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反贫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与非洲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反贫困合作有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在合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总结了中非合作反贫困的现实基础、取得的成就,剖析了合作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以此为基础,从顶层设计、合作机制、反贫困合作路径优化以及措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贫困治理是“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振兴的核心关切,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丰富了国际减贫理论与实践。进入新时代,在中非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非减贫合作以自主知识体系为标识,通过深化基础设施合作、加强产能合作、加速贸易畅通、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等路径,有力推进了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在合作共赢的对非减贫合作过程中,秉持“真实亲诚”与正确义利观,保持战略或政策对接、制度规则互通和理念协调一致,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世界意义。未来,将中非“减贫之路”作为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路径,提升中非减贫合作方案的精准性,探索中非减贫知识产品共享新机制,将是中非双方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发展缓慢的工业化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非洲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瓶颈,非洲经济发展对"三网一化"建设需求强烈。与此同时,中国具备参与中非产能对接合作和非洲"三网一化"建设的实力:中国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且正在积极寻求海外市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开展中非产能对接合作将从多方面推进非洲"三网一化"建设:改善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状况;加快非洲工业化进程并改善其贸易结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非洲人口就业;加速非洲国家产业资本积累;提升非洲各国技术水平。立足中非各自发展战略和现实需求,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建材行业、电力行业和轻工纺织行业将成为中非产能对接合作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承担了大量的中非研究课题,它们包括:由英国国际发展署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资助的“中国和非洲的发展和减贫:多元视角的比较”、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资助的“中国与非洲减贫模式比较研究”、瑞士驻华大使馆资助“中非农业发展比较研究”以及由外交部资助的“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五十周年”等。随着这些研究课题的逐步深入,中国农业大学的国际发展研究领域也得以不断拓展,从而为推进中非合作和世界减贫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非洲当前面临的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是非洲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和人才流失严重等因素所致。中国长期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培养人才,尤其是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来,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教育合作与中资企业培训等方式,已为非洲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中国在帮助非洲人才培养中始终遵循充分满足非洲国家所需、着力提升非洲能力建设水平和注重成果落实与合作成效的原则。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培养人才有助于推动中非关系全面快速发展,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形象,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最终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以中非农产品贸易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中国与非洲的农产品贸易总量、贸易商品结构以及贸易市场结构。通过对中非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农产品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指数分析,探究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而测算2018年中国与24个非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实证显示:从整体来看,中非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均相对较弱,中非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仍有待优化和调整。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中非合作论坛等均对中国与非洲的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中非农产品贸易呈现潜力巨大型、潜力开拓型和潜力再造型,且潜力巨大型国家比例更高,中非农产品贸易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开拓。最后,提出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政策和文化沟通,加快中国与非洲各国互联互通建设,提升非洲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中非农业合作方式升级和内容多元化以及有侧重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等促进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是非洲国家寻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独立自主的有益尝试。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协定,自贸区协定自开始谈判到正式生效仅用时三年,快速启动但推进缓慢,建设初期即举步维艰。有别于现有研究从宏观上分析自贸区对中非合作的作用,文章着重剖析了自贸区建设初期阻碍各方达成共识的内外部深层次原因,重点识别了在推动区域内一体化进程中自贸区面临的挑战。考察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应如何从自贸区建设的关键问题中发现机遇,共同推动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致力于参与中非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研究发现,由于非洲各国领导人政治意愿不坚定、非洲各国经济结构性障碍以及长期存在庞大的建设资金缺口,自贸区在建设初期进程远远滞后于预期。停滞不前的自贸区建设进程暴露出非盟内部存在已久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与撕裂。多年来,中非合作建立了牢固稳定的建设机制,取得了丰硕且具有互补性的经贸成果,世界格局大变革也为中国与非洲自贸区深入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坚实的合作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为了中国与自贸区合作的重要依据。新时期,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体现在对历史发展的主动性把握。非洲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支点,中国与自贸区的合作应立足中非合作的现实基础,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中非更高水平政治互信,引领中国与自贸区迈向务实合作。中国应主动参与自贸区的框架与机制构建,建立与自贸区的长效联络机制,持续关注和支持自贸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同时采取多维度且灵活的关税制度,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推动产业调整和升级;依托技术变革,以企业为抓手,拓展中非合作新领域;持续防范风险,借鉴经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非洲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为非洲实现粮食安全、造血脱贫提供中国方案。最终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和中非协同发展,服务于建设中非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中非双边投资条约的现状不利于需要国际法保护的中非投资。随着中非经济合作的主要范式由经济援助转变为贸易和投资,以及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转型和现代化,更新和缔结新的中非双边投资条约应成为中国政府非洲投资政策的重要内容。中非双边投资条约需要更为有效和平衡,尤其要考虑中国保护非洲投资的迫切需要以及非洲国家保护特殊利益的现实要求,最佳模式应是在南南合作理念的基础上平衡投资者利益与东道国规制空间。中非投资法律关系的区域化或多边化,也是双边投资条约之外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69年来,中国反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改革开放40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系统梳理学术界对于中国反贫困发展历程的研究,有利于把握中国反贫困政策的发展脉络,形成对中国反贫困政策持续性和整体性的认知;同时,对于展现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推动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解决了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反贫困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的历史路径在纵向演进上,经历了以社会制度变革解决压迫性贫困——以土地制度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广义性减贫实践解决极端性贫困——以益贫性增长、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的三轮驱动式减贫——以精准扶贫解决个别分散性贫困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四个阶段相互衔接,通过不同的农村减贫机制共同谱写了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故事。以史为鉴,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历史路径的分析,能够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汪峰 《国际论坛》2012,(3):68-73,81
