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玛窦在中国的所有活动都是以传教为宗旨的,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及其成果仅仅是围绕传教这个根本目标所达到的意外效果。因此,他的《天主实义》更应该成为研究利玛窦在中国所进行的文化活动时必须认真对待的文本。在利玛窦的思想历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即由对与罗明坚合作的《天主实录》的满意到失望,《天主实义》的产生正是这种思想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玛窦以其敏锐的眼光,看到了儒家思想中作为本原的"太极"或"气"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他论证了"天主"的超越性和真原性.得出这一结论时,利玛窦主要使用和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与基督教的创世观念.但是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存在唯物唯心之间的矛盾,而创世观念也存在矛盾,这使利玛窦在批判儒家本原思想时也陷入了矛盾.  相似文献   

3.
只有具备共同基础,中西哲学比较才是可能的。基督教曾借助斯多葛主义实现其在罗马帝国的本土化,利玛窦在其《二十五言》中亦将儒家学说理解为中国式的斯多葛主义,希望借助它来实现基督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二十五言》的基本素材源自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爱比克泰德,爱比克泰德强调人的修身实践,关注如何实现人的主体自身。这与儒家关注的修身学说极为相似。利玛窦探求儒家、基督教和斯多葛主义的共同特征,旨在从儒家学说自身来证明基督教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的可能性。《二十五言》呈现了斯多葛主义和儒家学说在明末清初之际的历史交融,可谓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现实范例,为我们深入思考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现代性转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从其气一元的宇宙本体论和重视经世史学及社会教化的实学立场出发,在批判继承朱熹魂魄说的同时回归先秦儒学原典,批判了民间迷信及佛教、道教的魂魄说,指出人只有一魂一魄,主张人与物因气之差异而理亦相异,以人性与物性根本不同因而不能相互转化批判了轮回说,并对祭祀之感格及灵魂不朽给予了理性解释,维护了儒家传统信仰。利玛窦则基于天主赋魂说与天堂地狱赏罚论,批判了儒家的魂魄说、佛教的地狱轮回说,并给予儒家的祭祀以非宗教的解释。从黄宗羲信奉主宰世界的昊天上帝,认为圣贤灵魂不灭,以及承认儒家祭祀之非宗教世俗意义等方面来看,恰好可作为儒家主流学者对于利玛窦所倡导和推动的适应中国国情的传教策略的批判和反应。  相似文献   

5.
《国语》一书存在着一种神民并举的现象,即凡出现神处,往往会有民与之合称,我们可将其称之为一种独特的神民叙述。这种神民叙述无疑透彻着春秋时期的宗教信仰,而隐身于《国语》书后的君主形象,又赋予了这种神民叙述一种独特的政治语境。当然,神民叙述本身存在的保民逻辑也使其成为先秦时期治世的一种政治哲学。由此,在这种政治哲学视阈观照下,春秋时期的宗教信仰呈现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镜像。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西方哲学的著述中,多是对某一哲学家或某一哲学名著进行诠释和评价,很少对国外同类研究者的观点或方法进行论争,对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对话性论著则更少。其实,只有与同类研究者通过直接对话性的研讨、论争,才能取得一流的国际学术成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段德智教授的新著《莱布尼茨哲学研究》(近日由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7.
高旭东教授的《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一书尚在审校阶段时,就已经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光明日报》以《用什么引领中国文化的未来》为题刊登了对高旭东教授的独家专访,后被《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以及二十多家网站转载。该书付梓出版之后,更因其涉及中国文化的传统与未来等当前学术和文化热点问题,特别是其中针对刘小枫教授以基督教文化对中国人进行归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一些专家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一书的几点意见为导引,以澄清的方式进一步阐释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见解。第一,关于哲学思维方式与哲学家的基本哲学立场的关系。首先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含义做了限定,然后分析了哲学思维方式与由其所构建出来的哲学理论内容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二者的重要性。第二,关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及西方现代哲学对它的超越。主要探讨了主客二分的含义、其在近代哲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现代哲学在超越主客二分上的成败。第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谈了两个问题:其一,当前学界在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上存在的主要偏向;其二,应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梁涛 《东方论坛》2004,(2):126-127
最近一段时期,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重新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而这一问题的提出,与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所导致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存在意义的危机密切相关.众所周知,中国本没有"哲学"一词,也没有与西方对应的哲学学科,近代中国哲学史学科是胡适、冯友兰等人参照西方哲学范式(实际是某一派的范式),取中国传统学术中与西方相近的材料建立起来的,用冯友兰的话说,是"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来而叙述之"(<中国哲学史>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页8).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是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向和方法的原则性问题: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问题;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三是中国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一书以这三个问题为基点,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点上做出了自己的解答,全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整体风貌,真实切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探究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中西哲学"和谐"范畴的提出、"和谐"范畴的外化和"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陈浩 《东方论坛》2010,(4):40-47
查尔斯·穆尔(Charles A.Moore)在现代东西方文化和哲学比较研究史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中国哲学研究开始走向繁荣的一面旗帜。他注意到了中国哲学乃至东方哲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并开创性地提出和使用了通过考察"重点"(即东西方主流倾向和立场)的方式进行哲学比较的研究方法。而"实践"这一概念是穆尔比较研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讨论了当时几乎所有重要的哲学比较的途径和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中西哲学差异的三个重要观点,把当时的东西方相互理解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哲学界有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三者之间的互动.本文首先对现代性作了新的理解,分析了现代性的反思性与反思现代性,指出它们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建立理性现代性的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其次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建立理性现代性中的作用,从而论证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互动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西哲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复杂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对其进行全面的比较是非常困难的.20世纪的语言哲学突破了传统哲学的语言工具论,把语言当做存在的建构性力量,因此,通过对西方语言哲学的代表之一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和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具有相似性的道家哲学思想进行深刻分析,可以为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维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对现代教育有直接影响的几个最重要文化区域,古希腊、古罗马、古犹太和古代中国,对比它们在的教育理念上的不同和由此而导致的教育结果。从教育的结果来看,斯巴达人重体能,雅典人重智力,罗马人重情商,犹太人重圣灵,中国人爱官位。  相似文献   

