民宗教.这是他为现代政教分离之后的世俗社会提供神性价值的尝试.公民宗教旨在以简单的教条促成公民对是非好坏的判断.其后,贝拉对公民宗教做了进一步阐释,强调公民宗教神圣的菲宗教定位,凸显了宪政制度与公民宗教的相互依存关系.归纳起来讲,公民宗教是立宪民主社会的公民习性训练方式,它依赖于宪政制度多于仰仗民俗习惯;它是现代的宗教形式,而不是传统的由信仰神学、仪轨仪式与生活方式构成的标准宗教.对一切尝试儒教复兴的人而言,要将世俗性与神圣性兼具的儒家学说完全改造成标准宗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陆扬 《社会科学》2006,(12):166-171
德里达在《知识与信仰》中着力阐发了“没有宗教的宗教”的思想,瓦蒂莫和伽达默尔对此也进行了相关评论。但是用道德和公正来定义宗教,以使宗教有其名,却没有一切制度化的宗教教义的束缚,这在语言和民族国家大体为宗教划定边界的今天,亦未必可以指望它来从容应对电子技术、经济科学突飞猛进,剥夺“场域”、移位“场域”的全球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以儒学为主,同时集儒、释、道于一体;英语文化则深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红楼梦》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因素.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对这些文化因素各自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方法,那么,促使两译者做出不同处理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文章从权力话语理论视角进行探讨,认为翻译工作者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使者,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的特色文化,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享有应有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经文辩读通常是对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经典的平行比较,人们在其中发现:神圣的显现可能有不同方式,多元的声音也不会融为任何一种独白。但是,亚伯拉罕传统内部的经文辩读或许忽略了另一种丰富的资源,那就是基督教传教士对中国经典进行的翻译和注疏。通过理雅各这一翻译个案,特别是《圣经》之道与《道德经》之道的联系、《圣经》之虚己与《道德经》之虚用的联系,我们可以理解中西经文辩读的可能性及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谭嗣同《仁学》以群教统一的视野,表达了宗教大同理念,其中包括群教之公理的阐发,群教之关系的辨析等。《仁学》对其主题异于传统的处理方式,反映了近代儒学宗教化的认知进路。  相似文献   

18.
试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宗教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发源地,亦是他的宗教哲学思想的发源地。在该书中,黑格尔描述了由“绝对观念”演化发展而构成的全部“科学”领域,“宗教”赫然占据着显要的地位。《精神现象学》中关于宗教问题的论述,已经包含了黑格尔日后详尽发挥的宗教哲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内容。在黑格尔枯燥晦涩的议论中,我们可见到许  相似文献   

19.
韩国朝鲜朝文人注解《洪范》,重大法之施行与演绎,显示出了别样的解经特色.他们利用箕子之道来捍卫儒学道统、彰显义理精神,又通过《洪范》经文来阐明理、气、心、性之关系.如此这般,都只为政教而服务,是《洪范》学应用于世的表现.①除此,朝鲜朝学者还将《洪范》九畴分门别类加以细化,用阴阳演范,以象数说经,使《洪范》大法流于旁门小道,非解经之正轨也.可见,朝鲜朝时期的《洪范》学,有创获之举,亦有偏失之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佛道二教在唐代的盛行,在一些传统节日中唐人欢庆活动的宗教色彩更加浓厚,而宗教节日的活动也在向世俗化发展。唐人在传统的和宗教的节日习俗中的公共宗教活动展现了唐代城市居民宗教生活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