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的概念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基本方法和角度。康德在继承莱布尼茨的基础上把时间和主体的能动性结合起来,但是受其根深蒂固的认识论立场的影响,他的时间观具有"直观形式"和"能动性"的二重性。经过胡塞尔、柏格森等人的过渡,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论的时间观,深入探讨了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从而使时间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将现代西方哲学引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赵长伟 《理论界》2014,(7):111-113
人类的时间概念是多样而不定的。海德格尔区分了传统的、流俗的时间概念和此在的时间概念,本真的时间和非本真的时间,具体考察、反思了哲学史上的各种时间观。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时间本身即为存在的视野,重在考察从源始时间到存在的意义可循之路。此在整体性的生存论存在论建构根据于时间性。我们应该依据此在的时间性所制定的方向探讨分析真正的时间概念。海德格尔所实现的从流俗的传统时间观到此在的源始时间观的转换使得我们能够更明确地在哲学层次上增强对人生时间意识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本源的时间性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柏拉图《蒂迈欧篇》中之时间观对西方哲学之前康德时间观的决定性影响;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了《物理学》与《忏悔录》之时间观的差异:即从“运动”与从“心灵”来理解时间之区分以及从“瞬间”与从“当前”来度量时间之不同;最后,还附带讨论到了法国哲学家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对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之时间观差异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尽管“堪舆”、“风水”概念的出现比儒学时间晚,但是古人择地而居的意识,比儒学的时间早.虽然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很难找到关于风水的有关论述,但是做为《易》之分支“术数”中的“风水”术,一直也没脱离儒学的视野.文章主要分析:儒学视野中的“气”与“风水”观中的“气”,儒学视野中的“五行”与“风水”观中的“五行”,儒学视野中的“孝”与“风水”观中的“葬”,儒学视野中的“天人合一”与“风水”观中的“择地而居”.从儒学的视野下,风水往往与阴阳五行联系在一起,也往往和孝道联系在一起.“风水”观中虽然掺杂着迷信和糟粕,但是古代风水观中也渗透着环境学、心理学等内容.并且在传统儒学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风水观也是追求人和自然和谐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与西方现代诗学的“文学”,其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可是在近代,它们却交织在一起.因而,近代散文观也在由“文”向“文学”转换的进程中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多方面的特征:“骈散观”的嬗变与近代散文理论的探寻;“大散文”观及其创作实践;在杂文学观与纯文学观多元建构的文学转型格局中前行.这一新变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传统形而上学把存在分裂为现象和本体两个世界 ,否定现象世界 ,追求本体世界。海德格尔把时间与存在联系起来 ,把时间阐释为理解存在的视域 ,他的时间是共时性的三维的时间。从这种时间观出发 ,海德格尔回到了人们生存活动的世界。通过这种回归 ,传统形而上学的现象与本体、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 ,以及人本身、物本身的分裂等得到了克服  相似文献   

7.
孙奎刚 《兰州学刊》2004,1(5):58-61
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 ,实践概念是其核心概念 ,实践的观点是其基本观点 .实践具有创新性、自然界定性、社会界定性及其辩证统一性。与之相应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体现为实践科学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科学观主要特征为创新性、整体性、有机性。从这种角度审视科学观 ,突破了传统科学观面临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的困境 ,有利于人们超越现代“二元论”的科学与社会观 ,对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有着积极的后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8.
实践与自由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们热切关注的问题,对哲学家 来说,“实践” 与“自由” 始终是两个具有诱惑力的概念。因为哲学家自古以来关注着人生, 因而也就关注实践与自由。实践融涵着自由,追求自由的境界,是实现自由的有效途径,实 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见,实践与自由具有内在的关联,怎 样理解实践也就怎样自由,怎样理解自由也就怎样理解实践,不同的自由观决定不同的实践 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和阐述古人的时间观、基督教的时间观、近现代物理学的时间观和近现代哲学的时间观,概略地考察了人类关于时间的认识及其演化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是不相同的,但正是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对时间的探索,人类对时间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的空间观中,“天圆地方”观和“一点四方”观是两个基本的观点。《尔雅》为探讨这两种观点的成因和发展提供了启示:“天圆地方”观和“一点四方”观是宇宙秩序化的集中表现;“天圆地方”观,不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是文化与政治上的概念;“天圆地方”观和“一点四方”观在日常生活和民俗信仰中得到不断巩固。  相似文献   