刚果(金)内战结束后,中国与刚果(金)双边贸易迅猛发展,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刚果(金)已成为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究其原因,良好的政治基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趋好的政策环境,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的平台作用,成为中刚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的强劲驱动力。但来自中国与刚果(金)内部和外部的投资风险则是两国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中刚经济合作是中国与非洲资源富国合作的典范,对推动中非经济关系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启动,计划中提出未来中非科技关系发展的宗旨、原则、领域、机构设置和实施方式等内容,致力于增强非洲国家科技能力的建设,实现中非共同发展。"中非科技伙伴计划"是使中非关系不断拓展与深化的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各国加强与非洲科技关系的回应。"中非科技伙伴计划"立足于中国和非洲科技的发展现实,对非洲科技发展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必将促进非洲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基于对致贫根源的深刻剖析,揭示了“上层建筑性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贫困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建党百年来党的反贫困思想形成、演进与走向完善的理论源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减贫思想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制度反贫思想,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治贫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精准扶贫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反贫困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这一核心命题,在科学把握减贫规律的基础上施策着力,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与反贫困理论体系,最终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回顾探析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与演进逻辑,既是实现党的反贫困思想系统化与学理化的理论需要,也是指导实现乡村振兴时代新目标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持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程度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是否具有优良的减贫效应,减贫效应是否会因国家属性不同而产生异质性的影响,这种减贫效应又是通过何种渠道、何种机制来传导的,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对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63国的面板数据,依照所属区域大致将沿线63个国家划分为六大板块,构建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减贫效应相关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减贫效应,并采取中介效应检验的方法探索直接投资的减贫效应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降低东道国贫困率的成效显著,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拉力”,显著地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贫困人口的减少。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减贫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区域偏向性,也不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为绝对界限;以“是否布局有孔子学院”作为代理变量来衡量文化距离的远近,在“文化距离近”的国家效果更为优良,而对于“文化距离远”的国家影响并不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挥减贫作用的过程中,就业创造与基础设施建设承担了部分中介效应的功能,通过这两种机制,东道国经济的自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通过创造就业岗位与完善基础建设“双渠道”,提升东道国的自生能力,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发展步入良性循环。通过关注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因地制宜地挖掘贫困地区潜在市场的比较优势,来实现自主减贫。与“输血式”减贫相比,这种“造血式”的减贫方式以提升自生能力为导向,更为有效而持续。为避免模型中内生性问题对研究结论的影响,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重新进行回归,原结论仍然成立;为保证文章实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采取分别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最终的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以就业岗位创造为本、以人才培训为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进一步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促进减贫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非合作关系日益得到政界和学界的关注,一方面,由于相关研究信息的缺乏或偏差,中非合作往往与新殖民主义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其不同的哲学和方式可以为现行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发展框架提供启示与机遇。文章以中非农业合作作为案例和切入点,探讨了中非农业合作中发展援助、贸易和投资相结合的特点,并在更广泛的视角上反思了中非合作对于现行国际发展框架所提出的挑战与机遇,主要包括:第一,与其援助,不如发展商业?重新思考发展援助的实质与地位;第二,谁是发展的主体:发展干预的边界与主体角色的塑造;第三,重塑国际发展话语:更多新兴国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文明、语言、艺术和哲学的摇篮,也是非洲政治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发源地和重镇。埃塞俄比亚独特的历史地位使它成为非洲人民心目中的一座文化丰碑和一面精神旗帜。埃塞俄比亚人坚持使用阿姆哈拉语,已成为当代非洲本土意识的一个重要表征。埃塞俄比亚运动具有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性质,对近代非洲意识的觉醒和非洲崛起具有重要作用。埃塞俄比亚哲学是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智慧,典型地反映了非洲人的生存和思维方式。埃塞俄比亚的艺术是本土艺术与宗教艺术的结合、非洲传统工艺和欧洲现代工艺的结合。以“埃塞俄比亚之风”为代表的非洲音乐元素是美国非裔文学乃至整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之中回荡的一种旋律,对它们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后脱贫时代,如何解决相对贫困,构建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重点对2015年至2020年的文献进行梳理,以实践取向来分析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反贫困工作的学术进展、共识与实践模式.在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贫困区域特征、返贫风险及主要贫困群体等问题依然存在并发生新变化.社会工作能够回应相对贫困治理的复杂性、新转向并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回应相对贫困问题并且已经探索出一套反贫困的工作流程、实施路径和实践模式.社会工作实践的社区发展模式、金融社会工作模式、社会服务与社会救助模式为未来的反贫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将社会工作纳入反贫困长效机制,并就社会工作专业主体地位、反贫困工作精细化分类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本质上说,我国农村贫困是多维度贫困的综合状态,农村贫困群体的可行能力被剥夺,发展机会丧失,发展权利缺失。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反贫困政策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补缺型"政策模式,偏重于经济上的救济,而不注重培育发展的理念,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群体的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发展型社会政策将"发展"要素嵌入反贫困政策,符合我国农村社会政策的转型方向,是构建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