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变迁一直交织着国家法的冲击和习惯法的自发演进两条线索.文章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代表,以习惯法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运行为主线,以国家制定法(包括各朝对民族地区的政策)的冲击为参照,以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历史互动为切入点,对少数民族法律生活的历史与现状做一个初步的探讨,旨在给人们提供一个动态地、具体地了解民族法律文化变迁的参考文本.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法律渊源分为正式法律渊源和非正式法律渊源,非正式法律渊源只能在正式法律渊源缺乏相关规定时才能适用。农村集体经济的正式法律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法律解释,非正式法律渊源有非立法性文件、习惯法和法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非正式法律渊源的适用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适用,二是通过适用法律原则而间接适用。后者更适合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法制现状。  相似文献   

3.
法官法律解释权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适用法律离不开解释法律,法官理应有权解释法律,法官享有法律解释权是司法制度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宪法和法律尚未明确法官的法律解释权,不利于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及法治国家的构建.建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或<立法法>的有关条款或者以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承认法官享有法律解释权.法官的法律解释权是一种应用性解释权,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主要是立法性解释权和最终解释权,承认法官享有在司法实践中事实上就在行使的法律解释权与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关于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规定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一切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依据,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关于我国宪法的法律特性的表述,已经得到了我国法学理论界的公认,同时,也有着非常明确的法律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与社会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法律形式分类中习惯法与成文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过程中也会涉及到正确看待和合理运用社会习惯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对习惯与习惯法、习惯法与成文法以及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良好习惯等关系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宪法法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法律关系是指宪法规范在调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公民的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以权利义务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我国法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相当薄弱。笔者有感于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撰写此文,愿引起宪法学界同仁的  相似文献   

7.
郑夏蕾 《江汉论坛》2015,(3):129-13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宪法意识的变化轨迹和趋势反映了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一方面,社会变迁推动了宪法观念的重构与更新,另一方面,宪法话语框架也在不断定义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和路径。宪法话语的宣示、指引意义对我国社会观念的塑造和引导产生了巨大作用,促进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在这一意义上,宪法意识的变迁呈现了法治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优劣与否不能仅从法律自身去认识,而丛须深入其背后的国家中去探讨,传统东方国家因具有与西方相殊的独特性而对法律的影响更大.这主要体现在行政运行机制、法律创制、习惯法、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教育体制、国家与社会的矛盾运动、土地国家所有制等方面对法律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古社会的一切活动都与仪式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一些仪式消亡了,也有一些重要的仪式保留了下来,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仪式象征、表达、传输了特定的意义.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人类在共同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法律仪式,这些仪式通过不同的方式象征、表达了特定的内涵;同样,借助于这些仪式的表达,法律获得了神圣性.法律的运用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也依赖于这些神圣的仪式.  相似文献   

10.
法律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继承、法律移植和法律革命是法律制度变迁的三种主要方式 ,这种变迁是以经济关系变化为基础 ,并依赖于变迁过程中成本—收益关系的变化。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变迁 ,究竟是以继承为主 ,还是以移植或革命为主 ,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关系变化和法律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关系变化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现行宪法文本中共出现了 79处“法律”一词 ,依据波斯纳对“法律”一词含义的三分法和我国传统上对“法律”一词的广、狭义分类法 ,宪法文本中的“法律”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及所指。这种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宪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变迁过程实质上是其法律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实践过程;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捍卫不仅呼唤相关的民事、经济、行政与刑事立法保护,而且也期待独立公正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3.
试论当代中国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其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随着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也日益凸显出来.一般而言,法律与道德的合理限度内的冲突对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着积极的功能.而一旦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显得比较激烈并有可能超过必要的限度时,就可能会对社会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甚至可能成为阻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国法律与道德的冲突这一现象及其深层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限制这一冲突的法律途径,以实现"在和谐中的冲突"和"在冲突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石璐  杜杨 《天府新论》2005,(Z1):199-200
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了适用交易习惯的情形.法学意义上的习惯不单是指一种行动,也是一种行动模式、一种规范;而习惯法是已经具备了普遍的法律拘束力的习惯.前者是普通规则,后者是法律.参考各国的立法体例再联系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现状、社会现实,我国合同法上的交易习惯应兼具习惯与习惯法两种属性.  相似文献   

15.
1988年4月颁布的宪法修正案对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管理与调控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赋予了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并为私营企业的管理设立了法律准则,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稠缪,根据宪法的规定,及早注意研究我国经济体系中这一新地域的管理途径和管理方式,以恰当地保障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有力地保证私营企业经济行为的有序运行,更好地发挥其对国计民生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伶亚 《兰州学刊》2014,(9):113-121
苗族“古老话”作为民族法文化的价值载体,为民族社区公共治理提供启示性的法治资源,为优化社会公共治理体系提供文化支撑.古老话的法律文化价值创新,就在于对社会公共治理的文化贡献:第一,法律(硬法)治理方面.古老话传承的宽容、和解、谦让的文化精神,降低了民族地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成本,其倡导的诚信、团结和互助的精神为我国《民法J通则》实施提供契合性资源、弥补性规范.第二,软法治理方面.古老话蕴涵的道德伦理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基因,所传承的习惯法文化是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的引导性资源,其讲述的“理词”是苗族社会成员解决纠纷的权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翔 《浙江社会科学》2023,(9):31-38+157
在中国宪法史上,对于基本权利限制的规定方式,有着从“法律限制主义”到“宪法保障主义”再到“法律保留原则”的“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变迁。旧中国的制宪多采“法律限制主义”,无法为基本权利提供有效保护。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宪法的批判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早期采“宪法保障主义”或者“绝对保障主义”立场。但在反思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缺陷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采纳“基本权利可受限制”的务实观念,对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作出规定。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借由《立法法》等重大立法以及相关的宪法实践,现代立宪主义意义上的法律保留原则得以最终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18.
财产权在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生命权、自由权等权利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所拥有的私有财产日益增多,引发了公民强烈的财产权利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应完善公民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制度,以期公民这一重要宪法权利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刑法的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刑法与习惯法之间不是单方面的排斥与压制关系,而是竞争与博弈的互动关系。民族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顽强地表现着自己,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制约着刑事立法、司法和民族刑事政策的制定,迫使基层司法人员凭借政策与经验小心翼翼地游走在两种规则的边缘。由民族自治地方对刑法进行变通立法,是解决习惯法与刑法冲突的唯一法律途径。同时,应设立宪法委员会和法律监督委员会作为平衡二者冲突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实现农民发展权是宪法原则的现实要求,加强农民发展权的法律保护对于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应从确立农民的法律主体地位,明确政府在农民发展权实现方面的法律责任,依法培育维护农民发展权益的社会组织,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加强农民发展权益保护的法制支持等方面,加强对农民发展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