11.
东晋佛玄合流后,僧肇以中道空观的思维方法来解读时问,其结果是否定了时间的现实性和客观实在性,这是一种真正的时问空观思想.这里的"空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将时间看空,看成虚幻的;二是将流动的时间空间化,也即以空间来观照时问.在这里,人们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考量无情的时问之流,它外在于人的生命,只存在于世界的虚幻之中.只要心念不执著于时间的任何一种性相,个体就能超越时间,从而臻达解脱之境.僧肇的时间空观思想对后世佛禅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认识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主客体的交互活动关系,从而超越了从认识论角度理解“实践”的形而上学的历史。但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认识排斥在实践之外,包含着自身无法解决的逻辑矛盾。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实践观,把实践理解为主体实际从事的建立对象的一切活动,从而把认识看作是一种识别世界的实践,这样便能够恢复马克思的实践观的超越境界;开阔其视野,使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也更符合实践一词的实际用法。  相似文献   

13.
“观”是中国与印度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鲜明的东方特征与美学属性,对于“东方美学”的形成起到了统领与凝聚作用。中国道家、儒家的“观”“观物”,与印度梵学、佛学的“观”“止观”,两者各自起源但又不约而同,尔后遇合融汇,经宋代邵雍和近代王国维的中印之“观”的综合阐发,加之日本现代美学家在现代美学范畴中的“观”“观照”的植入,最终形成了以“观”为元范畴的源远流长的“东方观学”。“观”及“东方观学”作为中国与印度审美思想的融合形态,异源而同流,超越了中国美学、印度美学、日本美学等民族美学,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美学”。  相似文献   

14.
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观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透视一个民族的时间观 ,可以看到该民族文化中隐含的许多东西。本文对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认为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可分为阴阳五行时间观和天人合一时间观。而这种时间观念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观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时间观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透视一个民族的时间观,可以看到该民族文化中隐含的许多东西。本文对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可分为阴阳五行时间观和天人合一时间观。而这种时间观念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观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对时间的“先验阐明”,撇开了数学何以可能的问题而跳到了力学何以可能的问题。时间的先验阐明的这一实际的缺位表明其时间观在“形式框架”的理解和作为“能力”的理解之间的冲突,它处于传统空间化的时间向力学化、能动化的时间的过渡中。由此切入到康德的时间图型,揭示出时间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在构成知识方面比空间具有更加深刻的本源作用,它与创造性的想像力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最后援引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佐证和阐发了康德时间观中的这一具有重要的生存论和本体论意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尊严观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尊严的构想、理论和学说的总称.马克思从尊严的“否定”方面,即“尊严缺失”出发来阐释尊严,揭示了尊严普遍缺失的社会根源,强调在“挣得尊严”这一意义上为绝大多数人的尊严实现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这是一种以现实个人的尊严为目的的现实主义尊严观,它既克服了尊严本身的抽象性和理想性,又为人们追求并获得尊严指明了实践对象和未来方向,鼓舞人们以消除尊严普遍缺失为直接目标.在日常生活中,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给予我们实践智慧与方法论原则,在克服、消除日常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的尊严缺失的实践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奠定谋求“尊严生活”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忠 《学术研究》2004,1(9):111-115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主要标志是文学本体观的确立。但长期以来 ,在文学史写作与研究中 ,进化论时间观利用人们“趋时附新”的心理追求 ,对现代转型进行了多种阶段性命名 ,如阶级革命、文化革命、整风运动、大跃进 ,造成了“转型”意义的搁浅。其实 ,现代文学转型的实现与文学本体的确立是一个互证互动的过程 ,一方面现代文学转型的标志是文学本体观的确立 ;另一方面文学本体观的深化又加快了现代文学的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19.
老子没有论述时间的专著,但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他的时间观,可称之为老子的时间哲学.老子时间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循环时间观.讨论了老子时间观的思想根源和基本内涵,老子哲学中的"有"、"无"思想和"道"的论述如何体现老子时间观的本质,以及老子关于道德的演变过程的论述如何体现他对事物发展时间先后顺序的观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对于我们认识老子时间观及其科学性以及对现代时间观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永恒”的灵魂为设准而贬斥“时间性”的身体,这一观念是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核,“灵魂/身体”的内在思想结构与“男性/女性”二分的社会意识相互贯通,由此形成了西式的男权文化.中国古代传统虽“重身”却不重“女身”,女性在推重父子血脉相继的“非时间性”的身体政治学中被边缘化.因此,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负载着统治集团寻求恒久权力的梦想,都与一种“祛时间化”的文化资源捆绑在一起,都是一种男权文化.相应地,建构一种基于两性身体间性的女性化时间,对于走出传统男权政治社会的“死循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