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雷勇 《世界民族》2011,(2):9-14
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是其成员对族群文化的反思性行为,是社会现代性的产物。它经由文化层面的冲突、反省和调整而得以形成。跨界民族在文化认同区分、凝聚和动员等主要功用的基础上对族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产生影响。民族国家应推行积极的民族政策,引领跨界民族完成其现代建构,即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建构是民族政治学的核心术语,本身具有浓厚的西方学术色彩。正确解读这些术语是实现学术话语转换,理解民族政治学科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民族审美文化”范畴及其意义。认为 :民族审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 ,以民族审美活动及其成果核心的 ,以及包容于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成果之中的 ,具有审美特性和价值的民族文化观念和物质产品。“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确立的意义在于 ,首先它廓清了民族美学研究对象的另一部分 ,即民族文化中具有审美特性和价值的部分。其次 ,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的概括 ,实际确立了民族美学理论的方法论框架。以民族审美文化为生长点 ,建立新的美学范畴、观念和价值体系。再次 ,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的确立 ,其现实意义在于发扬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 ,选择适合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旅游社会的存在使得个体与地方性社会在转变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容易.旅游成为个体建构休闲情境的一种方式,亦成为地方性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旅游社会改变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往方式,旅游者休闲情境的建构满足的是个体的非物质性需求与感官体验,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是地方性社会彰显自我文化价值的手段.旅游社会使得旅游者休闲情境建构与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现代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者休闲情境建构是个体对自我体闲权力重视的结果,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是地方性社会对自我发展权力重视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组成部分。近些年来 ,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 ,国内的经济学界、法学界以及社会学界掀起一股社会保障的“研究热”。但是 ,就其研究对象来看 ,关注城市社区社会保障的多 ,而关注农村社区的少 ;关注发达农村社区的多 ,而关注民族地区和不发达农村社区的少。民族农村社区的社会保障问题几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而实现“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当前少数民族农牧民群体的迫切愿望。本文从人文区位学、结构功能主义、社会系统论等理论视角出发 ,主要对民族农村社区的社会保障现状加以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模式的建构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7.
同各类生命体类似,文化总要按照其固有的发展逻辑演变,但此过程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本文从生态学引入生境的概念,将商业开发、社区参与、学者引导作为影响文化生命体演进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其对文化传承产生的作用.拒绝资本对文化的染指是不现实的.在开发过程中,当地人的参与对于保持文化的活态传承很关键,而掌握先进理念的学者们的适当指引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跨国民族"这一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之后即在国内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近十多年的研究中,国内学者逐渐建构了一套跨国民族理论体系,形成了一种研究范式,这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全球化是一种不可回避的趋势 ,对民族文化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导致各民族社会的转型、文化的重新整合。本文从全球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民族文化的变迁 ,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价值冲突、文化的融合、文化在全球化图景中的状态、当代传承的途径等多维关系。文中指出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具有风险也存在机遇。但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机遇大于风险 ,只要积极对应 ,就可以获得在吸收外部先进文化的同时 ,又使自己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双重机遇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主体文化在民族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变迁对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群体来说都是一种常态。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主体文化由于具备的时代性和继承性的特点,符合民族文化变迁的规律,因而能够对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进行调适,从而达到调整民族文化变迁方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关系调控中的社会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环境建设是实现民族关系有效调控的重要条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调控机制,要求在动态发展中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建设中的种种问题,着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兼顾民族平等与经济效率,妥善管理人口迁移,努力营造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民族关系调控中应切实解决和妥善处理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建新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70-180,64
东干人是与中国有着密切历史文化联系的中亚少数族群,是了解当下中亚政治经济发展和复杂民族关系的绝佳素材。在历史的演进中,他们形成了一套能维持文化传承和族群边界的民族教育体系,但当下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指出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在于凝聚各民族的人心,在于焕发各民族精神活力,在于提高各民族素质。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还是各族人民群众,只有依靠他们的力量才能建设起边疆民族地区的先进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4.
顾华详 《民族学刊》2013,4(1):68-74,116-118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特殊性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对法治的要求更高。法治建设是加强和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规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保障,在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依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宪法原则,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坚持强化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性强,以民族村寨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旅游要树立品牌意识,在整体开发和依托热点景区的基础上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推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拳头性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历史记忆的文化生产与族群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运用法国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的集体记忆理论,以撒拉族为例,探讨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在其文化再生产和族群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集体记忆分为历史记忆、社会记忆和个体记忆,本文主要研究撒拉族的历史记忆,探讨一个无文字的简单社会(人口较少民族)借助族群的历史记忆如何维持族群边界、强化族群意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民族预科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民族性,民族性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持好文化的多样性,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均衡发展意义重大。语文教育是挖掘、弘扬、传承、传播民族文化重要途径,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民族预科文化多样性、民族预科语文教育对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语文教育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在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民族预科语文教育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发展能力的构建是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此,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首先要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文章首先提出了一个分析自我发展能力的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对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认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尽管已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发展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低,自生能力弱,依然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的内源性制约因素。在这一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战略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巫达 《民族学刊》2012,3(1):9-14,91
从社会人类学的视角对都市族群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回顾,并对我国都市族群研究的可能性方向和研究方法进行探索,指出我国都市族群研究至少包括三个领域:(一)海(境)外华人在中国都市的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表述研究;(二)少数民族融入大都市之后的族群、文化与社会认同表述研究;(三)新移民进入都市之后的族群性地域认同研究。都市族群研究内容包括认同建构研究、文化表述研究、大都市人意识与身份的形成过程研究。在研究中应注意族群内心情感问题、族群形成过程问题、认同的理性选择问题和历史记忆在认同建构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志英  沙丽娜 《民族学刊》2015,6(5):54-63,111-114
漆树及其漆制品——生漆与漆油食品往往被外界谈“漆”色变,但却被称为“三江主人”的傈僳族所喜爱,成为傈僳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符号。本文探讨滇西北以傈僳为文化主体的漆油饮食文化圈所产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并揭示漆油饮食文化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功能,重点探讨傈僳族通过漆油的跨区域、跨民族与跨国界的流动所建构的社会关系网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