16.
中西哲学内在结构之比较研究——以结构主义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结构主义的整体性思维为基础,以中国儒学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为例,对构成二者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研究,发现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结构的整体性相对中国儒学较弱,即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缺乏有机的内部贯通,仅仅是形式上的松散联合体。而且维系二者各自结构得以存在的自调和转换机制所依赖的原动力也不同,中国儒学是为使其理论体系社会化而建立了相应的结构;而形而上学以超验世界为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有为了结构而建造结构的倾向。通过比较研究,映衬出中西哲学具有各自鲜明特征的结构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的核心差异是不同的政治权力结构——欧洲:教俗分权,一教独大;中国:皇权至尊,多教平等。利玛窦在《天主实义》中对天主、君王和生父之间的关系所作的阐述明显与中国儒家传统不同;在后来的实践中教权与皇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中国统治者禁教乃是势在必行之举。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成功地打开中国的大门,是由特定条件形成的一次历史的偶然事件。  相似文献   

18.
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形而上学主要是关注"存在"问题的研究.这样的形而上学就是西方哲学的基础.而由于在中国哲学里缺失了"存在"这样的词语,因此,中国的形而上学同西方的形而上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哲学里的形而上学主要是宇宙论和人生哲学,走的是自然哲学路线.  相似文献   

19.
多维视角下的西方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应当注意哲学思想的连续性、继承性,实行前后黑格尔哲学研究的互动互解互通。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都是伴随西方现代化进程而生的,对现代哲学和现代性的批判始于19世纪下半叶,但至今仍有许多哲学家坚持现代哲学的路线,从现代与后现代的视角进行研究,使哲学更加密切地与西方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思辨哲学与实践哲学的视角关涉哲学发展的方向、前途,以思辨与实践相互关系的视角来探究西方哲学的演化和未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西方哲学不能局限于要后者为自己“服务”;现当代西方顶级哲学家都对马克思的学说有深入的研究,西方哲学研究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西哲学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哲学,要在比较中求发展;文化融合论应当提倡哲学多元化,拒斥妄图一统天下的独断论。  相似文献   

20.
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中西哲学不同的理论传统.就其主要宗旨而言,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乃在于在一种超时间的无限中重现自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在于在时间之内的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决定了中西文化在伦理观、科学观及审美观上趣旨之迥异;而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建设的任务不是在西学与中学之间扬此而抑彼,而是应走向二者的结合与会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