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有句谚语“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由此可见,茶是藏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随着藏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能喝上有质量保障的“低氟藏茶”更是藏区人民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
茶树原产我国。种茶、制茶又以四川为早。而雅安得天独厚,所产茶叶含多种重要生物化学物质,有调节高原藏胞生理代偿功能,对治疗缺氧、低血压有效。因此自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茶叶以来,世世代代就有人背马驮的茶叶商队不断跋涉于蜀藏之间丛山密林中了。藏胞喜欢喝茶,离不了茶。因而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饮”说法。厉代王朝便把专供边疆少数民族饮用的边茶当作羁縻他们的工具。新中国成立以来,雅安边茶不再是统治阶  相似文献   

3.
迪庆藏回的形成是回族以少数者身份进入藏区,与藏族相比,在人口数量上占绝对少数,他们长期与藏族生活在一起,在藏族文化的影响下,其藏化现象比较普遍,他们讲一口流利藏语,穿藏服,绝大部分回族与藏族有亲缘关系,回藏通婚非常普遍,一些回族家庭成员中既有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有信仰藏传佛教者。部分改信藏传佛教的回族,其民族属性也改为藏族。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自己所生存的生态环境,愈来愈觉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有序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殊不知,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民族——藏族,自古以来,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独特的方式保护着大自然,近而产生了独特的生态保护意识,深深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藏族史诗《格萨尔》正是反映了藏民族独特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5.
茶,是牧区生活必需品,藏族群众对茶的需要甚至赛过糌粑,一天也离不了。“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这古老的藏谣唱出了茶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在旧时代的漫长岁月里,茶成为统治阶级通过不等价交换,对藏民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物资。被称作“杀人魔王”的清朝驻藏大臣赵尔丰,甚至明文颁布“金沙江以西,唐古拉山以南不许种茶”的禁令,藏族人民喝茶之难,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6.
边茶今昔     
一"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这些话是对我国藏族和蒙族同胞把茶叶当作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写照.藏族、蒙族等从事畜牧业的同胞,在日常饮食中,乳肉类占很大比重,而蔬果类很缺乏,为了解油腻,帮助消化,必须大量饮茶,因为茶叶中所含的茶单宁有分解脂肪、帮助消化的效能;茶素和单宁还能兴奋神经,增加唾液分泌,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是干燥的高原地区最理想的饮料.由于藏、蒙等族同胞在日常生活中必须  相似文献   

7.
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西藏民间谚语说:“加查惹!加夏惹!加锁惹!”(藏语: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对于以糌粑、酥油、牛羊肉为主食的藏族同胞来说,茶可以帮助消化,清热解腻,真是“不可一日无茶”。但是西藏过去并不产茶。藏族同胞饮用的茶,一直是靠内地供应。历史上的“茶马互市”,正是反映了这种供求关系。茶叶何时传入西藏?据史书《西藏政教史鉴·附录》记载:“……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土也。”其实,很可能早在文成公主进藏之前,藏族人民已经开始饮茶,文成公主正是为了满足藏族人民的需要,所以才带了茶叶进藏。文成公主不仅带去了茶叶,还带去了  相似文献   

8.
清代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清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行政管理的加强,藏族与汉族和其他各兄弟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来,都更加频繁和密切,满汉官兵和不少文人学士,不断进入藏族生活地区。藏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藏族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丰富了文人学士的想象,并为之提供了丰富多采的创作素材。歌咏藏族生活的篇章(我称之为“咏藏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拉萨藏回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拉萨藏回的定义进行界定.拉萨藏回,是对拉萨回族的俗称,是指当前户籍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地区,接受部分藏族生活习惯,与藏族通婚,穿藏装,说藏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法定回族.其次,本文从历史族源、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陈述拉萨藏回的主要文化特点.最后,根据上文拉萨藏回的文化特点分析其引发的思考,即拉萨藏回是伊斯兰文化在西藏本土化的结果,体现了文化的适应性特征;拉萨藏回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变藏的文化表象,而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谐相处的良好范式.  相似文献   

