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员工持股计划激励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省非上市中小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历史数据,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以及有效发挥激励作用的制度安排。结果表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显著提升了企业绩效,从而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激励作用的存在;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存在边界条件,即受到持股人数的调节影响,具体来说,员工持股人数越多,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越小;再者,普通员工通过员工持股参与管理,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2.
3.
员工持股计划(ESOP)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所需股票的来源问题、员工购买股票资金的来源问题以及这一部分股票的管理机制等问题。目前员工持股计划的三种模式中在我国比较合法的一种方式就是利用信托方式。信托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中至少可以提供财务顾问、股权管理和持股贷款融资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员工持股计划(ESOP)信托则能够解决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的法律障碍,并能规范员工持股市场行为,有效地保护受益人利益;而且信托制度功能的多样性,根据不同性质、规模的企业以及实行员工持股目的的不同,设计出相适应的信托模式。  相似文献   

4.
员工持股计划重启是我国资本市场助力企业维持人力资源禀赋、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以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并未达到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理想效果,反而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但对投资不足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欠发达地区,员工持股计划与非效率投资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大股东定向受让、股东赠予方式下,高管认购比例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研究结论证实了当前我国员工持股计划长期激励效应不足的现状,为监管层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对投资者决策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公告的518份员工持股计划(ESOP)为样本,分析ESOP公告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市场对于ESOP公告有显著的积极反应,但是这种积极反应在公告日前一天就出现了,说明可能存在消息泄漏现象;国有企业公告的市场反应要好于非国有企业的;创业板中高科技企业公告的反应要好于非高科技企业的。(2)资金来源中有杠杆与无杠杆相比、股票来源中定向增发与二级市场购买相比、持股比例高与持股比例低相比,ESOP公告的市场反应更好。因此,ESOP方案的设计可以考虑采用有杠杆的资金来源、采取定向增发的股票来源方式、适当提高持股比例、延长存续期等;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员工持股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以高管梯队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契合互动的角度出发,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分析考察高管持股对业绩预告变更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进行业绩预告变更,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弱化高管持股对业绩预告变更的负面影响。按照高管持股变动的方向分组后发现,高管增持导致业绩预告向上变更,高管减持则导致业绩预告向下变更,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明显平滑了高管增(减)持对业绩预告变更的影响。按照业绩预告变更的方向分组后发现,相对于悲观的业绩预告,持股高管更倾向于变更为乐观的业绩预告,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弱化了高管持股对业绩预告变更方向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要实现高管持股激励的长期效应,既要进一步完善业绩预告制度,更要关注高管持股的"自利动机",注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企业基业长青与投资者价值增值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引入大股东直接股权集中和关联股权集中的概念,并基于股东的侵占行为,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模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股权集中有利于减少大股东侵占,关联股权集中则存在助长大股东侵占。实证检验表明,对于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直接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和盈利绩效正相关,与公司的市场绩效负相关;对于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直接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而关联股权集中度与市场绩效负相关;对于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直接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会滞后一期,而关联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视角,选取我国201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对其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动机与效果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基于降低平仓风险和促进公司创新的动机,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倾向更高。当市场股价整体下滑、质押股价接近平仓线时,这一正向效应更明显,但在此情境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仅能实现短期"股价管理"以降低平仓风险,长期而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削弱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导致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股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明显和持续,甚至会大量出现浮亏倒挂现象。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激励、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一直是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与前沿问题。文章以中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年报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激励、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激励与内部控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决定公司绩效上,管理层激励与内部控制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研究结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微观调研数据,以工作价值观为调节变量,采用分层逐步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了员工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舒适与安全价值观在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间起负向调节作用;能力与成长价值观在员工满意度与任务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地位与独立价值观在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工作价值观层面提出改善工作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回顾职工持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在总结国外职工持股制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回顾了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历史运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职工持股资金的来源、职工持股比例、政府的金融、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建议,力图构筑较为完善的职工持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员工持股计划”失效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员工持股计划在西方国家运行良好 ,但我国实施这一制度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论文认为造成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的员工持股计划在实施中存在很多不规范问题 ;二是员工持股计划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性缺陷 ,会产生额外的交易费用和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中美员工持股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的员工持股制度萌芽于19世纪后期。1974年以后,员工持股制度在美国发展迅速。进入90年代后,员工持股制度步入稳步发展时期。中国的员工持股制度萌芽于19世纪上半叶。1930年代宋卿在其公司中积极提倡并实践他的"工人股东化"的设想。19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了股份合作制。1992年以后,我国的员工持股制度逐渐走向规范、成熟。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2014年6月-2015年6月宣告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公告员工持股计划对股东财富的影响,对不同股票来源和不同认购股票资金来源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东财富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公告员工持股计划后,股东将获得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新股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赠送给员工的宣告效应,无论股票来源是上述两种方式中的哪一种,其认购股票的资金来源为员工自有资金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通过其他资金来源认购员工持股的宣告效应.研究结论为证监会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我国上市公司更好地设计员工持股计划方案提供了一个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对审计质量、产权性质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业专著程度高的事务所审计与内部控制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高,但在规模相同的条件下,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反而更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经过行业专著程度高的事务所审计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更高。另外,高质量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存在自选择问题,在运用处理效应模型控制了自选择偏差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诉求,并购成为企业实现迅速扩张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本文选取2009-2014年发生并购重组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并购交易绩效、并购整合绩效和并购可持续增长绩效多重指标为研究侧重点,结合我国特有的产权制度背景,考察内部控制有效性、高管代理成本对多重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改善多重并购绩效,高管代理成本会抑制并购后主并公司的多重并购绩效;同时,内部控制能减弱代理成本对并购绩效的损害程度,但这一治理作用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各异.研究结论为我国进一步加强包括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在内的制度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加强风险管理的浪潮,内部控制成为企业整体化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内部控制的评估方法也由传统的问卷、流程图等,不断改进为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内部控制评估方法。通过介绍几种评估方法的基础,阐述了控制自我评估法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通过14家上市银行2007-2009年42份年报210个披露载体中对于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情况与上市银行经营业绩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五个载体中,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中对于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与银行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不大,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报告与银行经营业绩不具有相关性,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内控信息披露与银行经营业绩的解释能力较强,说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对内控缺陷有所披露的上市银行经营风险较低,经营业绩较好;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目前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步,但是企业也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当前企业发展所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情况下的内部控制现状、以及如何构建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中国在上市公司中逐步推广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并严格企业内部控制有关法规、监督与审查.然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确保会计稳健性的发展,对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公司财务信息及应计项目—现金流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原具有内控缺陷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得到较大提升,甚至优于原内控正常企业.从而表明,通过加强外界监督、审查及对企业内控披露力度,会促使原来具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通过提高内控质量的方式来减少报告的不确定性,加强对外披露信息的可靠性,提高合作效率,减少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