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 ,涵盖了从原始自我直观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范式作用 ,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解读这部著作 ,充分肯定了谢林同一哲学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林建构了自己哲学体系中的"绝对同一"理念,由此又发展出他的艺术哲学理论并以此参与了欧洲思想界的艺术与美学讨论,还深刻地影响了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柯勒律治:实际上,谢林的同一性理念正是柯勒律治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柯勒律治在谢林艺术哲学的基础上将关注点系于诗人自身,强调诗人作为创作主体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这同时也意...  相似文献   

3.
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谢林发现,自由本身无非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因而康德所揭示的“自由的因果律”蕴含着与自由相反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固然构成了康德道德律之“绝对命令性”的隐蔽根基,但也蕴含着普遍理性的道德律对个性的取缔和毁灭。谢林比阿多诺早一个半世纪便洞见出了启蒙伦理的“辩证法”。因此,谢林后期哲学转向了其早期就向往的理性的神话学上来。本文不认为谢林向神话学的倒退是对启蒙的背叛,而是对启蒙的内在悖论在更深层面的揭示。如果真正的自由对立于必然的话,那它就是任意的。因而在善恶问题上,自由永远都只是一种向善或向恶的可能性,而非是必然的。人的生存作为人的自由力量的体现,在于它必须面对恶而生存,以增强存在的力量。启蒙伦理的色彩于是被彻底改写。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黑格尔早年怀有通过建立新宗教和运用实践哲学改造现实的理想.1800年,而立之年的黑格尔转向于思辨哲学的研究,即对社会生活和实践哲学作系统的哲学理论的说明.1801年黑格尔到耶拿大学任教,开始了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进程. 黑格尔在初到耶拿、尚未到耶拿大学任教之前出版的《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一书中,提出了绝对或绝对物是"主体和客体的有差别的同一",但就主体和客体之无主次这点来看,却尚未完全摆脱谢林哲学的影响.他要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就意味着要彻底摆脱谢林,走自己独立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谢林的先验哲学体系以知识、历史、艺术为主题,论证了作为世界理性基础的“同一性”的不同进展阶段,三者都是通向同一性哲学大厦的不同阶梯。而这三大主题又是在改造和扩大了的费希特提出的“理智直观”基础上,对康德三大批判的系统重建,从而在“直观”和“审美”的创造性中,为德国古典的思辨唯心主义哲学注入了浪漫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了一种不同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和谢林的历史哲学体系继承了康德的“普遍历史”思想.在这两位哲学家的历史哲学构想中,中国都占据着一个确定的地位.然而,通过对这个地位的深入分析表明,黑格尔是把中国看作普遍历史进程的初级阶段,而谢林则是强调中国游离于普遍历史进程之外的独特性.相关分析既让我们认识到了黑格尔和谢林的历史哲学的分野,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中国精神的特性,以及它在历史中的真正地位.  相似文献   

7.
“象征”(Symbol)是谢林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原本是指两个东西的合体或一致,然后被康德决定性地诠释为理念与感性事物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结合。谢林与黑格尔随后突破了康德对于这个概念的限制,将其应用于各自的艺术哲学,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位哲学家对于“象征”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展示出了他们的艺术哲学思想乃至哲学体系本身的差异性,即黑格尔哲学总体说来是单向度的、西方中心式的,仅仅把片面的理性思想发展当作一切的准绳,反之谢林哲学是多维度的,对远古的和非西方的文明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给予更多的承认。  相似文献   

8.
《艺术哲学》是谢林关于美学的重要著作,不仅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艺术进行了哲学的研究,而且着重辨析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分析了各种具体的艺术形态。尤其是在针对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上,谢林持有与以往哲学家或美学家不一样的独特态度。在谢林看来,艺术具有与哲学等高甚至更高的地位,因为艺术比哲学更适宜于把握“绝对”。  相似文献   

9.
谢林与黑格尔是同时代的人,但二者之间却有着承上启下的关系,这使得他们的理论既有一致性又有相异性.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他们的悲剧审美观上.谢林悲剧审美观的神性色彩相比于黑格尔悲剧审美观的人性光辉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于我们今天的悲剧艺术更具启发.  相似文献   