10.
藏棋是一种在藏民族中广为流传的棋类游戏,千百年来一直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藏棋种类众多,根据藏棋的布局、着法以及棋盘线路、形状等规格大致可以分为“夹棋”、“密芒”两大类型,二者间有着明确的区别;作为藏民族重要的文体活动,体现出无欲则刚、辩证的思想;从棋具、着法等层面看,围棋与藏棋间存有较大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11.
藏族祝赞词     
从古至今,藏族民众在喜庆的集会上祝颂,在生和死的仪式上祝颂,在出征打仗时祝颂,在凯旋归来时祝颂……祝赞词广泛地存在于藏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中创造的富有高原特色的精神财富。藏族祝赞词与藏民族信仰、民俗、仪式、节日等关系密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藏族祝赞词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简捷。祝赞词的吟诵表达了藏族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心愿:希望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吉祥。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作为民俗之一的茶浴在藏族的民族文化(包括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起源及大致的发展过程,深深扎根于民族生活深处。而茶所固有的化学药用成份,又为茶的饮用与普及提供了原动力。藏民族在吸收其它民族茶文化的同时,又走出了传统的饮茶模式,使茶的泡制、饮法在历史的传承习俗礼仪中,有了多种方法和类型,揭示了藏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藏茶因为其民族性色彩的浓厚和制茶工艺的独特性而在学界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度的关注.除藏茶的制作工艺外,藏茶的文化属性是藏茶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方向,其研究关涉到地理、民俗、社会、经济、交通等多方面的历史考查和现实问题,内容驳杂、牵涉颇多,所以欲对藏茶及其相关的藏茶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并非易事.我们认为,无论从何种角度研究藏茶文化,藏茶文化的研究都不能离开对其本原性的认识和历史脉络的把握,即藏茶本身产生与传播的历史渊源.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将对藏茶的渊源与边销历史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生活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回"为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将民族认同放在具体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情景中来讨论,分析"藏回"身份认同的特点,挖掘、再现研究对象的主体性(subjectivity),挑战回族族源多元但认同一元的观点.本文将说明迪庆藏族与回族之间的族群界限是模糊的、流变的,他们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和历史记忆是建构"藏回"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文化实践只是"藏回"认同的一个表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喝了一辈子藏茶,我要到雅安看看藏茶是怎么出来的!"2000年底,退休在家的次仁顿典在儿子加央罗点的陪伴下,从拉萨出发,沿着万里川藏茶马古道沿途考察来到蒙顶山下,他要看看喝了一辈子的藏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随后,他在川藏茶马古道源头、世界茶文化圣山——四川雅安的蒙顶山下安营扎寨,投资800万元建起了四川名山西藏朗赛茶厂,成为生产边销茶的第一人,从而也结束了藏族同胞只喝茶不做茶的千年历史。  相似文献   

16.
李志农  高云松 《民族学刊》2019,10(4):37-46, 109-111
“西藏问题”,尤其是中国海外藏人问题,是我国党和政府始终关切的重要问题。自1959年西藏叛乱以后,中国海外藏人问题在一些西方国家备受关注,也成为欧美学者们竞相展开调查研究的重要领域,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涉及了国际关系、人口迁移、国际援助、难民政策、身份政治、文化传播等诸多领域。本文将在对大量欧美学者的相关专著与论文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厘清欧美学界海外藏人研究的基本特点,对欧美学界的相关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欧美学者对中国海外藏人社区的实地研究,指出许多研究过分服务于政治目的,或研究中情绪色彩过重,或关注点过于集中于中国海外藏人的处境状况。因此,国内的相关研究应发挥本土优势,关注中国海外藏人生活境遇,将海外藏人研究与国内藏族研究相结合,构建起更加完整的藏族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的藏民族祖先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地向疾病发起挑战,一次又一次地战胜病魔,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青藏高原独有的疗法。这些医疗方法是藏族先民长期与病魔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有一些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藏族拉弦乐器有牛角琴、铁琴、二胡、霍琴、藏京胡、根恰等。究其历史渊源 ,有些是在藏族本土产生并得到发展的 ,属本土乐器 ;而有些原本属于外来乐器 ,当传入藏区以后被藏族艺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发展并使之藏化 ,成为藏传乐器。藏族拉弦乐器除牛角琴外 ,其余均从相邻地区或国家传入藏区的。其演奏风格、演奏姿势、定弦、音域等均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怒江州最北端的贡山县及与之相邻的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怒族与藏族杂居区。古代怒族与藏族在怒江流域迁徙,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近代,在不同时期国家政权与地方权力交织的背景下,文献记载反映了怒江流域怒族与藏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藏族统治阶级对怒藏杂居区的统治,而隐藏在政治关系背后的是普通民众之间交往互动的逐渐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政策的实施消除了怒藏民族之间历史上的不平等,形成了民族关系融合、多元文化共存共享局面。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19世纪中后期法国人旅藏游记文本为基点,以各文本均强调的“入藏路线”为引子,在19世纪中后期中法关系的历史背景下,论述了19世纪法国对藏族地区想象性的殖民意图。在较少的关于法国同中国藏族地区交往史的研究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