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自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天长现在北京地区落成后,便揭开了道教各个派别在北京地区传道建观的历史.以北京道教宫观为切入点,综观北京道教宫观的渊源,以及北京道教宫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看出,北京道教宫观具有传播和承载社会历史文化的功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当代道教宫观经济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是对于华东某大都市(A市)的青年宫观道士--即经由该市道教协会所属道教学院训练出身、目前供职于道协下属宫观的道士--的主要经济活动模式的人类学研究报告.以一种认知、学习的视角,探讨了青年宫观道士如何在A市的整个道教经济变迁的过程中,通过对道教经济体中其他重要参照群体如"领导"、"散居道士"、"香头"之经济模式的试误学习,逐步地认清自己的生存空间(niche),从而形成他们目前融"公共供给经济"、"市场经济"、"礼物经济"和"贡赋经济"四种不同的交易逻辑及伦理道德为一体的特殊经济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是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重要地区,但宫观造像方面却遗存难考、史料不足。从现有考古成果和文献看,目前只能收集到十三通南朝宫观碑记。这些碑记记载了宫观中的神祗与造像,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宫观造像的形制材料。这些材料反映出当时道教造像的存在形态,即:南朝时期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道教神仙的供奉仪式,但南朝宫观中普遍不设置神像。  相似文献   

4.
元代道教典籍数量众多,仅收入《道藏》的元代道教仙传和宫观山志就有30多种。拥有学养深厚的编纂群体、明确的编纂目的,以及多样的编纂方式,元代道教典籍的编纂走向鼎盛。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和论证了道教在巍山彝区传播与发展过程中 ,建盖的青霞观、文昌宫、玄珠观、甘露亭、古石祠、长春洞等道教宫观与当地彝族自然崇拜、土主崇拜等彝族文化紧密联系。反映了道教在彝族地区传播过程中对当地彝族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当地彝族文化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乾隆朝是清代最为兴盛的朝代,为巩固统治,乾隆帝强化了各方面的专制举措,在宗教方面,乾隆帝对道教的管理主要涉及道教度牒、宫观的修造、龙虎山张真人与道士娄近垣以及神乐观的改革几个方面。为限制道教势力的发展,他重新制定和实施新的道教度牒和道籍制度,颁发多条道教宫观的修造禁令,对神乐观进行 “去道教化”的改革。同时,他还对龙虎山张真人及道士娄近垣的地位和权力进行贬抑,强化清政府对道教的管控。这些举措与乾隆帝本人对道教的态度有一定关系,并最终影响到上层道教在清代中后期的衰落。  相似文献   

7.
道教“宫观”的出现有两条源流 :一条是源远流长的宫庭建筑中的“观”;一条则是鼓吹神仙长生的道教文化。当道教文化使“观”具有了通神的能力 ,“宫观”便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要达到神仙长生的目的、修炼成仙,就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空间。道教建筑自然就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媒介。于是道教建筑被赋予更多的内涵,成为蕴含了道教哲学理念的宗教建筑,也成为了体现道教生命哲学、阴阳五行思想以及天人感应思想的物化载体。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西安楼观台道教宫观园林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空间构成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寻精神空间的设计手法,并通过对道教宫观园林景观的研究,阐述了道教美学思想在其景观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道教建筑属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承道教文化的载体.就建筑形式和艺术特征而言,经过与佛儒建筑的融合与渗透,道教建筑依然保存其独有的文化特征——神话内核,从而形成特有的建筑特色.介绍道教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神话对建筑思雏的影响,以及遗存的道教建筑特有的神话特征.  相似文献   

11.
舍宫为寺是唐代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某种意义上它反映了唐代皇室对佛教信仰的热衷程度。通过对唐代几例比较典型的舍宫为寺旧址的考证,查索相关文献,认为中国古代寺院的布局从以塔为中心向以多重院落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舍宫为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杜牧宫怨诗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宫怨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描写了宫女承恩无望的哀愁;其二,写宫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其三,批判了极不人道的奉陵制度;其四,关注出宫的宫女命运。总之,杜牧的宫怨诗不但范围广阔,而且思想意蕴深刻。  相似文献   

13.
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释道与风水之间崇尚自然的理念和共同的地理环境需求使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文化载体书院寺观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打下了深深的风水烙印。其典型表现便是书院寺观座落的山川形胜之处,通常是风水上良好的“藏风”、“聚气”之地。由于儒释道三家的教义和思想不同,书院寺观在风水选址和布局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书院更强调对案山的选择,佛寺更偏重于发脉(即龙脉)的选择,而道观却偏重于建筑布局和方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儒学长期局限于训诂与注疏,到唐末、五代时期,已越来越僵化与衰微。两宋时期,求变思潮成为思想界与政治界的主流。政治的改革,学术思想的发展,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最终催化了道学的形成。道学融会佛、道思想,较好地解决了儒学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使儒学重新走上了独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两宋僧道铭文小品是两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兴起的文化背景主要有两方面:追求不朽的超时空观念;僧俗交往的风气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代宫廷女性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舒眉 《南都学坛》2006,26(6):7-12
汉代宫廷女性对汉代文化的丰富、传承和发展起着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一方面积极地迎合和接受儒家思想和文化对她们的塑造,另一方面还采取各种教育措施推动和促进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和发展。她们创造出以哀感凄艳为基调的宫廷女性文学,与以雄浑博大为特征的男性主流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丰富了汉代文化,使文学内容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色,还为后世以情感体验为内容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基础。她们有不少女艺人投身乐舞洪流,希冀用乐舞实现人生飞跃,对乐舞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清初洪升创作的《长生殿》 ,是中国古典戏剧名著 ,但对其主题却说法不一。虽然古典文学界目前大多承认了这个剧本的爱情主题 ,但仅此还是不够的 ,《长生殿》的真正主题是宣扬具有启蒙思想色彩的“至情”说 ,此说是对汤显祖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试论汉初道家思想的宗教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初形成的“黄老之学”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后与盛行于民间的神仙方术思想融合,演变为黄老道。在东汉后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最终转变为道教。汉帛画及古代丧葬文化和道教养生学,正是黄老学对道教形成的影响的外化。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小说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这造成了阅读效果上的独特与生动,同时也导致了言说上的含混、朦胧与多义。从道家文化角度对其作品中的道士、隐士形象进行解读。从而柄示作者创作思雏的深层内蕴,即运用道士、隐士作为象征性符号,传达出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关注,以厦对现代人们惶惑心态的独特性思考与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