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东省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对交通运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文章分析了交通运输人才要求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广东省交通运输业人才需求特点,对交通运输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物流业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而在湖北 ,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目前仍面临着很多问题。文章从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的基础设施条件出发 ,结合湖北国民经济对物流需求的特点 ,提出了湖北地区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的目标 ;并针对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 (政府 )和微观 (交通运输企业 )两个方面提出了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流业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而在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目前仍面临着很多问题,文章从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的基础设施条件出发,结合湖北国民经济对物流需求的特点,提出提出了湖北地区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的目标,并针对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宏观(政府)和微观(交通运输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交通运输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提出了交通运输业的整体发展思路与对策,呼和浩特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可以促进两个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价值链的增值。在分析影响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即主动融合模式、互动融合模式及重组融合模式,并提出强化旅游信用再造、完善银行金融支持、创新旅游保险体系和推进两业产融结合等融合发展路径,从而促进旅游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宏观经济系统中,某一产业的发展会拉动或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这些产业的就业需求.交通运输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业本身发展所产生的直接就业带动效应,二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就业带动效应.产值就业弹性是衡量产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指标.文章综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产值就业弹性模型、复杂网络可视化技术,通过对最新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比较大,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交通运输业的产业地位日趋重要.此研究为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交通与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和谐交通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时代特点与重要任务,而建设和谐交通旨在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在我省交通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必须与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将更好地服务两型社会建设作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交通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2、2007及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就辽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辽宁地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度且生产性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与自身关联效应更强,应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重点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加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交通运输部组建后,我国交通运输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为邮政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效利用各种交通运输资源,成为当前促进邮政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发展邮政业,水文对目前邮政业利用交通运输资源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邮政业利用交通运输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邮政业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整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其结论是邮政业必须充分利用交通信息资源,协调交通管理部门,依托交通网络建设,提高邮政服务效率,以促进邮政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与邮政业已经呈现出了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本文在回顾旅游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旅游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找准“融点”和融合创新三个阶段,两大产业的融合要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和企业融合四个层次来完成,并提出了推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个部分,外部动力主要为消费拉动力、市场导向力、政府引导力,内部动力主要为企业利益向心力、融合要素渗透力、技术创新推动力。在上述动力影响下,企业层面,以单双向视角,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两类企业协同化的融合模式;集群层面,以内外视角,构建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的融合模式;区域层面,以区域协同视角,构建区域产业联盟的融合模式。基于此,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时,第三产业特别是知识型、智能型现代服务业会得到蓬勃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对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对数字创意产业的深入研究也是促进重庆市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SWOT分析工具,通过分析重庆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重庆市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庆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措施,进而为重庆市更快、更好地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新时期辽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二者协调发展对辽宁“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采用灰色关联法对2004—2010年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得出二者具有较高关联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前,信息产业融合型的增长模式正在快速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产业融合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在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了新兴业务的活跃爆发,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增长极,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信息产业融合型的增长模式正在快速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产业融合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了新兴业务的活跃爆发,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增长极,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融合之势愈加明显。各种新兴网络应用服务层出不穷。信息产业融合型的增长模式正在快速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产业融合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了新兴业务的活跃爆发,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增长极。首先需要认清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地指导产业发展;其次有必要打破体制壁垒,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再者,营造开放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创新精神,从而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融合之势愈加明显。各种新兴网络应用服务层出不穷。信息产业融合型的增长模式正在快速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产业融合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了新兴业务的活跃爆发,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增长点,首先,需要认清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地指导产业发展;其次,有必要打破体制壁垒,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再者,营造开放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创新精神,从而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融合之势愈加明显。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了新兴业务的活跃爆发,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增长极。首先需要认清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地指导产业发展;其次有必要打破体制壁垒,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再者,营造开放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创新精神,从而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稳定和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双循环"战略布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既能为增强成渝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基础,也是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链整体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的修正模型,测评了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并刻画了其时空分布规律。进一步地,文章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综合检验了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农业指数相对偏低,工业发展稳中有升,服务业指数上升明显;研究区间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集中在0.30~0.49之间,整体融合程度偏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分布范围由北向南演进,逐渐成"环";科技进步、人才资源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呈正向驱动,市场需求、财政金融和对外贸易受行政分割的影响驱动作用发挥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完善产业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