10.
谢林的自然哲学中包含着诸多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同样,在他的先验哲学和历史哲学中也包含了出色的辩证法思想。谢林将辩证法发展到了自为阶段,为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辩证法内部隐藏了深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谢林改变和扭转了康德、费希特以人的自我为轴心的哲学走向,重新选择了本体的定位。他以人之外的“绝对”为核心,把费希特的主观意义的本体论,即“自我=一切”,转到客观意义的本体论,即“一切=自我”。谢林的“绝对”是超越主客体之上的绝对同一性,是精神与自然的绝对同一。谢林的“绝对”的理论来源主要是斯宾诺莎的实体说,对实体加以理性演绎成宇宙精神,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运动辩证法思想为谢林绝对本体的运动发展提供了启示。谢林已察觉到绝对的运动规律贯穿到自然与历史中,人认识自然与历史就是认识其中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2.
谢林的《艺术哲学》是一部艰晦的著作。要读懂《艺术哲学》,必须掌握一条基本线索:谢林在纵向上分析了艺术史,在横向上分析了艺术形态,旨在表明艺术世界是按照内在规律组织起来的完整体系。这是谢林的艺术学理论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谢林的《艺术哲学》在西方具有开创性意义。从哲学的角度去探考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意义等,是谢林的主要意图。在谢林看来,艺术是"绝对"的自我直观,艺术比哲学更适宜于把握"绝对",完美的艺术品应该表现绝对观念。艺术不仅是美的,也是神圣的、纯洁的。艺术由天才创造。作为脱离功利性的精神活动,艺术能够让人超凡脱俗。谢林的艺术哲学,对当时及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青年黑格尔从神学的论域出发批判实证宗教对现实主体精神自由的侵犯。通过对卢梭等启蒙思想家与康德、费希特、谢林等德国古典哲学家思想精髓的批判继承,青年黑格尔构建了带有强烈启蒙色彩的"实证性"批判体系。他认为,"实证性"是神秘主义与宗教神权相互拱卫的精神产物,并藉由宗教、国家等现实形式反过来压制主体的意识自由。在黑格尔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对于"实证性"概念的批判构成了其"异化"思想的重要来源,为其精神哲学体系构建了初步的理论雏形,明确了其历史与政治经济学阐释的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哲学史讲演录》中对谢林的批评,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谢林在“同一哲学”的体系建构问题上不仅落入了费希特式的先验自明起点疑难,也落入了雅各比式的浪漫主义。但倘若遵循谢林本人在1801—1802年对自己体系的阐述可以发现,黑格尔的指责实际上建立在对谢林的“理智直观”概念的误解上。这一概念与其说指向某种直接被给定的直接知识,毋宁意味着谢林在有意与费希特划定界限而使用它的情况下,与黑格尔在体系建构前提上存在共同之处。但与黑格尔不同,谢林以一种对绝对同一性进行自身折叠的极性方案,阐发了不同于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肯定辩证法,这一结构甚至在他的晚期哲学中也有所体现。所以谢林与黑格尔之争或许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大全一体体系建构的两种不同思辨方案之争。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概念基本内涵的发展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康德的二元论批判哲学 ;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思辩统一哲学 ;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人类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概念基本内涵 ,呈现五种形式 :康德的主体是“纯统觉” ,它是产生我思的“自我意识” ,它是先验的 ,但却是一切经验意识的前提和条件 ,这个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不可分 ;费希特力图证明康德的“先验自我”是独立的精神实体 ;谢林使“自我意识”变为主客体同一的绝对精神实体 ,即绝对精神 ;黑格尔使这个绝对精神具有了内在的矛盾性和过程性 ;费尔巴哈把自我意识理解为感性的、具有类本质的普遍性的人  相似文献   

17.
康德以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开启了德国的主体性哲学,但康德、费希特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片面化为客体对主体的服从,就远离了启蒙运动以来的唯物主义原则,谢林试图将这一唯物主义原则补充进哲学。谢林既肯定康德的主体中的纯粹理性的存在,又认为客体中存在同样的客观理性,认为这两者具有"先定的和谐",两者是绝对同一的。谢林认为这种先定的和谐只有少数天才在"理智"、"直观"和"美感"中才能把握。谢林将主客体的矛盾内化为主体内在的感觉,并在感觉中、在艺术中消解这种矛盾,使哲学和艺术成了一种纯粹个人的东西,哲学和艺术失去客观性和普遍性,走上了通往神秘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黑格尔哲学的起源和秘密一直存在不同看法,通观黑格尔的早期神学到后期思辨哲学体系,现代自由精神都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精神,其整个哲学体系都是对现代自由精神的论证。黑格尔的哲学的起源和秘密应该是现代自由精神。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精神的问题,而且还是我们理解现代性问题的关键,当代历史文化问题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现代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关于谢林前期哲学与普罗提诺的关联,学界已有不少探讨。这里通过细致梳理,指出自1804年《哲学和宗教》至1809年“自由论文”期间谢林对普罗提诺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其对普罗提诺两度萌发的“兴趣”只是虚有其言。  相似文献   

20.
在谢林漫长的哲学生涯中,"世界时代哲学"时期(1811~1827)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历史和文本的背景出发,勾勒了"世界时代哲学"的基本构想,并通过对"时间"、"自由"、"存在"、"泛神论"、"单一神论"等若干概念的讨论,梳理了相关思想在"世界时代哲学"中的演进过程,以及这些思想与谢林的前期哲学及后期哲学的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